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IPO定价中的抑价现象: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中的新股抑价现象是IPO发行定价中的异常现象之一,一般指新股在发行市场的发行价格远低于新股在流通市场的价格,具体表现是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巨幅上扬,上市首日即可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本文从对新股抑价现象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探讨新股抑价原因的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试图找出形成新股抑价现象的内部机制以及各个因素与新股抑价的关系.最后分析新股抑价现象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降低新股抑价、提高发行市场效率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IPO(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中的新股抑价现象是IPO发行定价中的异常现象之一,一般指新股在发行市场的发行价格远低于新股在流通市场的价格,具体表现是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巨幅上扬,上市首日即可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本文从对新股抑价现象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探讨新股抑价原因的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试图找出形成新股抑价现象的内部机制以及各个因素与新股抑价的关系.最后分析新股抑价现象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降低新股抑价、提高发行市场效率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新股发行抑价之谜”一直是投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也长期存在这种现象.而新股发行实际上是政府、发行公司、投资银行、投资者四个主体的博弈和价格发现过程.本文将用信息不对称博弈模型着重分析发行企业和券商行为,并由此分析其对新股发行抑价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承销商利益与发行人利益一致导致新股发行价格高.以截至2014年3月底以来在创业板首发上市的379家公司为研究对象,控制了市场环境、公司行业、规模和市场利率等其他因素后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新股发行成本与发行市盈率显著正相关且这种关系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还发现新股发行市盈率受市场环境、公司资产负债率、询价机构数量显著正向影响,与市场利率和发行前规模显著负相关,与公司业绩和承销商声誉的关系显著性不高.研究证实承销商收益与发行价格的正向关系,确定了其他主要影响发行市盈率的因素,对新股发行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英国公司法关于股票回购业务的有关规定1.可分配利润回购。可赎回股票的发行和赎回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公司章程允许发行可赎回股票;②只有存在不可赎回股票时才可以发行可赎回股票;③只有已足额支付的股票才可赎回,回购应由可支配利润(累积可分配利润)支付;回购也可由以回购为目的的新股发行收入支付,或由二者联合支付。如果股票回购部分或全部由可分配利润支付,应将赎回股票面值超过新股发行收入的金额转入“资本回购准备”,该准备金只能用于发行红股,不能用于支付回购溢价。一般情况下回购溢价由可分配利润支付,但当回购股票为溢价发行并且为回购交易发行了新股时,回购溢价可由“股本盈余账户”支付,最低支付金额限于以下几种:①回购股票的发行溢价;②“股本盈余账户”的当前余额,包括新股发行溢价;③新股发行收入。2.资本回购。如果公司章程允许,私有公司可实施资本回购。英国公司法对资本支付限额(PC P)做出了规定,该限额为回购成本超过可分配利润与新股发行收入之和的金额。同时,公司作了如下处理:如果PC P与新股发行收入之和低于回购股票面值,差额转入“资本回购准备”。如果PC P与新股发行收入之和高于回购股票面值,超额部分可减少:①资本回购准备...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我国当前新股发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对当前的新股制度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2006年6月-2010年6月首发上市的538家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审计师声誉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用"国际四大"作为良好声誉审计师的替代变量时,审计师的良好声誉可以显著地降低客户的新股发行抑价程度,提高股票发行价格;(2)用"全国大所"作为良好声誉审计师的替代变量时,尽管结果不显著,但审计师声誉与客户的新股发行抑价率仍然成反向变动关系.这些证据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审计师声誉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新股发行发行抑价的作用,而国际四大的声誉远比本土大所更能有效发挥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历史变迁,对我国特有的"新股"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2002年5月的新股二级市场配售政策对市场资金的分流作用不大;应进一步深化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由核准制向注册制逐步转变,在发行定价上也要加快市场化步伐,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还可以在新股首次发行中尝试运用私募发行方式.  相似文献   

9.
2009年6月证监会启动新股发行改革,直指“市场化”目标,新股发行市场投资者问的竞争博弈加剧。基于演化博弈视角,引入噪声交易理论,刻画我国新股发行市场投资者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的动态变化,模拟市场变动的理论演化路径,应用新股发行市场的月度数据做实证检验,验证演化博弈模型的理论路径与现实相符,最后,结合演化博弈模型动态路径与实证结果来总结新一轮新股发行改革的特征,指出市场化改革提高了新股发行市场的理性程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非理性行为,而新股发行的信息揭示与风险提示将是下一阶段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股定价是首次公开发行的核心环节,只有选择合理的定价方式才能充分反映市场需求。本首先概述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的发展历史和当前采用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国外新股发行定价方式及其特点,最后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燕娜 《大众商务》2010,(12):53-53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我国当前新股发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对当前的新股制度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新股破发在各个板块"全面开花",引发市场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关注,而确定合理的发行价格成为这场改革成功的关键。该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股票上市定价影响因素,以期为投资者、为上市公司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内A股IPO抑价和国外成熟市场的IPO抑价有所不同,表现为新股“三高”发行后仍存在IPO高抑价即新股上市超额收益。对此,提供了一个博弈论的分析视角,即IPO公司和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关于新股定价的信号博弈,不存在分离均衡,仅存在混同均衡:高质量公司和低质量公司都选择高溢价发行策略,而有定价权的机构投资者对溢价发行的最佳反应是高报价申购。  相似文献   

14.
新股发行市场较小的市场厚度使得理论分析不仅要涉及一般的供给需求分析,还必须深入研究供给和需求的形成过程以及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本文拟从博弈角度研究新股发行过程政府、发行公司、中介机构和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和多主体博弈过程,分别从信息完全和信息不完全两个角度研究博弈过程和结果,以期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提供初步的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股票市场非均衡与新股发行市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股票一、二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市盈率及收益率三方面的考察,我国股市的非均衡特征相当明显,其根源在于我国股票市场发行体制的非市场化,通过比较与借鉴国际现行的新股发行市场化模式。笔认为,市场询价以及有选择的竟价发行方式值得在我国推崇,同时,解决当前新股发行实践中的非公平性问题,也是加快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境外主要证券市场股票发行上市制度以及总结中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中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方向,即遵循市场化方向,从价值判断为主转向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强化市场约束,放松行政管制,发行人的投资价值由市场自主判断,监管部门负责督促发行人及时、准确、充分地披露信息,同时,强化事后审查和处罚,通过事后处罚,惩治造假者与欺诈者,并对其他发行人形成威慑,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17.
新股发行定价偏低是全球新股发行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新股抑价仍然是困扰金融学界的难题,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和实证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新股抑价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试图对我国一级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包括A股和B股)的情况做出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8.
创业板投资者“打新”悠着点 创业板新股发行密集而至,“打新”自然也就热闹。由于“新股不败”.新股上市当天“破发”现象很少,因此,“打新股”往往为投资者所热衷。  相似文献   

19.
深圳股票市场自2000年9月停止发行新股后,沪、深两市不再有成交额上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深圳股票市场停止发行新股后的沪、深综合指数序列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从整个实证检验过程来看,深市停止发行新股并没有改变沪、深两市原有的两市一体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2010—2011年的新股集中破发是中国股市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实务界对该现象进行了诸多讨论,然而理论界却鲜有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章以此期间的破发样本为基础,对新股破发的原因进行了实证检验。利用随机成本边界模型,我们发现新股的发行定价不存在系统下边界,即新股发行并未过高定价。随后,对新股破发与投资者情绪的回归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变量对新股破发具有显著影响,可以有效地解释新股破发的原因。据此,文章认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才是新股破发唯一真正的根源,而并非实务界所说的"高发行价和投资者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