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化肥的过量投入和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农业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又存在农户响应度低、可持续性差等问题。为了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保证设施蔬菜种植的可持续性,构建全面系统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在技术推广应用时进行科学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赋权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构建了由准则层、指标层和子指标层3个层次共27个子指标的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各项指标权重,最终结合指标数据得到5项技术模式综合得分及排序:模式1北票市越夏番茄化肥减施(0.443 2)模式3辽中区冬春茬番茄化肥减施(0.343 8)模式2灯塔市越冬番茄化肥减施(0.050 4)模式4南票区冬春茬番茄化肥减施(-0.412 5)模式5凌源市越冬长季节黄瓜化肥减施(-0.425 0)。[结论]根据评价得分结果分别围绕5项技术模式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管理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据此提出了技术模式推广优先序;针对各项技术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发展设施蔬菜的政策建议,对各项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的完善与应用推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最新数据显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三年负增长,提前三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专家指出,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虽然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但也制约着农产品质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化肥、农药使用量见顶回落正在成为趋势,而农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化肥使用角度出发,分析农业补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运用DEA方法计算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率,然后使用DEAP 2.1软件测算出作为要素投入量的化肥使用是否过量,并运用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包括农业补贴的化肥影响因素模型,着重研究农业补贴对化肥使用量的影响。[结果](1)考察期内大部分年份的化肥实际使用量大于最优投入量,且化肥实际使用量与最优投入量的差额变化趋势与农业综合效率成反比;(2)农业补贴对化肥使用量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即农业补贴增加1单位,化肥使用量就增加0.139 7单位。[结论]化肥使用量存在过量情况,且农业补贴的增加会促进已过量使用的化肥使用量增加,进而恶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文章以干旱地区新疆为例,通过选择新疆农业各类别中作物种植面积较大的种植品种及养殖业种类,综合测算2008~2013年新疆农业保险效率水平。[方法]运用SE-SBM-DEA模型,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3方面对新疆农业保险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技术效率的宏观经济因素。[结果]新疆地区整体上保险效率较高,其中养殖业保险效率高于种植业;农业保险发展不均衡,种植面积和风险均较大的玉米、棉花、仁果类作物的保险效率较低,而种植比重相对不高、风险偏低的甜菜、蔬菜等作物的农业保险效率较高;另外养殖业保险效率水平较高,其中羊的养殖保险规模效率达到最优。[结论]基于此,进一步对影响保险效率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化肥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但长期、大量、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文章就水稻种植农户对国家倡导的"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的采纳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是依据项目研究小组在湖北省沙洋县所做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结果,对水稻种植农户采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意愿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农户关于过量施肥的认知程度、影响农户化肥种类选择的因素、影响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因素及采纳减施新技术的意愿4个方面的分析,[结果]农户对过量施肥造成的不利影响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在肥料种类及施用量选择方面有明显的影响因素、农户选择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的意愿有经济效益前提、农户对政府推动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扩散有更多期待。[结论]政府及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户宣传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示范户的示范带动效应,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肥料质量管理,为进一步减低化肥施用量及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新技术的推广披荆斩棘。  相似文献   

6.
本文改进了分品种化肥使用量的估算方法,自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以来对中国化肥使用量下降的驱动因素进行因素分解,并利用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化肥使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化肥使用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施肥强度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而播种面积变化和区域结构调整影响不大。玉米被大豆、马铃薯等其他作物取代造成较大的种植结构效应,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施肥强度已经趋于下降,但粮食作物施肥强度仍在提高。虽然整体来看中国化肥使用量变化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的规律,但化肥使用量在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变化特征显著不同。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地形因素、粮食安全等对化肥使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部于2015年印发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正式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一些成绩,化肥用量接近零增长,农药用量已经连续减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正在大力推进。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非一朝一夕  相似文献   

8.
本文改进了分品种化肥使用量的估算方法,自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以来对中国化肥使用量下降的驱动因素进行因素分解,并利用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化肥使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化肥使用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施肥强度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而播种面积变化和区域结构调整影响不大。玉米被大豆、马铃薯等其他作物取代造成较大的种植结构效应,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施肥强度已经趋于下降,但粮食作物施肥强度仍在提高。虽然整体来看中国化肥使用量变化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的规律,但化肥使用量在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变化特征显著不同。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地形因素、粮食安全等对化肥使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实施“十五”计划纲要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正是这样一种现实的选择,对此,江泽民同志最近曾明确指出,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使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我省“十五”计划纲要也提出,要重点抓好“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生态有机农业”等技术的推广,可以预见,“十五”期间,我国农业将掀起有机化浪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农药作为蔬菜生产中主要的投入品,在杀虫灭菌、控草护田、生长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保障蔬菜供给意义重大。但是在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由于不合理、过量施用农药导致出现部分蔬菜产品农残超标、农药污染农田生态环境等问题,推进农药减施刻不容缓。[方法]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寿光市设施蔬菜种植中减施农药的内外部条件,根据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调整发展思路,改善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现状。[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寿光市设施蔬菜种植中减施农药的优势是资源条件好、农户蔬菜种植经验丰富、安全用药意识高;劣势是病虫害抗药性渐强、农户传统的用药习惯根深蒂固且减施农药意愿低;机遇是消费者的需求升级、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以及相关减施政策实施;挑战是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且政府监管欠佳。[结论]推进设施蔬菜农药减施应采取以下对策:(1)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并举,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2)提升意识与科学用药并重,促进当地蔬菜生产稳定发展;(3)政府监管与信息共享统筹,规范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交易行为;(4)农业保险与农业补贴兼顾,建立起适度超前、开放灵活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烟草种植替代是从源头控制烟草消费的最有效措施,但在我国还未全面实施。文章分析研究不同情境下烟草种植替代可能产生的综合效应,以期推动我国烟草种植替代的实施。方法 基于2018年湖北省利川市11种作物的成本收益、化肥使用量等数据,利用情景分析法,结合环境风险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烟草种植替代可能产生的综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 (1)种植烟草高昂的人工成本使得其净利润为负,且在11种作物中最低,其现金收益仅高于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现金收益分别比烟草高7倍和6倍,烟草较高的价格可能是吸引农户种植的主要原因之一;(2)情景1种植烟草的氮肥使用环境风险较低,磷肥与钾肥使用的环境风险等级较高;情景2种植粮食作物可以减少化肥使用的环境风险,种植蔬菜等作物会增加化肥使用的环境风险;(3)在该文的3种情景中,粮食作物的固碳能力较强,经济作物的固碳能力较弱;种植烟草的固碳能力最弱,其综合效应仅优于油菜籽与烟草的组合,远低于种植蔬菜或烟草与蔬菜作物组合种植的综合效应。结论 利川市可以选择番茄、黄瓜等蔬菜作物或是这些作物与烟草共同种植的方案来代替烟草种植,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综合效应。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推动我国烟草种植替代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理论,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影响气候旱区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数、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受灾面积、财政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额、年均降水量等。通过选取2000~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这些因素与气候旱区粮食总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财政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额、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及受灾面积与粮食产量高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大;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年均降水量都与粮食产量中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小。因此应继续推行政府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增加政府对粮食直补资金,同时,增加物质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业灌溉条件、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受灾面积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3.
化肥过量施用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并威胁到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新疆重点植棉区的446农户实地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进行评价,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植棉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中的户主年龄、植棉经验、土地质量、土地产权、接受科学施肥技术培训、棉花收入的满意度、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等因素对农户减量施肥有显著影响;农户认为科学施肥是否重要的认知因素和农户家庭人口对农户减量施肥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过量施用化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是造成洱海流域上游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分析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有助于了解其调整施肥结构的行为。当前研究忽视了农户减少化肥施用强度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间的替代性,未能开展联立研究。[方法]基于洱海流域上游397个水稻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Bivariate-Probit模型对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两种意愿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负向影响农户减少化肥量的意愿,农户对有机肥好处的认知正向影响其减少化肥量的意愿,农户参加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其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均产生正向影响,相比之下,对农户采用有机肥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大。[结论]引导农户参加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户对有机肥作用的认知可能是加强其减少化肥用量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意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区域农业生产格局通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变动实现调整,将山东省137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以期对其粮食供需关系和供需关系变动下农业生产新变化进行细致描述。[方法]文章基于县域尺度,以重心模型刻画近10年山东省粮食供需背景,综合利用粮食生产空间转移系数、区位熵、结构变动指数等方法,分别从产量和结构探讨农业生产在粮食供需背景之下的格局演变。[结果](1)2008—2017年山东省缺粮区数量增长,粮食供需重心明显西移,西部须面对来自自身粮食需求和东部缺粮量同时上涨的双重压力。(2)山东省粮食生产转出区数量先减后增,粮食生产转入区数量先增后减,粮食生产与供需变动存在空间一致性,粮食生产转入区进一步向西集中。(3)供需变动下山东省农业种植结构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而非粮作物集中趋势增强。(4)山东省农业生产结构变化指数高值区可分为粮食生产提升型和城市规模扩张型两类。前者为缓解粮食供需压力,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显著上升;后者呈现以市区为中心的接触扩散格局,但也通过保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粮食供需,并未出现粮食作物大规模转变为非粮作物。[结论]在粮食供需背景下,山东省应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以求适应供需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的秸秆资源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秸秆资源产出与利用的变动趋势,就如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促进我国秸秆资源利用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利用试验数据检索和定量计算的方法,重点从种植业结构调整、现代种业创新、轮作休耕等任务着手,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秸秆资源与利用产生的影响。[结果]以"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达到2020年规划期目标时,较2015年可减少玉米秸秆产出1 501万t,同时可为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且玉米全株青贮通过养殖粪污得以过腹还田;若通过作物育种技术将水稻的经济系数提高0.03,可减少水稻秸秆产出1 360万t;实行耕地轮作休耕能够减少区域秸秆供应量,且随着轮作休耕试点面积的不断扩大,其减少秸秆产出的作用将持续增强。[结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减少"无效秸秆"产出,减轻秸秆处置压力,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动解决"小秸秆"带来的"大问题"。未来应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因地制宜调减"高产秸秆"作物改种"低产秸秆"或"零秸秆"作物;在充分发挥作物经济产量潜力的同时,通过积极培育和推广"低产秸秆"型作物品种、优化"低产秸秆"型高产栽培模式等途径控制作物秸秆产量。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演变特点与调整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名列全国第一,由于东北地区玉米库存积压严重,面临大幅度压缩玉米种植面积的严峻局面,如何调整黑龙江省的作物种植结构和发展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引起各方关注。[方法]文章依据面板数据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演变特点,分析了黑龙江省作物结构调整的各方面限制因素,并结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实际,提出黑龙江省今后的作物结构调整方向。[结果]稳定粮食生产,适当增加小麦和大豆的种植面积,适当压缩玉米种植,把休耕纳入轮作体系,作为临时措施,可以大面积开展玉米休耕;适当发展经济作物和杂粮杂豆作物;有条件发展饲料牧草作物。对于非粮食作物的种植,政府应该有长远考虑,不能作为应对短期出现的玉米产大于销的权宜之计。[结论]今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要立足于通过提高单产来提高效益和竞争力。政府应该为玉米休耕和种植非粮食作物提供补贴,相应补贴政策是黑龙江省此轮种植结构调整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定量方法准确评估农业综合开发对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农业综合开发对蔬菜产业的项目干预效应入手,以县级为单位,将当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内容包括蔬菜产业的县级单位划分为干预组,其他为控制组。采用可以有效解决样品选择偏差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通过引入协变量、平衡检验、匹配等步骤,在控制组中找到与干预组成员单位特征相似的成员,构建反事实研究框架。【结果】结果得出,项目干预组比控制组区域的蔬菜播种面积占比高出1~3个百分点,说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对蔬菜播种面积的扩大有促进作用,利于蔬菜产业壮大。通过协变量影响力分析得出,地区的蔬菜生产优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侧面证明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方向紧跟区域优势的政策宗旨。【结论】可见,通过有方向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扶持特定产业对促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结构优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78~2008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产量等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阶段分析;选用农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受灾面积、价格指数等指标,建立了C-D生产函数,分析了不同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变动的原因.结果表明:物质投入、科技投入和政策因素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提示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偏低,但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不同典型农业生产区玉米施肥现状及增产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研2017年河南省不同典型农业生产区玉米的施肥现状,发现河南省玉米种植效益普遍较低主要与化肥不合理施用相关,提出相应的施肥建议以获得最大增产。[方法]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河南省禹州、长葛(两个粮食作物种植区)、杞县(一个经济作物种植区)3个典型农业经济区域作为调查地点,共调查了828家农户玉米的产量、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结果]河南省粮作区玉米产量为4 500.00~10 500.00kg/hm~2,养分投入量为90.00~1 249.00kg/hm~2,且仅有单质肥料和复合肥的投入,禹州、长葛两地粮作区平均PFP分别为19.18%和22.46%,、增产潜力分别为23%和26%;杞县经作区玉米产量在4 731.00~11 320.00kg/hm~2,养分投入量为0.00~1 206.00kg/hm~2。经作区有机肥的投入,使其肥料种类相对较多,该区域平均PFP为31.19%,平均增产潜力为34%。[结论]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粮作区玉米种植可适当减少氮肥投入量,降低基追比,增施磷钾肥,改进后玉米有20%~30%的增产潜力;经作区玉米种植严格把控氮磷钾的配施,增施有机肥,增加基肥种类,改进后玉米有30%~40%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