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各种自然灾害风险中,洪水风险对于中国而言是最常见、最严重和损失恢复缓慢的风险之一。相对于低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的住房和财产由于缺少洪水保险的保障更易于暴露在洪水风险中。研究中挑选高风险地区作为样本,对不同地区洪水保险的供需缺口进行估计并排序。基于此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洪水保险的需求更可能受到不同地区洪水风险等级水平和经济基础决定的损失恢复能力的影响;与不同的需求水平相比较,洪水保险供给存在明显不足和结构化问题。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洪水保险供需缺口;政府被认为能够通过诸如在供给端建立跨区域和国家层面的洪水巨灾分散机制和在需求端对保险费提供动态差异性补贴等综合性公共政策弥补洪水保险的供需缺口。  相似文献   

2.
洪水灾害是世界历史上自然灾害中极为严重的灾害之一,然而作为转嫁风险、损失补偿重要手段的洪水保险却没有大范围普及。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洪水保险缺乏需求,而是由于保险经营自身的一些原因引起的。本文首先对风险的可保性原则、洪水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洪水风险具有弱可保性,然而通过增加参与主体、扩大损失分担面、加强承保洪水风险的技术条件等措施,使得洪水风险得到有效分散,并最终得到在实行强制性洪水保险、构建多层次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发展单一风险洪水保单等条件下洪水风险是可保风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洪水风险的可保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灾害是世界历史上自然灾害中极为严重的灾害之一,然而作为转嫁风险、损失补偿重要手段的洪水保险却没有大范围普及。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洪水保险缺乏需求,而是由于保险经营自身的一些原因引起的。本文首先对风险的可保性原则、洪水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洪水风险具有弱可保性,然而通过增加参与主体、扩大损失分担面、加强承保洪水风险的技术条件等措施,使得洪水风险得到有效分散,并最终得到在实行强制性洪水保险、构建多层次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发展单一风险洪水保单等条件下洪水风险是可保风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洪水保险设立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洪水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由于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断攀升,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洪水保险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对国际上现有的洪水保险模式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指出了当前我国建立洪水保险所面临的经济可行性、风险分散性和调动三方积极性的问题,并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洪水保险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我国洪水保险应以小额保险先行,逐步过渡到强制性补偿保险,最后推广为指数化保险的三步走战略。  相似文献   

5.
张超 《时代金融》2008,(5):137-139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全面治理的第一条大河,取得了较好的治水成绩,除害兴利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淮河流域的洪水仍时有发生,继2003年淮河流域大涝之后,仅仅4年后,2007年7月淮河再度发生洪水灾害,沿淮人民又一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我国政府在淮河流域的防洪抗洪方面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洪水灾害损失补偿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尤其是淮河流域蓄洪区的居民,在遭受洪水侵害后,除了社会、政府的救济,就没有别的指望。在天灾面前,最有可能成为蓄滞洪区居民强有力保障的蓄洪区洪水保险却又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对淮河流域蓄洪区洪水保险问题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险》2014,(7):30-31
巨灾保险是全球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是在巨灾保险制度方面。当前,巨灾保险承保的灾害主要为地震、洪水,部分国家和地区针对地震保险、洪水保险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建立我国洪水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夏季我国发生的全流域洪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文章对我国的洪水风险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估,阐述了我国洪水保险的现状,并对建立我国的洪水保险制度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洪水灾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然而,洪水保险制度却迟迟未能建立。本文搜集和分析有关美国洪水保险计划(NFIP)的最新文献,对以NFIP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洪水保险运营模式进行了历史脉络的梳理,研究了其法制发展、运营现状、模式特色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后对洪水保险的政府运营模式进行了启发式的总结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府参与我国洪水保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国内具体情况、国际经验决定了我国政府参与洪水保险的必要性.政府应以不同的方式在理论研究、法律制定、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持等各个方面对洪水保险进行参与和支持,保证我国洪水保险顺利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洪水保险的合理定价是制约洪水保险建立和推广的瓶颈之一,以往的洪水保险定价研究都是从供给的角度考虑的,而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差异。为了探索居民对于洪水保险的需求价格,从居民的洪水保险支付意愿出发,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法),借助调查问卷,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居民洪水保险支付意愿价格为81元,并分析了对于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洪水保险进行精确有效的定价十分困难.动态财务分析模型(DFA)能够有效的将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弥补了以往洪水保险定价方法以单一时点统计数据作为定价基础的缺陷;再保险安排是洪水保险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购买60%比例再保险是最适当的;购买再保险能够极大的降低洪水保险计划的破产概率.  相似文献   

12.
通常有两种方式建立巨灾保险基金,一种方式是为每一种巨灾风险建立单独基金,另一种方式是为所有的巨灾风险建立一个联合基金。本文在构建巨灾保险基金规模函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比较了两种方式的基金规模,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巨灾保险基金规模随着风险容忍度的降低而增加,在风险容忍度相同时,联合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不大于分别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之和。本文选取地震和洪水这两种巨灾风险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发现,对于我国财产保险业而言,在巨灾保险基金成立初期,巨灾承保比例为40%时对应的巨灾保险基金规模为289.22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来自方方面面的风险。随着形形色色风险的不断加剧,必须突破传统的保险和再保险的模式,寻找一条化解风险的路径,即保险风险的证券化。本文首先介绍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内涵,其次以保险风险债券为例分析了保险风险证券化的运作流程,再次重点对我国开展保险风险证券化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保险风险证券化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巨灾一直是困扰全球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风险,我国幅员辽阔,地震、洪水、台风等巨灾也经常席卷我国的有关地区,给我国人民生命带来了伤害、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如何通过保险的手段有效转移巨灾风险,以稳定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本文拟在分析巨灾保险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路径。巨灾保险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客观必然性巨灾风险是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洪水保险的发展历程 洪水保险是指保险人对由于江河泛溢、山洪暴发、潮水上岸及横泄对建筑物及其内部的财产所引起的泡损、淹没、冲散、冲毁等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相对巨灾带来的高昂损失,政府补贴、社会救济等单纯的救济手段显得势单力薄,巨灾风险分散能力明显不足。故而,妥善建立好巨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保险、地震保险、洪水保险三方面对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我国巨灾保险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结合有关巨灾种类,基于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提出建设带有国家标签的巨灾保险体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和市场竞争的影响,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费率持续走低,经营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加上目前的机动车辆保险中含有台风,暴雨和洪水等责任,在现阶段易引发巨灾风险,更是对机动车辆保险的稳定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机动车辆保险台风,暴雨和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汤金升 《济南金融》2008,(10):74-75
<正>一、国际巨灾保险特点(一)立法先行许多国家在巨灾保险领域进行了立法。如日本的《地震保险法》、美国的《全国洪水保险法》、法国的《自然灾害保险补偿制度》等,而且这些法律随着巨灾风险和巨灾保险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通过立法形式,明确了本国巨灾保险的性质、巨灾保险的模式、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巨灾保险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的国家甚至通过立法的方式实施强制性的巨灾保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保险乱象"而起的保险强化监管,是发生在中国保险及其监管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本文在对"保险乱象"及其监管治理的案例分析中,通过比较保险与银行、保险与证券的功能后提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保险的功能是造血。在保险属性分析中指出,只承认保险的保障属性而不承认保险的金融属性,必然会产生理论上的误导;只看到保险的财务属性而不看到保险的服务属性,必然会导致实践上的偏差。中国保险市场的"保险乱象"并不是近来有之,早期的"保险乱象"是一种难以避免的市场行为,当下的"保险乱象"则是一种触碰底线的犯规行为。"保险乱象"不仅导致了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匹配错位、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出现失衡的后果,而且降低了社会对保险行业的信度。"强化监管"是国家治理"保险乱象"所采用的特殊手段,目的在于防范化解保险业已存在的重大风险,需要重点处理好三大关系:"黑天鹅"风险与"灰犀牛"风险;被监管者风险与监管者风险;"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未来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成败,取决于保险机构、从业人员和监管部门对保险经营性质和风险管理规律的认知水平。保险业是一个充满温度的行业,需要继续坚守和不断认知。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变幻无常的自然风险和神秘莫测的生命风险面前,都没有足够的骄傲资本,只能依靠现代科技力量,运用人类共同智慧,在与风险共舞的同时,认真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宁波历史洪灾损失的基础上,结合洪水保险的特点和模式,提出宁波市实施洪水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