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钟伟 《英才》2005,(9):22-22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曾经被喻为“当前世界经济的最大谜团”,在2005年7月21日.这个谜团被部分解开.央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的初始汇率调整为8.11.同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7月22日,央行就汇率改革开了专家通气会,席间不吝赞美之词,而我想要做的是在央行方案这个鸡蛋中,挑出一些骨头来。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美元币值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或升值,但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或升值则往往相反,这种变化使得我们对人民币币值的变化难以把握.本文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汇率变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变化;根据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构建人民币核心汇率指数并分析其变动及意义.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目标主要侧重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波动有更大的弹性,因此,如果央行以人民币有效汇率为目标,则能够确定每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真正建立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目标.  相似文献   

3.
秦格 《财会通讯》2005,(11):40-40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稳定在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的水平上。此次人民币升值约为2%。至此,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4.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思考--尝试钉住"一篮子"货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但近年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保持对美元名义汇率稳定。人民币缺乏弹性是不争的事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重新改革了汇率分类体制,也将我国汇率体制归类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体制。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部分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行根据“一篮子”货币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方案和实现途径。对拟定的方案测算结果表明,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有利于人民币名义有效率的稳定,有利于我国保持出口竞争力和防范外汇过度风险。  相似文献   

5.
陈伟 《活力》2006,(5):73-73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将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以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在原始水平上调整升值2%。是指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初始时刻就作以调整。调整水平为2%。公布内容当中可以看出,主动、可控、渐进是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的特点,其中“渐进”是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渐进,而不是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渐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点应该是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不是单单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所以,以后央行会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促进贸易的收支。所以对货币当局来说,升值本身的意义并不是最主要的。扩大内需、调整外汇和战略储备资产结梅、增加外币债务融资等手段,是人民币大幅升值前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参考单一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游戏规则的可能转换 2010年6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的重新启动标志着危机应对期间的特殊汇率政策走向正常化,央行当时的相关公告强调将逐步实现从参考单一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转变,这意味着2011年人民币有效汇率可能会逐步转向主要参照经常项目平衡波动,更加关注以一篮子货币为参照系,...  相似文献   

7.
笪薇 《中国审计》2006,(2):47-49
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调整,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一重大改革对缓解我国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在原有机制下忽视汇率风险的企业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总会计师》2010,(7):10-11
汇改五周年之际.央行网站7月22日刊登的副行长胡晓炼文章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一直是2005年汇改以来重点强调的内容.但是仅关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观念短期内还是难以改变。未来可尝试定期公布名义有效汇率.引导公众改变主要关注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习惯,逐渐把有效汇率水平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参照系和调控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26日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一是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由1美元兑换8.28元上升为8.11元人民币,升值2%;二是人民币汇率机制从盯着单一美元转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三是现阶段每日美元兑换人民币波动幅度限定在千分之三。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一年里,人民币升值已成为国际经济和社会舆论的焦点。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升值将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挑战,带来危机感,我国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考虑中国和美国基本经济要素的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多维度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和美国基本经济要素对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有重要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美国基本经济要素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长期和短期溢出效应,中国基本经济要素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存在长期和短期溢出效应。2008~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高估5-8%,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高估2-6%,2009~2010年,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接近均衡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理论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样本区间为1994年1季度至2004年1季度。研究表明,当前时期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较为严重的低估现象,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对人民币汇率失调背后的经济原因分析表明,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失调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出现长时期的失调,建议央行进一步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改变汇率过于固定的现状,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实行更加积极和更具应变能力的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实际汇率决定因素及其失衡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际汇率决定因素的合理选择是进行汇率失衡度判断的前提,然而从现有研究来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衡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近年来低估程度不大,随后证明了本文结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汇率评估是一种汇率合理性评估,合理汇率是多方利益均衡的结果,据此,可以定义汇率评估基准及其测算模型,并通过相关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最终完成多基准、多边人民币汇率的评估任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不同国家(地区),特别是亚洲国家(地区)和西欧国家(地区)的贸易结构的差异很大,人民币汇率(双边)对贸易(双边)的影响也不相同。本文从分国别(地区)视角,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贸易的影响。本文还选择分国别(地区)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两种不同类型贸易数据,进一步揭示了汇率对不同国别(地区)不同贸易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估算汇率弹性的模型和对人民币汇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为人民币汇率估算一个适度的弹性范围。本文在F-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能够较好地拟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汇率弹性估算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该模型没有将汇率制度进行机械的分类,而是将不同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弹性看作是从0~1的连续分布。实证分析的结果是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范围应该限定在围绕均衡汇率上下浮动12%以内。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重点分析了我国经济内外均衡与人民币汇率调整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内外部均衡变量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短期内,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贸易顺差、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因素。长期来看,决定长期汇率均衡走势的是实体因素(外汇储备、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价格因素(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在短期内可能对汇率影响较大,但长期内不再重要。  相似文献   

18.
ARIMA融合神经网络的人民币汇率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深入分析了单整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与神经网络(NN)模型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ARIMA融合NN的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充分发挥两种模型在线性空间和非线性空间的预测优势,即将汇率时间序列的数据结构分解为线性自相关主体和非线性残差两部分,首先用ARI-MA模型预测序列的线性主体,然后用NN模型对其非线性残差进行估计,最终合成为整个序列的预测结果。通过对三种人民币汇率序列的仿真实验表明,融合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显著高于包括随机游走模型在内的单一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从而证实了融合模型用于汇率预测的有效性。这一结果也表明,人民币汇率市场并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设,可以通过模型对汇率未来走势做出较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HS分类商品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997~2006年HS分类商品出口的月度数据为样本,采用边限检验方法判别长期协整关系,并采用自回归多元滞后分布-误差修正模型(ARDL-ECM)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不同类别商品出口的长期和短期影响。估计结果显示,不同类别商品出口受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波动率变化的影响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