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可分为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且间接就业效应显著于直接就业效应;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可分为就业总量效应和就业结构效应。就总量来讲,第三产业与文化产业对于就业都存在正向拉动作用,且文化产业的就业弹性明显高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0.13>0.037);就结构来讲,文化产业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符合就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了就业结构的优化。因此,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鼓励文化创新和文化领域的自主创业,培育民族文化品牌,加大承接文化产业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农民就业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乡镇企业就地吸纳农村富余人员的能力已明显下降;与此同时,虽然农业亟待深层次开发,但劳动力的引入却为有文化技术的城市下岗人员提供了机遇,因此对农民就业极为不利。由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呈必然趋势,对农民工的出路应作以下考虑:(1)调整农业生产内部结构;(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3)努力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陕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村就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农村居民生活贫困。因此,调整陕北农村就业结构,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实现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成为一条脱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比较,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互动效应;建立了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对我国2014-2020年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了预测;通过计算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产值与其就业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增长能带动该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预测期内,我国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依然不协调。因此,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仍在第二、三产业,尤其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第二、三产业对劳动的吸纳能力来增加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6.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由于其固有的弱质性,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享有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开放市场的种种风险将急剧加大。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将经受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仅仅依靠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无法解决现存的问题,更无法适应入世的挑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给农民松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解放农民就是解放最大的生产力,就是农民增收的最有效的措施”,也才能“使八亿农民市场风险最小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转移农民就业;现阶段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越来越大的现实,说明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农民转移就业面临着农民素质低,乡镇企业、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社会管理缺位、组织化程度低等诸多困难。为此,下一步雅动农民转移就业,不仅要加强农村教育和劳动力就业培训,搞好农民转移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1984-2015年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运用KALMAN滤波算法考察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外商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并不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外商投资对缩小城乡收入持续有着积极的影响;第二产业比重、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始终正相关,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与产业结构水平高级化都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建议进一步利用外商投资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并积极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发展,同时提高农村务工人员的技能与素质,重视农村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可以从事信息咨询、商贸物流等相对高收入的工作;制定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留在农村,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公司+农庄”的现代农庄经济生产经营方式为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公司+农庄”现代农庄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与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同,是一种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综合来看,它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土地功能、农村人才聚集方式、农村农业发展融资方式、现代农业产业链延长、农村社会管理组织模式等都具有创新性的重构功能,是实现整合和集聚丘陵山区高度碎片化、内耗型农村资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传统社会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必然现象。其实质是现代化过程中农民与其他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全面实现现代化之前,“三农”问题将长期存在;“三农”问题和存在大量农业人口的农村有必然联系。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大幅度减少农业人口总量,使其不再作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社会阶层而存在;相应减少传统农村的数量,使其发展为具有现代内涵的城镇;适度降低农业的相对比重,使其不再是社会的主体产业。而这些都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存在部分农户的收入水平较低的现象,远低于当地农户的平均水平,如何提高这部分农户的收入水平,对于率先实现“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科学地界定低收入农户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统计数据及其相应的变化趋势图,分析了低收入农户的增收受诸多因素制约,包括农业不具备量的优势、农业资源有限、某些低收入农户存在无收入家庭成员等等。应当采取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开发农业资源、转移无收入的家庭成员就业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12.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认为不发达国家走向经济发达的机制就是促使现代工业部门发展,随后将利润投资于农业。同时,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大量转移劳动力,经济实现由传统农业为主转向以现代工业为主。从而实现国家现代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首先分析中国目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状况和农民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然后提出应通过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妥善转移安排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发展乡镇经济、改变农村经济结构等措施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状况,使城乡走上合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工业反哺农业并不必然发生在工业化的后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中期就开始调整工农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依据修正后的霍利斯·钱纳里模型来判断,我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工业化中期,目前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时期;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是政府对农业“予大于取”的界定以及“取”“予”的强制性,对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业税和财政农业支出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工业反哺农业起始于工业化中期的21世纪初,最晚不过2004年。先行工业化国家一般是在城市化率接近或超过50%、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到45%以下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而我国是在农业就业比重为46.9%、城市化率为41.76%时开始工业反哺农业的,反映出就业结构转换和城市化的滞后。因此,还应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体制、机制,促进新型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民众生活压力骤然增大.究其根源,见仁见智.文章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失衡是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多年来,受“重工轻农”思想观念的主导,各级政府以牺牲“三农”来支撑高速工业化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了耕地面积和“职业农民”的锐减,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必须修正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解和比较,对云南第三产业就业进行实证分析,较充分论证了云南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吸纳就业的潜力,并指出了就业有效增长的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选择.研究表明:(1)近10年,云南一、二、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分别为27.8%、2.2%、69.9%,新增就业岗位的69.9%由第三产业提供,第三产业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就达1.56万个,比第二产业多0.9万个;(2)云南第三产业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还有很大的就业吸纳空间;(3)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区服务业将是云南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主要行业,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则很难有较大吸纳就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从结构相似数看,重庆与上海的结构相似程度非常低;从就业弹性系数看,重庆第二产业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最小;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看,重庆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大于第一产业;从结构偏离度看,重庆第二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就业偏差;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重庆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越来越协调,而第一产业越来越不协调,第二产业相对前十年有微小程度的不协调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出发,对欠发达地区县域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江西80个县(市)为例,通过运用县域经济和新型城市化的典型相关模型,探寻两者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两者发展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欠发达地区县域新型城市化更多的应是鼓励县域农民向县域外转移,向大中城市转移;应以工业化为主动力,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县域新型城市化的作用;应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副产品的极大丰富,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的生活需要为前提;应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比重,促进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从结构水平与结构效益两个维度的分析,本文认为:当前西安产业发展形态趋向专业化,就业结构开始在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是西安市主导性产业,而以农业为核心的第一产业缺乏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扩大吉林省农产品出口份额。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稳定,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推动吉林省经济增长,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既有理论研究价值,又有实践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