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朱奎红  肖锦凤 《经济师》2009,(3):117-118
翻译是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的艺术,这种“再现”的过程包括不断地调整、转换甚至取舍等步骤,百分之百的等值翻译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为了找到既符合译语习惯而又自然、可读的表达方式,在英汉互译中就须作必要的变通。视角转换则为该变通手段之一。文章主要从正反转换、语态转换和褒贬转换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以期给英语教学和英汉语对比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弱化或消除,同时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再现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薛慧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172-173
科技语言以及科技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几千年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很少有人否定科技翻译的科学性原则,但是很多人忽视了科技翻译的艺术性。通过分析科技日语语言的特点,指出科技日语翻译技巧存在科学性的同时,同样存在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秦霞 《时代经贸》2012,(20):62-62
由于文化和语言形式的差异,不可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语言形式的差异造成绝对不可译性;文化差异造成相对不可译性。不可译性,不是翻译可不可能,而是如何提高可译程度。本着偏重内容,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选择在处理不可译问题是采取功能对等。因而通过分析文化差异,采取归化,加注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传达原语信息。  相似文献   

5.
自从十八世纪《诗经》的英译本在英国出版发行以来,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论。文章就古汉诗英译的历史及各种争论从可译还是不可译;直译还是意译;自由体还是格律体;改写还是翻译四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指出对译诗不应仅局限于字面上的“信”,原诗与译诗达到的对等的效果和译诗读者与原诗读者相类似的感受也是要考虑的“信”。  相似文献   

6.
动态性和开放性是从哲学诠释学角度界定翻译需要遵循的两项原则.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译者是自己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互相发生融合形成新视域,并用目的语文化的语言符号将新视域重新固定下来并形成翻译文本的过程.翻译过程是动态的,文本意义是开放的,本文旨在通过运用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的思想来证明文本复译是历史的必然,有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原著的文学光芒与艺术生命想要在目的语境中得以再现和延续,迻译过程势必受到译入语文化的影响。基于勒菲弗尔操纵论中诗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王科一的《傲慢与偏见》中译本研究,探讨其文本翻译时译入语社会的主流诗学,从诗学的两类表现形式——措辞和句式——两个方面对译本进行分析,证实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为保证译介活动顺利进行,译者受主流诗学观的影响,改写操控原文,使译作符合译入语主流诗学的追求和主张。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两种语言符号之间转换的艺术;文学翻译是对原著的介绍和再创作,甚至是创作。本科阶段开设《文学翻译》课程,让学生在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其扎实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良好的跨文化能力以及国际传播能力。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梳理融入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路径,为《文学翻译》教学提供有效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视阈下,商标与广告的翻译是以文化为单位,可以说是文化层面上的解码与重组。而不是词汇层面的照搬原文。笔者通过研究承载文化传递功能的商标与广告译语的特点、原则以及标准等,试图找到一种翻译商标与广告的策略———文化美:既能表达出源语的文化内涵,又能迎合目的语的文化特性,设法使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消失,同时在译入语中再现。  相似文献   

10.
唐诗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唐诗英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求。而译诗即译意象,所以唐诗意象的英译直接影响原诗内涵的传达。通过学习与分析国内外翻译名家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在对文化意象转译中的表现,进而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能为今后的唐诗意象英译工作提供帮助,也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和描述的转换过程,是用接受语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而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受英汉语言文化影响很大。英、汉两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因此,翻译人员必须转换视角,进行"语义翻译"。对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进行了研究整理,同时提出翻译教学必须重视"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活动,目的在于使译语读者获得和原语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接受效果。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是对翻译理论的重大贡献,是交际学和语义学在翻译领域中的应用。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重点研究了二者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的众多英译版本中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相较而言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对《红楼梦》这两种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比较赏析,分别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来揭示两种译本的差异以及两种译本分别使用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的原因及效果。以此得出结论:一部好的译作,应在语言层面上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而在文化层面上应保留原作的文化背景即运用异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幼儿语言表演艺术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艺术形式,它对幼儿有素质培养和艺术造就两个层面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对其语言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指导幼儿进行语言表演是对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严峻考验。以培养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当前幼儿教师的幼儿语言表演指导能力为目的,以提升幼儿综合素质为宗旨,从幼儿园教学实际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出发,分析、说明、总结指导幼儿语言表演的整体层次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3,(11):250-252
模糊现象客观存在于人类语言中,作为自然语言之一的法律语言,则必然具有模糊性。在阐述法律英语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具有的语用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法律翻译教学中应对模糊现象的翻译策略,提出为了达到目的语与原语表达的等值,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守"模糊度对等"原则,但由于法律翻译重在理解和表达正确,因此"模糊度对等"的策略也要和传统的翻译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由于新闻英语除了拥有新闻英语语言的基本特征,背后还包含了丰富的异域文化信息,形成了一条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因而给新闻翻译者增加不少困难。从侧面也鞭策出新闻翻译者应更加刻苦,须了解新闻英语语言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化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做好新闻翻译工作。本文探讨分析了新闻英语语言、词汇的特征,并结合这些特征给出了具体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7.
文化翻译论被称为操纵学派,侧重描述和分析译文,比较同一著作的不同译本,研究译文的接受程度,主要是对译文中源语文化因子的流失、保留的研究.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采用语言学的方法,侧重对源语语言结构的分析,挖掘语言的深层结构,选择自然流畅的译入语表达源语的意思,即"读者反映论".这两种重要理论观在实际运用中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近50年来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研,并在近年内迅速发展的语言经济学最近又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即商务英语研究领域。商务翻译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同时又具有相当的经济特性,文章提出用语言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商务翻译,试图以此探知商务翻译的价值、效用及效益,分析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Language and foreign trad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hile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vity models, there has been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a common language promotes bilateral trade. This work proposes separate series for a common language depending upon whether ease of communication facilitates trade through translation or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directly. The series related to direct communication is far more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bilateral trade, but the other series, based on translation, makes a distinct contribution as well. Either measure of a common language outperforms the measure in popular use, which is implicitly related to translation,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does far better. In addition, the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two country-specific linguistic influences on trade: Literacy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 at home. Both of these influences promote foreign relative to domestic trade. Finally,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separate roles of English and network externa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