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医疗保障形式。在仔细了解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进程基础上,分析现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最后通过对北京市农村医疗的大体分析,进一步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2.
综观以往医改与全民医疗保障的研究文献发现,全民医疗保障研究应把公平共享的研究理念置于突出位置,重点加强理论性研究,深入一般性制度与专项制度的整合研究,更多地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及其整合衔接,同时放眼发达国家的传统经验及后期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创新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限制了财政补贴效应的充分发挥,抑制了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求满足程度。通过改变中央财政资金逆向补贴结构、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均衡补助金制度、理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相关医疗保障的赔付关系等手段可破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文章在详尽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应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财政补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原动力与最后保证。诸多统计数据和实践调研表明新农合制度效应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央财政补贴的从富效应、中央财政补贴与农村居民医疗保障需求非对称性问题直接制肘新农合制度效应发挥。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全面回顾建国后农村合作医疗兴衰的历程,探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制度供给主体和服务主体缺位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确实保障我国农村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效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慧 《经济论坛》2006,(19):126-127
随着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大量农民面临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为了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2003年1月,中国政府推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我国农村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曾经在农村卫生事业上起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因失去了经济基础而大面积解体。20世纪90年代开始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2003年以后,合作医疗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重建时期,各地陆续开始试点工作。本研究试图探讨试点过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用以及影响制度效用的因素,为新型农村合…  相似文献   

8.
郝生 《时代经贸》2012,(22):130-130,13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试点之初,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成为农村医疗保障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进行监管分析,有利于加强青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有效防范基金运行风险,切实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现状,分析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监管措施,主要从强化事前组织,强化事中实施,强化事后跟踪三个方面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9.
李桢 《发展研究》2007,(10):82-85
论文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传统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从形式上看属于合作医疗制度,但实际上具有社会医疗保险的性质,将来应逐步朝着成熟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方向发展.当前应更多地强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中的政府责任,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农村医疗保障立法以明确各方责任和保证制度发展稳定性,政府主导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供给并充当组织和监管角色,以及完善以财政资助为主体的多方筹资机制并不断提高筹资水平等.  相似文献   

10.
山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其制度支持系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由于受到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城市化进程、人口老龄化以及商业保险进入农村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合作医疗制度必将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最终趋势是走向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面对新农合全面推进的新形势,重点分析全面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对于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新制度仍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新旧制度的对比,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晓嘉  刘鹏 《经济与管理》2007,21(11):18-22
从宏观角度考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广东省为例,采用2005~2007年的各县(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合作医疗对各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有显著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有效地减轻农村贫困.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制度供给和农民实际需求的角度定量评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能力.目前保障能力低下主要体现在筹资水平低、补偿水平低和农民受益面小等三个方面.应进一步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支持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及时调整补偿方案;建立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补偿模式;建立健全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适应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问卷调查所得的370份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基于农民就医环境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体评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药品价格、服务态度、报销方便程度、药品种类和报销比例等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整体评价有显著影响,而就医的方便程度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床位的紧张程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整体评价没有有显著影响。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整体评价较为集中,在较好和一般之间,偏向一般。新农合在医疗技术水平、药品价格、服务态度、报销方便程度、药品种类和报销比例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保护农户生计是新农合的一项长远目标。课题组在四川阆中与富顺两地调查发现,新农合并没有显著地改善农户的生计策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补偿率偏低、人口流动频繁、大量的门诊费用没有报销、医药服务价格上涨太快等。本文提出了改进新农合生计职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非正式医疗机构视角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的崩溃,原有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失去了生存的经济基础,各种非正式医疗机构"突现"于新经济体制之中,并形成独特的优势.基于对农村非正式医疗机构演化优势的分析,文章认为应充分考虑将农村非正式医疗机构纳入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框架之内,以节约其网络构建成本.  相似文献   

18.
政策科学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评析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良 《经济与管理》2007,21(1):12-16
采取政策科学分析视角考察当前中国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在制定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决策原则,在执行中注意根据政策资源的供给状况突出政策实施的层次性和地区差异,并适时运用动员模式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自实施以来已初见成效,但在政策运行中也存在若干问题。表现为政策对象的政策认知度低。政策评估与监控机制缺乏,政策执行中出现“逆向选择”现象,并由于社会资本发育不良形成政策环境阻滞因素。这就要求深化政策试点,扩大农民参与,进一步创新政策执行方式。建立健全政策监控机制,构建相互配套的立体化政策网络。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保障属性,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化建设与立法的理论前提。相关政策没有明确其社会保障属性,理论界也莫衷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脱胎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与后者的性质已不可同日而语,它兼收并蓄了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内容,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初级医疗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李丽  胡伟  冯小影 《经济经纬》2012,(1):117-121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以及参合人员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家庭规模和性别与农民的参合意愿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农民参合的缴费水平以及新农合的名义报销水平等与农民的参合意愿显著相关。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满意评价较为集中和稳定,但仍然存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收费、态度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