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创新的重要探索。本文通过梳理早期地方已开展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探索,分析了当前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村庄类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从功能视角揭示村庄类型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形成“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下村庄分类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在逻辑建构框架,提出基于村庄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法、归纳演绎法、空间叠加分析法、案例法。研究结果:(1)中国乡村可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生态保护类5种类型,不同类型村庄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在逻辑有很大差异,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考虑村庄的自然本底供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分析整治潜力与整治需求空间匹配,生成基于村庄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包括土地整治+融合发展、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土地整治+乡村旅游等。研究结论:不同类型乡村实施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9年底,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部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作为一项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国土整治的新概念、新探索,如何正确理解其试点的重大意义和示范作用、准确把握其目标任务和支持政策,严格遵循其底线控制和工作要求?本文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高度,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所面对的这些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资源承载趋紧、生态环境约束大和粮食安全等问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战略发展需求,全域整治成为土地整治内涵功能变化新的特征,也是指导土地整治实践的重要思想和亟待深化探索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全域土地整治概念出发,运用文献整理及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全域土地整治突出全地域空间和综合部署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反规划"理念对全域土地整治的指导借鉴作用和关注重点,提出了"反规划"理念下全域整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流程。研究指出,全域土地整治应采用逆向规划方法,通过对全域土地系统与景观生态过程的整体诊断,优先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然后确定土地整治的工程建设目标和内容,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该文所阐释的通过反规划途径来营造健康土地环境目的的全域土地整治思路,可为深化土地整治探索,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向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转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新态势,总结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县域尺度下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做法,分析了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主要采用土地规模化经营、产业驱动、综合收益“捆绑”“两项指标”交易等运作模式。通过推动空间布局优化、统筹资源要素配置、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乡村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同时构建起以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的农户、村集体、企业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7.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时期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重要平台抓手。文章以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例,总结了广东省开展农村拆旧复垦、垦造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村级工业园改造等土地整治探索与实践,分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规划、权属、现状地类、社会资本参与、资金筹措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结合实践提出建议:(1)建立满足调整重构型整治需求的规划和用途管制机制;(2)建立健全权属调整的政策机制和技术体系;(3)畅通农业、生态空间价值实现路径;(4)完善市场参与和投融资机制;(5)构建以农民集体为实施主体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8.
裴炳和 《山西农经》2023,(21):102-106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形势下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助推器”。德化县龙门滩镇存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空间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针对整治区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提出启用“土地整治+”模式,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中心联动生态环境、相关绿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开发以及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龙门滩镇水系、人居环境、交通环境等,推动当地生态治理发展,打造生态文明的新龙门滩镇,加快推进龙门滩镇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领域迭代改进的一个重要标志,最早出现在高度城镇化地区。本文以浙江、上海、江苏三地不同土地整治类型为例,总结出长三角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特征,并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能契合高度城镇化阶段的经济、资源、人口等需求变化,及时做出战略调整和组织方式优化,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乡村重构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机制解析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解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特征并揭示其助推乡村重构的机理,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案例,剖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空间—经济—社会”重构的现实路径,以期指导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相较于传统土地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更加强调整治范围的整体性、整治对象的综合性、整治模式的差异性、整治措施的系统性、整治目标的多样性。(2)基于3项整治类型和2项制度供给,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乡村“人口—土地—产业”三大要素,助推乡村空间格局优化、经济发展动能激活、社会治理能力提升。(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助推乡村重构的路径主要体现在:①以垦造耕地、工业用地保护更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河流综合治理等实现乡村空间重构;②以工业用地容积率提升、村集体资产置换、农户“三置换”等实现乡村经济重构;③以公共空间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渔耕文化传承等实现乡村社会重构。研究结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需立足乡村重构的现实需求,以实现乡村地区空间格局优化、功能提升、形态重塑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对农发行来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明确,边界清晰,土地指标收入形成的项目现金流路径明晰,高质量履职发展空间较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自2019年12月启动的土地整治工作,随着疫情缓解,2021年逐步进入实施期。对农发行来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明确,边界清晰,土地指标收入形成的项目现金流路径明晰,高质量履职发展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有效解决乡村人口及产业治理等问题,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从土地综合整治转型构思与原则入手,并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用地效能、住宅布局、生态环保、资源整合等方面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以期实现我国魅力乡村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剖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逻辑、关键问题和主要关系,以期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图示法。研究结果:(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遵循人地协调的共生逻辑、综合治理的系统逻辑、城乡统筹的整体逻辑、生态文明的价值逻辑、供需匹配的实践逻辑和以人为本的民生逻辑;(2)当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问题包括理论与实践存在目标偏差、试点选取行政倾向明显、公众参与不充分、“全域”特征未彰显等;(3)根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多类导向、多元要求及多面问题,辨析了要素与系统、项目与整体、农业与产业、供给与需求、城市与乡村、整治与规划、效率与正义、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9对关系。研究结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兼具工程属性、管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从基本逻辑、关键问题和主要关系进行全面解析,有利于系统理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升理论研究对整治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剖析大都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何影响耕地多功能的价值显化和优化配置,以期为实现耕地多功能供需平衡和推动耕地保护转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探索性案例研究法、“情境—结构—行为—结果”政策过程分析法。研究结果:(1)情境层面。地方性、价值观和制度环境是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多功能两者影响关系的基础。(2)结构层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参与主体具有多元性和嵌入性,耕地多功能的价值显化是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结果,因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多功能的互动过程本质上是多元主体的集体行动。(3)行为层面。借助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政策工具,联动培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推动耕地多功能价值发现和优化配置。(4)结果层面。耕地多功能与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之间存在“部分与整体”和“中心与外围”的逻辑关系,因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首先是通过促进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增强耕地外援系统的多功能性,进而促进和稳固耕地系统的多功能性。研究结论:通过在大都市郊野空间内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断优化耕地本体环境及其外围环境,强化耕地与其外援系统之间的要素互动与交换,重构耕地多功能利用的外部环境,最终推动耕地多功能供给与外部多元需求的高效互动与匹配。  相似文献   

15.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平台抓手,对于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缘起、概念,介绍境外基于自然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屈家树 《中国土地》2023,(10):20-24
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础牢固、成效初显,是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破解部分地区“四化”问题的重要抓手。本文认为,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须遵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围绕五大重点,构建系统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命题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安排.近期,建湖县支行成功获批全省金融业首笔、4.4亿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贷款,全力支持建湖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该县守好"饭碗田",推动乡村产业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生态宜居、民生改善.3月23日,该项目首笔贷款2亿元顺利实现投放.  相似文献   

18.
<正>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发展新特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上海土地整治主动转变思路,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城乡转型发展,进行全域土地整治创新与实践。通过联合攻关、自主创新、开放协作,上海在土地整治理论研究、规划创新、路径选择、机制建设和整治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全链式创新成果。全域土地整治的提出上海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早,且进行了较多创  相似文献   

19.
对增减挂钩融入土地整治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莉 《中国土地》2015,(2):46-47
<正>随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落地,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土地整治的范围、目标和功能也随之改变,即从单一对象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向土地综合整治转变,从局部整治向全域整治转变,从土地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施以全域整治、区域协调为目标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就须要将农用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增减挂钩相结合,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无为市结合实际,通过规划引领、模式创新、制度激励等方法,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破解农村发展缺资金、产业发展缺土地的问题上展开了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