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科学与人文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人文理想是“自由”,人文形式是“科学”和“理性”,所以科学一开始体现的是西方的人文精神,是自由的学问。近代发展出来的“唯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传统可能背离“自由”这一古典的人文理想近代科学的笛卡尔传统和培根传统分别强调了内在理性和外在经验。近代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在于过份分科的教育体制,但分科化正是技术筹划的必然后果。今天弘扬科学精神,不必在科学与人文相区别的层面上突出科学的特异性,而应该在科学与人文合一的层面上,重审自由和理性。  相似文献   

2.
武颖 《时代经贸》2011,(10):58-59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两个重要侧面,二者各具特点,相互对立,但又在根本上相互融通,尤其是作为两种文化之核心的科学耩神与人文精神在本质上的高度和谐与统一。现代社会文化建设应当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唯有如此,人们的综合文化素质才能得到提高,社会才能健全地、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雷金火 《铜陵学院学报》2006,5(3):121-122,F0003
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大学教育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要改革课程体系,促进“文理兼融”;改革评价体系,切实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张鹰  张鸥 《经济师》2006,(8):35-36
人文素质是与科学素质相对应的狭义的文化素质,它既不是科学素质的延伸,也不是科学素质的补充,本身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人文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素质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层次的划分主要取决于对人文思想的理解和人文精神的践履程度。人文素质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的人文素质、发展层次的人文素质、完善层次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云梯 《经济师》2001,(8):174-175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都是人类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实践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科学和人文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健康发展和个人精神完善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学中的表现,明确指出经济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其次从社会科学的特质角度,论述了经济学具有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马克思经济学是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的,这正是马克思经济学超越西方经济学并始终具有强大魅力的主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地理事物非整数维的空间存在形式、非均匀的空间组合方式、非理想态的演变状态(简称“三非”现象),是人文经济地理空间存在与发展的常态,也是社会经济系统外在复杂性的重要体现。借鉴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可较还原论、确定性理论更好地解释当前人文经济地理学所关注的这一空间复杂性。由此,文章梳理了自上世纪中期以来与人文经济地理研究相关的系统科学的发展历程,并以城乡过渡带为主分析了“三非”现象的内在机理、外在表象,探讨了当前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局部理论困境及其解决途径。其目的就是要从非线性、系统整体性的视角,解释现实空间中看似“混乱”实则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空间特征、演变态势、运行机制,进而为学界提供一个更科学、更贴近实际的认知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既要以科学教育为基础,同时又要以人文教育为社会价值取向。科学只有与人文相结合并接受人文科学的社会价值导向,才能使科学真正地服务于人类。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能够而且必须整合。  相似文献   

9.
科学文化以物为尺度,推崇工具理性至上,追求真实;人文文化以人为中心,推崇价值理性,追求美好。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在整体上是辩证统一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突出区别,则主要表现在文化客体上的不同。科学文化研究自然界及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认识过程是以人与自然界的对立为前提,以自然界作为指向和尺度,其目标是如实地反映人之外的客观世界;人文文化以探寻人及社会发展规律为主要内容,关注的着眼点指向于社会文化空间的纵深。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科学教育秉承了我国传统科学的精神特征,具有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在我国近代企业民族富强、抵御外侮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科学和科学教育最终没有承载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这与人们对当时的社会及科学和科学教育认识的历史局限性有关,全面理解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精神实质,重视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终极人文关怀,是守望民族富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