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土地、经济多维度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惯性”:(1)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都对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要大于短期影响,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推动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口城镇化对相邻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分区域来看,人口城镇化会显著抑制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但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而东、中、西地区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东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3)分阶段来看,两个阶段城镇化(人口、土地和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长期影响均普遍高于短期影响,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聚集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产业聚集是农村城镇化的依托,要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必须强化产业结构聚集效应。今后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战略重点是:(1)灵活运用经济参数和分工协作机制,合理布局乡镇企业,强化产业结构聚集效应,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2)实施小城镇非均衡择优发展与中心城市协调发展战略;(3)多渠道、多途径筹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改革小城镇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供给需求分析框架研究了德国住房价格的影响因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也经历过住房短缺的短暂时期,但在1975~2011年期内,城镇化已经完成,人口增长基本停滞,整体住房市场供需关系平衡,套户比率长期稳定在1以上,尽管经济增长、土地价格变动对房价有一定的影响,但人口的变动(包括自然生育和移民)却是最关键的因素;同时住房制度安排与法律体系在引导住房供需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中国仍处于人口规模持续扩张和人口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因此其隐含的政策含义是:一是持续增强住房供给支持力度;二是大力推动租房市场规范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建设,培育相对均衡化的城市群,使城市群中的每一个城市都具有更多的人口居住的吸引力和吸纳力;四是保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较低的通胀预期可有效降低房地产等资产名义价格的波动性;五是建立与时俱进的房地产政策,顺利实现由“政府干预”到“市场调节”的住房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河南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河南农村人口的市民化进程,进而不利于河南新城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重视合理控制农村人口规模、重视教育和培训、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造农村人力资源特色品牌、探索多元化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城镇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释了集约发展是城镇化理论的深刻内涵,城镇化概念中的质量提升、城镇化模式的历史演变、城镇化聚集理论的核心问题其本质都是集约发展;分析了欠集约发展是当前农村城镇化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人口欠集约、基础建设欠集约、产业欠集约、资金欠集约和规划欠集约;探讨了农村集约型城镇化的战略取向,一是区域集约:采取差异化战略推进区域城镇化,二是产业集约:推动城镇化与经济结构的互促共进,三是人口集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非农产业转移和身份转变,四是经营集约: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五是资源集约:推动资源的城乡间流动和整合,六是风格集约:构建自然生态 地方特色 时代背景 文化底蕴 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城镇系统。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城镇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陕西省城镇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刘科伟,陈宗兴(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710069)1建国以来城镇化发展的回顾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城镇发展最早、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又是近代城镇化发展比较缓慢,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到1949年,全省非农业人口仅154....  相似文献   

7.
典型贫困地区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差异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联产承包变革以来,家户特征对农民收入差异的影响程度显著增强,特别是不同地势、不同民族之间农民家庭人力资源及其投资的不同,对农民收入差异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宁夏为例主要考察:(1)从区域角度研究贫困地区(山区)与非贫困地区(川区)农民家户特征对收入差异的影响;(2)从民族角度研究回族与汉族农民家户特征对收入差异的影响;(3)从阶层角度研究不同地势、不同民族各阶层农民家户特征与收入分配差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城市效率差异对我国未来城镇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王嗣均 《经济地理》1994,14(1):46-52
城市效率差异对我国未来城镇化的影响王嗣均(杭州大学人口研究所)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城镇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大大小小的城镇,作为第二、三产业的主要载体,其运行效率的高低,又会对城镇化产生催化作用或抑制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不...  相似文献   

9.
闫玉科 《经济论坛》2004,(15):97-98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包括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即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比重的上升,农村人口数量的减少和比重的下降,也包括人口观念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既包括总人口在城乡比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的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即农业份额的下降及二、三产业份额的上升;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过程;既包括乡村的城镇化,也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即“城镇的城镇化”。可见,城镇化不单纯是人口及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单纯的劳动力流动必然带来“城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Hvmanresource)出现在1970年以后,且有逐渐取代人事或人力的较狭隘的字眼,对任何企业组织而言,其所能运用的主要资源有三种:硬体资源,如土地、原料、机器;财务资源,如金钱与融资信用;人力资源,包含组织内部成员和其所运用的外在人力硬体和财务和人力资源各有其重要性,但若视企业组织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将突出人力资源在系统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讲人力资源既可以引申为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力与理想的特质,以及传统应用上述持质而获得的所有作为。一、人力资源模型人力资源管理简称人资管理(HRM).…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泳  陈田  董玛力 《经济地理》2008,28(3):353-356
中部地区成为国家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地区。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城镇化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基于GIS和数据分析,总结了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城镇化速度快但水平低;各区县人口规模相差很大,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城镇化的区域差异明显;都市经济区和人口—产业集聚带初步形成;各省的离心化倾向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核心—边缘结构等。中部地区的城镇人口空间分布的集聚态势明显,城镇化区域差异将进一步扩大,最后针对中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的优化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金龙  谢玲玲 《经济地理》2011,31(2):242-246
城镇化的本质就是通过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产生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珠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城镇化不仅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镇化的缩影,更是代表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城镇化应该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在新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基础上,对珠三角城镇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规划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前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在时间、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上存在的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区域经济布局、城市化发展趋势、行政区划的调整、人口高峰期耕地保护目标、集约节约用地等,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特大城市地域扩展中用地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蓓  李艳娜 《经济地理》2003,23(5):640-644,650
基于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建国后的历史统计资料,分析我国城市地域扩展的类型:迅速发展型,较快扩张型,一般发展型,缓慢发展型。并选用单位土地产出,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幅度以及单位面积增加值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我国特大城市土地利用中的用地效益问题。最后针对城市的扩展模式与城市的用地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等问题,提出:①土地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②完全市场化的用地机制可以有效保证城市土地整体的效益水平;③我国的城市用地相对于国外而言仍有增长潜力。所以,可选择的政策路径是:①政府不应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②政府应该尽可能获取完整准确的城市统计资料;③土地产权的界定应该明确;④加强基础项目建设,为土地进一步释放潜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东北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区域城镇化演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区东部中俄、中朝边境线长达2 000多km,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边疆要地,也是典型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资源型地域。文章分析了东北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城镇化演进的区域基础,探讨了区域城镇化的现状特点和演进轨迹,预测了交通通道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区域城镇化演进态势与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的影响。更具意义的是,战略性地探讨了区域资源与地理环境系统对交通通道体系建设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响应及其对城镇化演进的制约,提出了未来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耕地变化的趋势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土地利用,造成耕地资源的进一步减少,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了解耕地的变化和利用状况。文章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总人口、房地产投资、城市化水平、国民生产总值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与湖南省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变化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同时又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利用数量的变化状况,并根据模型预测了2010—2030年湖南省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的政策选择是控制人口增长、适时加快城市化进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效应、提高农业用地效益等。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经济在实现城市化发展战略时首先要进行区位调整,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区际归并。在进行区际归并的过程中,需要从传统的临江而居向“夹江而营”转变。针对浙江的实际应该有这样一些内容:杭州市的城市发展要摆脱对西湖的依赖,转到以钱塘江两岸发展为主,在此基础上再向杭州湾推进;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大城市以集聚各种资源;在增强宁波、温州城市功能外,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建一至两个大城市;在完成区际归并基础上,政府要着力资源整合与政策引导。要防止因盲目的区际归并造成许多后遗症,避免“城市病”,使浙江的城市化发展为浙江经济、社会在新世纪里再上一个新台阶服务。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化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官卫华  姚士谋 《经济地理》2002,22(5):579-58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现状特征,针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城市化进程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西部大开发其实就是西部的城市化,西部大开发战备的具体落实应该体现在城市之上。而西部大开发也应当以城市化为先导,以城市化作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烟台市农村城镇化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隋干城  曹艳英  孙继凤 《经济地理》2001,21(3):337-340,345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市农村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走集中型城镇化道路是推动烟台市农村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要以市区为依托,重点建设县(市)城区和中心镇,优化小城镇的空间结构,并注重提高农村城镇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维祥  唐根年 《经济地理》2004,24(1):13-16,30
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浙江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文章从农村人口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对区域块状经济在浙江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块状经济成为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