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任的缺失是使消费者不愿在线购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供中国在线购买信任问题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基于对Cheung and Lee(2000)在线购买信任模式局限性的认识,本论文提出一个包括不信任和控制的修正模式并在中国大陆的情境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信任和不信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费者在线购买信任的产生更多体现在对安全控制的良好认知,而消费者在线购买不信任的产生更多体现在对不隐私控制的认知;安全控制不仅通过信任间接积极地影响购买意图而且对其也有直接强正作用,不隐私控制不仅通过不信任间接地积极影响不购买意图而且对其也有直接强正作用;另外,在线购买信任和不信任等变量在性别、年龄、学历水平、互联网使用时间和已消费的金额方面呈显著差异。这些发现对中国在线运营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团购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商业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本文探讨网络团购中的感知风险对信任以及购买意愿的影响,利用SPSS17.0和AMO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感知过程风险对信任有负向影响作用;感知产品风险只对情感信任有负向影响;认知信任对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而情感信任则影响不显著;感知过程风险通过认知信任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3.
不信任和信任是两个相互关联但不同结构的一对概念,对此,学术界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通过纵向实证研究,以在线购买为情境,再次验证了这一观点;并且发现,不信任和信任及其前因后项在性别、学历水平、互联网使用时间和网购次数、消费金额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在线购买信任的产生更多体现在对安全控制的良好感知,而消费者在线购买不信任的产生更多体现在对不隐私保护的认知;安全控制不仅通过信任间接积极地影响购买意图而且对其也有直接强正作用,不隐私保护不仅通过不信任间接地积极影响不购买意图而且对其也有直接强正作用。这些结论与本论文作者2007年相关的研究结论保持基本一致。该结论将再次对电子商务运营商提供重要启示,即要增加消费者的在线购买信任和意图着力点必须在安全控制,而消除不信任和不购买意图更重要是消除不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4.
服务业消费者参与、信任与满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消费者参与、信任与满意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针对移动通讯服务的具体情况,运用563个样本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满意对消费者情感信任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消费者参与创造意愿对情感信任产生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式参与对消费者参与创造意愿和消费者认知信任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并通过消费者参与创造意愿对消费者情感信任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消费者情感信任对认知信任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在营假销实践中应注重顾客真实需要及其实现障碍,提升满意度;注重情感交流,增进消费者信任.  相似文献   

5.
利用北京市实地调查的495份消费者问卷,选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对消费者猪肉消费行为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不同追责意识下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变量对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影响的差异,全面考察了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消费者普遍倾向于购买可以明确识别品牌的猪肉,且多数消费者将之转化为行为习惯;消费者对品牌可追溯性的信任度整体较高,大多数消费者相信对可以明确识别品牌的猪肉比不能明确识别品牌的猪肉更易追查到安全事件责任人;消费者对品牌猪肉可追溯性的信任程度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购买行为,忽略品牌可追溯性变量的内生性会明显低估该变量对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的影响;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变量对具有追责意识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的影响不管是显著性还是作用程度都要明显高于不具有追责意识的消费者;购买成员、性别、年龄、是否有小孩等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购买行为。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化建设,通过多样化渠道的宣传和引导来增强消费者的追责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6.
资源耗竭、生态恶化、气候暖化等一次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人们保护环境的意愿越来越强,但是人们购买绿色产品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本文经过实证研究发现,环境意识对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任对绿色购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信任在环境意识向绿色购买行为的转变中没有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线购买信任模式的中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任的缺失是使消费者不愿在线购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供中国在线购买信任问题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基于对Cheung and Lee(2000)和Kit Lui(2003)等在线购买信任模式实证研究结果和局限性的认识,本论文提出一个修正模式并在中国大陆的情境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网上购买信任的前置变量中,网上商店的有用性和消费经历与在线购买信任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正相关。并且,消费经历与有用性不但通过在线购买信任变量积极影响在线购买意图,并且对在线购买意图的产生也有较强的、直接的积极作用。另外,在线信任等变量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和消费习惯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男性、学历较高、上网时间长、网购次数多、每次花费金额多、预测未来两年在线消费比例上升的在线消费者群体,其对在线购买的信任更多地表现在有用性和安全控制的良好认知上。  相似文献   

8.
张珍珍  杨华 《经济论坛》2013,(1):143-148
随着网络的发展,虚拟社区已成为消费者网上购物前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本文设计出基于信息共享主体特征的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信息共享主体特征显著影响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发送者所提供信息的信任程度,接收者信息信任进一步影响其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e-SQ的消费者信任相关研究为基础,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将e-SQ维度划分为互动性(包括个性化和响应性)、易用性、网站声誉、安全性、虚拟体验和信息质量六个方面,再和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消费者信任和消费者特征一起共同构建了e-SQ的消费者信任研究模型。在模型中,e-SQ各维度分别对感知利益、感知风险和消费者信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商直播因互动性强和沉浸感,成为消费者青睐的购物方式,消费者在观看直播过程中会产生社会临场感。通过探索农产品电商直播中,社会临场感通过消费者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探讨了原产地形象在其中的边界作用。基于221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社会临场感与消费者信任和购买意愿正相关,消费者信任正向影响购买意愿,并且在社会临场感与购买意愿间起中介作用。当原产地形象是积极正面时,社会临场感对消费者信任的正向效应会增强。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会临场感影响购买意愿的中间机制和边界条件,并有效指导农产品电商企业提高销售绩效。  相似文献   

11.
12.
13.
余楠  王玉宗 《经济研究导刊》2009,(33):188-190,264
在对福建省企业诚信意识与思想政治工作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可操作的“三层次四模块”诚信意识培育新模式,推进人本化管理理念的渗透,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诚信意识培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与财税改革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我国经常项目持续的大规模顺差,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拆解,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说明长期的储蓄-消费失衡是造成我国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可支配收入相对于劳动者报酬不断提高带来的收入结构和储蓄结构失衡。我国当前企业未分配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企业利润率"虚高"和国企"不分红"问题。只有从体制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使储蓄降低到适当的水平,通过拉动内需消除我国过大的贸易顺差,从根本上解决内外经济比例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政府规制与腐败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规制具有限制市场竞争的特点,而市场竞争被抑制的领域必然会产生经济租,经济租诱发寻租活动,对规制权力监管的缺陷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有效减少腐败的规制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但当它一旦误用和滥用,会给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产生致命威胁,损害人们的人格权和隐私权,也可能对人的社会权利造成重大损害。因此,必须运用法律手段,有效监控和防范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提高政治家和科学家的人权意识;迅速建立对新技术的技术监测﹑早期识别以及警报系统。  相似文献   

17.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and Unemploy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and unemployment utilising the 1995 National Health Survey (1995 NHS) and the 1997 National Survey of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Adults (1997 SMHWB) data sets. Three indicators of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are adopted. The first is a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measure derived from responses to questions included in the 1995 NHS on time felt down, happy, peaceful, and nervous (the SF-36 mental health scale). The second indicator relates to diagnoses of mental disorders including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ffective disorders and anxiety disorders. Our final indicator relates to suicidal thoughts and plans and (unsuccessful) suicide attempts. On the basis of these measures, unemployed persons exhibit poorer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outcomes than the full-time employed.  相似文献   

18.
制度、创新与欠优势地区的经济复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和经济地理这两个迄今不同学科之间日益增强的融合趋势具有潜在的理论影响。通过“知识区域”这一角度,本文考察了两门学科的融合对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的意义。并利用进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交互式创新模式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此,作者通过对新的欧洲区域发展政策的考察,并结合威尔士地区创新实施规划的案例研究,分析了这种交互式创新模式的政策意义。最后,文章对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批评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20.
Using factor content analysis, this paper provides estimates of the effects of manufacturing trade expansion on men and women's employment in Germany and Japan, with breakdowns by world, OECD, and non-OECD trade. Evidence is found that foreign trade expansion had a more negative effect on women's than men's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in Japan and a roughly equal effect in Germany,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untries driven by non-OECD trade. In spite of this, demand shifted away from women's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in Germany after the early-1970s, for both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as a whole and fo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ith high female shares of employment, while no such labor demand shifts occurred in Japan. In the face of these differences in labor demand and of very similar increases in female labor supply, male-female hourly wage differences narrowed in Germany and widened in Japan, for both manufacturing and non-agricultural employees. It is concluded that shifts in neither labor supply nor labor demand fit with observed trends of male-female wage differences in Germany and Jap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