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晓红 《经济师》2023,(11):16-17+19
在高校学术管理体系中,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作为学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化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当前阶段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着科研评价标准科类差异、评价主体多元性缺位、评价流于形式以及绩效考核奖励异化等现实问题,对于提升高校学术管理工作质量极为不利,深入研究和优化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工作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针对新时代下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的策略进行简要论述,并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研团队中科研人员间的合作是基于科研引力而产生的,这种引力来源于实现个人科研目标的预期,该预期主要受科研质量、科研目标、价值观、人际关系以及相互间对这些因素的了解与信任的影响。在科研引力的作用下,科研团队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在科研团队成长过程中,科研引力的变化将导致团队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世界著名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将刊载于旗下《肿瘤生物学》期刊(Tumor Biology)涉嫌伪造同行评议的中国学者的107篇论文撤稿,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科研不端行为的关注与反思。以2013-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披露的两批《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及处理决定》中77件科研不端行为的88名涉事人员为样本,发现科研不端行为源于激励诱惑与制度要求、科学家角色冲突与角色序列冲突以及奖励制度与评价制度不对称的共谋。基于此,提出应建立健全科研数据公开机制,加快学术诚信体系建设,深化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平衡奖励制度与处罚制度等政策建议,以维护学术诚信、改善科研生态、预防学术不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学术诚信成熟度模型、学术诚信评价系统的关键指标,芬兰、奥地利、丹麦的科研诚信相关年度报告重点内容和芬兰科研诚信晴雨表调查开展研究发现,科研诚信政策及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程序、科研不端案件的发生和查处、科研诚信教育与培训、科研诚信相关信息的传播、科研诚信研究与合作5个方面是当前国际科研诚信监测评价中多方共同关注的要素。各机构在开展科研诚信评价、调查等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开展科研诚信监测评价和提高科研诚信整体状况方面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激励理论与高校科研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项工作,尽可能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高校科研管理有其特殊性,高校的科研是科研人员一种以智力形式表现出来的活动,高校科研能力的开发与科研人员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如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已成为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而“激励”在管理心理学中就是“调动积极性”,因此,在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激励”已成为科研管理工作者运用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几种西方激励理论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家为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研人员以及对转化有重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及报酬提供了一系列法律支持。但是,由于国家及单位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配置中权责不清、规范化程度较低,使得收益的有效配置受到一定限制,有关奖励及报酬的激励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配置优化需要以权责为核心的法治规范化为引导,国家应赋予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提高收益配置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首先,需明确国家在其中的权力与责任;其次,应着力降低科研机构在正当行使“更大自主权”过程中可能承担的不当责任;最后,应在尊重权利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相似文献   

7.
李雄平 《经济师》2015,(3):49-50
近些年来,科研腐败现象频繁出现,违法违纪案件时有曝光,科研经费的使用五花八门,科研经费管理存在使用混乱,官员、中介机构和科研人员利益勾结,科研产出效率与科研投入严重不匹配等问题。致使科研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大众媒体等三个主体来寻求具体的原因,最终通过加强科研人员道德建设、明确科研政府部门职责、完善科研法律体系、规范科研行为以及搭建信息公开平台、加强媒体舆论监督等对策,从而达到有效治理科研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复杂系统视角审视学术界科研诚信问题,认为学术不端产生的根源在于区域科研诚信体系存在问题。在界定科研诚信体系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奖励机制、惩罚机制、监督执法机制、考核机制、竞争机制及学术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复杂交互作用诠释区域科研诚信体系运行的内在逻辑,并从奖惩比例失当、监督执法机制缺失、竞争考核过度、学术腐败严重等方面指出区域科研诚信体系发育畸形的原因。进一步,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区域科研诚信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对我国内地31个省份科研诚信体系进行评价。根据以上研究,提出成立学术诚信监督审查委员会、建立区域科研诚信体系评价机制、落后区域对标先进区域查找问题和短板、改善相应制度供给和政策供给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2):179-181
科研评价的价值需要放在社会中来进行考察。科研评价应起到以下导向作用:体现社会的公正、安全、平等、效益、秩序、自由等价值观,提倡惩恶扬善、公序良俗,使科研能够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并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指综合性地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高校承担着对高校科研任务进行规划、组织、落实的责任,科研管理工作直接影响高校的科研水平。在目前科技经济日趋加强的时代,科研管理工作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如何提升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是作为科研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19年9月由科技部等20个部委联合发布的《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从整体上构建了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程序,是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里程碑文件,但其并未真正解决调查主体多元、事实问题与学术问题混淆、程序规则公正性欠缺与救济途径缺失等问题。有必要借鉴美国科研不端的规制经验,通过法律程序弥补科学共同体自律约束的不足,在内生机制方面不断完善科研不端处理程序,在外部约束方面通过立法与司法介入倒逼调查部门规范内部调查和处理程序,构建科学共同体自律约束与法律规则外部约束相结合的科研诚信建设体系,从而真正净化学术界和推动“科教兴国”。  相似文献   

12.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是从权属规则设计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国家政策。但现行《合同法》、《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相关规定对政策试点形成制约,弱化了政策实施力度。从法律视角廓清科技成果定义及类型,界定科研人员性质及范围,探寻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的政策目的,并对政策执行面临的法律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以意定优先为原则修订相关法律,以有利于科研人员的基准进行立法解释,并通过单位与科研人员事前协议、约定职务科技成果归属等路径,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依法赋予科研人员,从而解决法律规定与政策执行冲突,确保政策实施的法律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化时代,科学研究成为一种典型的数据应用场景。科学研究大规模处理个人数据隐含的“道德伦理问题上的非对称性”引致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权益冲突。中国既有法制对于科学研究处理个人数据行为的规制呈现规范内容不一致、指向模糊、保障措施不足等问题。以《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为代表的域外法制从规范定位、可处理数据范围、目的限制原则的适用、数据主体同意的规定、数据主体权利克减、技术性与组织性保障措施等方面确立了相对完整的法律规制体系。可以考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增设“科学研究”相关条款,同时,通过适当豁免研究人员的数据处理义务、附条件克减数据主体的个人权利以及调整同意模式,打造激励相容的数据处理行为要件,此外,尚需完善技术性和组织性保障措施以确保数据处理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14.
职务科技成果权益归属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科技成果的权利性质、权利归属和管理权限划分,是政府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用的前提和关键所在。目前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很多地区在地方性法规中对其进行了规定。总结了我国各地法规对于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的规定模式,并对比分析不同模式的优劣势。研究发现:目前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在地方立法中的规定包括原则性规定、奖励一定比例权属份额、分类规定权属、赋予全部或部分权利、单位弃权后科研人员优先取得等5种模式,不同模式各有优劣;即便是同一种模式,在不同地区立法中也有着不一样的解读,对于各地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权改革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40余年的科研诚信建设过程中,“自律”与“他律”建设均存在不足,两者没有形成有效协同。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更好地发挥科研诚信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需要运用协同学理论,对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系统进行分析,探求系统内部协同机理,促使科研诚信“他律”和“自律”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协同效应,并通过优化科研诚信建设子系统各要素,加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合作,发挥科研诚信建设系统的最优协同效应,进而构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全方位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10位教师进行案例访谈,收集各高校科研人才考核评价标准,形成详细完整的资料,运用Nvivo12软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取相关概念和范畴。在前期编码基础上,引入复杂系统管理思想,构建包括基本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校科研人才能力分析框架。研究可以更好地激发科研人才创新活力,为促进高校科研人才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财政性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与使用是一国竞争力提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体现出较强的刚性特征,因而产生了较多问题,如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人力资本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等。针对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刚性特征及各种现实问题,提出了科研经费柔性化管理理念,并构建了我国财政性科研经费柔性化管理概念模型,可为财政性科研经费有效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三大部门是我国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环节的重要技术创新主体,亟需评估其效率。采用“经费支出—专利产出—预期收益—实现收益”三步骤分析框架,利用已有统计调查数据,对三大部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三大部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产出效率都偏低,企业部门每亿元经费投入实现的收益约为9733万元,科研单位约为1331万元,高校约为1166万元。该测算值是真实产出价值的下限,但真实产出不会高太多。产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和科研单位技术创新的产业应用目标指向性不明确、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以及企业能力制约等。最后,建议加快政府相关科技计划制定、加强成果评价过程中产业部门的参与、优化高校和科研单位科研评价体系、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