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斌 《涉外税务》2012,(7):8-12
本文首先辨别了减税与减税政策之间的差别,进而分析了我国结构性减税目前应有的政策定位和作为一项中长期政策的定位,认为结构性减税政策本身更多地侧重于结构调整而不是扩大总需求,因此更适合作为结构调整而不是宏观调控的工具使用,而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性,结构性减税政策也应作为中长期税制改革的目标存在。  相似文献   

2.
导读     
《涉外税务》2004,(11):1-1
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政策取向是什么?这种政策选择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否存在矛盾,<结构性减税:宏观经济约束下的税收政策选择>一文认为:新一轮税制改革实行的是一种结构性减税政策,具有明显的减税效应.  相似文献   

3.
牛倩 《税务研究》2013,(2):31-36
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在2008年底提出了结构性减税政策。结构性减税政策通过优化我国税制结构,能够有效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和新一轮财税改革进行的过程中,应注重借鉴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深化改革相结合、结构性减税政策和调节收入分配相结合、结构性减税政策和调整政府支出相结合等,逐步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一个纳入完备摩擦的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预期到和未预期到的减税政策的效果及其差异。结果发现:一是减税会刺激经济增长,但不同减税措施效果有差别,消费税和劳动税减免能够带动消费和就业,但会抑制投资;资本税减免会带动投资,但抑制就业和消费。二是预期到的和未预期到的减税政策效果差异大。预期到的消费税和劳动税减免在政策实施前有紧缩效果,实施后有刺激效果;预期到的资本税减免在政策实施前后均有刺激效果,并且作用要大于未预期到的减税。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当前应综合运用各项减税措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同时应加强预期引导,优化减税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通货紧缩条件下税收政策选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减税政策的理想与现实及其效应的分析表明:减税既能实现政府财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统一,又具有明显的财政效应和社会效应。实行“正税+结构性减税”的减税政策,是当前我国税收应对通货紧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丁星  何宇菲  曹海娟 《会计师》2023,(22):140-142
为客观评估近年来我国的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对A市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减税降费政策使样本企业的税费负担有所降低,但样本企业间的减负程度不均衡;经营成本过高挤占企业的利润空间,对冲了减税降费的正向效果。在调研结论的支持下,提出了不断完善和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强化跟踪政策实施情况,评估政策效应,谨防因政策不合理而扭曲经济主体的行为和选择。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减税降费的积极效应,以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实行的是一种结构性减税政策。从直观上看,结构性减税政策确实与我国结构性过热的经济形势存在一定矛盾;但通过理性分析可知,结构性减税政策并不会导致我国结构性过热的经济状态再度升温;长期而言,它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稳中求进的政策目标与结构性减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稳中求进政策总基调是我国开始步入自然回落经济周期的必然政策选择,结构性减税是经济自然回落周期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结构性减税的不同政策取向,认为宏观层面要降低税收依存度,中观层面要优化税制结构,微观层面要深化税制改革力度;并在厘清结构性减税两个认识误区基础上,提出完善结构性减税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施结构性减税,既是我国在当前经济低迷时期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优化税制结构、降低宏观税收负担的主要途径。在我国存在税收征管目标与结构性减税政策矛盾的情况下,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征管理念,加强征管法制建设,将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结构性减税政策,自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重点推出以来,一直饱受争议。而据最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称,近期是加大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最佳时期。可见,结构性减税已经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之一。本文将从什么是结构性减税、为什么要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怎么减等方面给出大家一个对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全面认识,并为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实施提供相关的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玮  刘巧雅 《财政科学》2020,(2):101-110
近年来,江苏财政部门积极支持营商环境建设,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采取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设立支持企业发展的奖补资金等举措,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行业税负可能上升、无定价权的企业在税制改革中获益相对较少、减税降费"降成本"效应下降等,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增强"降成本"政策的协调性,采取完善增值税抵扣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We investigate a tax avoidance strategy where firms use the ambiguity inherent in tax reporting to classify indirect costs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expenditure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R&D tax credit. We label this tax practice “strategic R&D classification”. We find a one standard deviation increase in strategic R&D classification leads, on average, to a 1.7% (1.5%) reduction in GAAP (cash) effective tax rates, suggesting this practice provides significant tax savings. However, we also find strategic R&D classification is related to both the level and changes in uncertain tax benefit liabilities required to be recognized under FIN 48, suggesting this practice comes with financial reporting costs.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documenting some of the costs an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a previously unexplored tax strategy, and highlights the limitations faced by tax authorities in monitoring firms’ R&D tax credit.  相似文献   

13.
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结构性减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两年的结构性减税该向何处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分析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宏观调控的内在逻辑。事实上,结构性减税不仅仅是应对危机的短期宏观调控手段,更是税制改革的一项长期战略选择。在后危机时代进一步推进结构性减税,应该从适应国际经济环境,面向十二五规划目标,明确产业、地区、居民三个方面的导向以及突破关键瓶颈入手。  相似文献   

14.
税收遵从成本对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遵从成本和征管成本一同构成税收运行成本,是税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税收遵从成本具有非显性的特征,往往被理论界及实践部门所忽视。本文借鉴国外税收遵从成本理论,分析了税收遵从成本对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我国税收制度、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仁杰  范子英 《金融研究》2021,487(1):71-90
通过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提振宏观经济是近年来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减税政策的实际效果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研究了减税对地方政府税费收入和企业非税负担的影响,从税费替代的角度揭示非税负担变动如何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研究发现:(1)增值税转型在减税的同时提高了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并加重了企业非税负担,地方财政收入受增值税转型冲击越大,企业非税负担上升越明显。(2)上述应主要体现在小型、微型和民营企业上,大中型、非民营企业的非税负担未发生明显变化。(3)非税负担上升会显著抑制小型、微型和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促使小型微型和民营企业通过持有更多现金和减少流动性负债来应对税费负担不确定性。本文有助于理解减税政策对小型微型和民营企业非税负担的溢出效应及其影响,为通过减税降费促进投资和提振经济提供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税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在诸多层面体现了税法的公平和效率原则。本文通过对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分析,探讨了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历史变迁,分析了其在实现公平和效率方面的得失以及价值选择,着重研究了企业所得税法在纳税人、效率、税收优惠以及反避税等方面对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回应及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邹静娴  申广军  刘超 《金融研究》2022,504(6):74-93
本文主要探讨减税政策对小微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理论上,减税政策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产生两种方向相反的效果:一是减税后企业盈利状况改善,激励银行通过延长债务期限以争取企业客户;二是减税后企业可支配现金流增加,加剧银行与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促使银行缩短债务期限以便加强企业监督。本文以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作为自然实验,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库(2010-2015)考察了减税政策对小微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减税后企业的债务期限整体得以延长;如果减税后企业的盈利状况改善更多,或可支配现金流增长更缓,企业债务期限延长幅度更大。此外,本文发现在快速扩张行业、有产能过剩风险行业以及房地产上下游关联行业中的企业往往会因为较强的代理成本效应而面临减税后债务期限的边际缩短。本文研究结论对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特别对提高小微企业获取中长期贷款能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对税收筹划及相关概念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各国税务当局为了有效地应对纳税人日益复杂的筹划行为而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并根据对税收筹划认识和管理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阐述了加强管理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奥巴马的新税政策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新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拓宽税基,让富人成为主要的纳税主体,从而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维护中、低收入家庭利益,减少贫困。它带给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启示,是在理念上一定要树立起让富人更多纳税的观念,通过调整税制结构,增加个人所得税比重,发挥个税在调整社会收入差距中的作用;通过拓宽税基,抬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让富人成为主要纳税主体,从而实现税负公平,减少社会贫困,最终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20.
2000~2008年OECD成员国个人所得税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0~2008年OECD成员国个人所得税变化的分析,得出OECD成员国低收入纳税人税负下降、高收入纳税人税负上升,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普遍下降、税率档次进一步减少、税收累进性提高等结论。借鉴OECD成员国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应定位于调节收入分配,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累进性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