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互动协调的理论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老工业基地典型城市为例,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较强的动态反馈关系;产业集聚度提高和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共同促使耦合协调类型的跃迁;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专业化程度提升的同时,区域创新水平也越高;区域城市间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
“双碳”战略目标提出以来,我国能源将迎来一次根本性改革,煤炭资源型城市加快绿色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城市经济韧性与碳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快速实现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基于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与碳承载力的耦合效应分析,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2013—2018年24个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与碳承载力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动态变化以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与碳承载力耦合协调度呈现“中东高,西部低”的分布特征,中级耦合与高级耦合城市占大多数,且“碳承载力滞后”型城市居多。影响城市经济韧性与碳承载力交互耦合的因素空间差异性较显著,且第三产业经济韧性能力对两者耦合影响性显著。根据得到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了研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 构建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指标体系, 借鉴容量耦合概念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 角度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 以京津冀区域为例, 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质量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状态进行测度。 研究结果表明: 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以上, 技术进步与经济 增长质量存在时空差异, 从时间分布上看, 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空间分布上看, 北京的协调度明显高于天津, 天津的协调度明显高于河北, 三省市之间存在不协调、 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京津冀区域协调度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高 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之间多层面多维度的耦合与互动关系, 构建两者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利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算出 2003~2017年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 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两者耦合效应中的关键因素。 结果显示: 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上升, 经历了由失调到良好协调的状态改变; 铁路营运里程、 物流业就业人口数量、 物流业投入产出比、 社会融资规模和存贷比是物流业与金融业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系统耦合视角出发,全面剖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机理,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性显著;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由低度协调升至中度协调,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集聚类型以L-L集聚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区域。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发挥高值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 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流建设投资以及丰富物流产业发展的金融渠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耦合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 2001~2016 年间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 区域物流系统有序度函数值每提升 1 个百分点, 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系统的有序度函数值提升 0.9362 个百分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经历了由不协调到协调发展的状态转换, 目前长三角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处于耦合协调发展的中级阶段。但区域物流系统的有序度明显低于区域经济系统的有序度, 区域物流业发展不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融支持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建立绿色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体系,测度绿色金融指数和产业结构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0~2019年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性,结果发现:从时间上看,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以保持稳定为主;从空间上看,各地区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一定的差异,北京、黑龙江、浙江、安徽、湖北、海南、重庆、青海处于初级耦合协调状态,多数地区处于低度耦合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9.
工业水资源效率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和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分别测度黄河流域九省(区)工业水资源效率及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最后通过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1年黄河流域整体工业水资源效率高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且皆呈上升态势;二者处于高级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中等协调进入良好协调阶段;各省(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所处阶段不同,且耦合协调度总体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具体多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高-高集聚区常包含山东、河南和山西,其数量及具体构成最稳定,使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因此,各省(区)应立足于比较优势因城施策,强化科技赋能作用,促进省(区)间互联互通,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作用,提升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发展的特点, 构建了反映物流业与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采用基于熵权的动态耦合协调度模型方法, 系统研究了中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协调发展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影响两业协调的关键因素, 得出如下结论: 中国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协调性经历了从不协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协调的变化过程, 且近几年基本呈现出协调发展的状态; 在反映物流业的发展指标中, 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中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反映金融业的发展指标中,M2 货币供给量以及金融业增加值是影响中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 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 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调失灵”局面并存。因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形成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强化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科技、人口、土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3E系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在3E系统的研究中表现出缺乏对子系统内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尤其是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关系在研究中比较少见。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一般耦合协调模型、灰色耦合协调模型以及熵变方程法对我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逐渐趋向协调。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度每年都在不断增大,协调性也越来越好。尽管如此,尤其是最近几年仍表现出经济滞后型,经济与能源系统之间的协调还可进一步提高。以上分析,为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和能源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以达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健康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迈入了创新密集和标准主导竞争的时代,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化的协同耦合成为决定一国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基于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协同耦合关系影响国 际竞争力的机理分析及中国家电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协同耦合度计算,以BP神经网络为分析方法,构造技术创新、标准化及其协同耦合度与我国家电业国际竞争力间关系模拟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创新与标准化间的协同耦合度对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影响最为明显,充分表明二者间的协同耦合水平是影响我国家电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流话题。本文以2014~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影响机制,并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对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并对制造业企业、地区数字化水平更高的企业效用更加明显;(2)环境信息披露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关系存在促进作用;(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研发投入实现。本文从环境信息披露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提出了新思路,以帮助企业拓展绿色技术创新。这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激发其可持续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5.
提高生态效率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国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生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选取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相关数据, 利用区位熵和熵权法测算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 并将空间权重加入到耦合协调模型中, 对长江经济带的金融集聚——区域创新——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表明, 长江经济带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在波动中不断演进且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以及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 可以分为子系统发展均衡且高度发展型、创新滞后型、生态滞后型以及金融集聚滞后型4种模式。据此,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煤炭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构建黄河流域煤炭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2019年黄河流域煤炭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煤炭产业发展指数和生态环境保护指数整体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黄河流域煤炭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关系较为密切,且受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煤炭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趋于良性协调发展态势,但区域间差异显著,中游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下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7.
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深度耦合、协调发展是“双碳”背景下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梳理二者交互耦合理论机制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测度2010~2020年中国30省(区、市)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耦合协调度呈东高西低、东快西慢的分布格局,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橄榄”型,中间水平省(区、市)占主导;基尼系数呈加速增长的“J”型趋势,总体差异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区域内>超变密度;(2)耦合协调度呈空间正相关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强。高-高集聚出现在长三角地区,低-低集聚的省(区、市)位于西部和东北地区;(3)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更新了基于传统马尔科夫链的研究结论:状态演进不仅存在“锁定”效应,还会受到邻近地区的“空间拖拽”,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现象。应强化空间治理,完善耦合协调发展的溢出通道建设,更好地实现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8.
王军  邓玉 《工业技术经济》2021,39(11):62-68
港口与腹地的协调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探讨较优的港口腹地协同发展机制, 本文以天津港、 营口港、 青岛港等九海港型国家级物流枢纽为研究样本, 基于 2009~2018 年统计数据,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及机理分析。 结果表明: 九港口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同一时间截面下, 港口协调发展水平差距明显, 其发展模式可分为稳步增长型和间歇增长型; 港口协调度主要受港口物流运作模式、 腹地产业结构、 区域集疏运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取多项指标构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2年度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作用水平,结果发现:①两者的协调度还处于中低水平,除个别发达省份以外,大多数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刺激;②从空间分布上看,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灰关联和熵权法对我国区域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积极发展方式转变进行测评,研究显示我国三系统的协调度10年期间增长了13%,仅有5个地区属于中度及以上协调发展型,各地区在实现类型升级后再度突破较难,三系统协调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