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在“去杠杆”与“促创新”之间实现平衡,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将“去杠杆”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去杠杆”政策影响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实施效果与实现路径进行检验,并深入考察政府补贴与“去杠杆”政策联动对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交互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去杠杆”政策提升了国有企业创新效率,而融资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和债务期限错配机制是“去杠杆”政策倒逼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实现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去杠杆”政策的创新驱动效果表现出多个维度的结构异质性,具体而言,其对地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提振效果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政府补贴是“去杠杆”政策下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有效“开源”渠道。因此,在实施“去杠杆”政策的进程中,决策部门无需过分担忧“去杠杆”对国有企业创新造成的“挤出效应”,这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2.
耿啸 《当代经济》2018,(13):14-16
金融危机过后,关于金融杠杆的影响备受重视.在当下供给侧改革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就申明了高杠杆的巨大潜在危害以及去杠杆的迫切性.金融杠杆与金融稳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融杠杆的波动往往会对国民经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正是由于这一特征,使得当下的去杠杆化进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所以为了更好地去杠杆,需要明确中心思想,坚持主要方针,综合多种手段,形成去杠杆的长久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家强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自然资源核算的背景下,编制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而应以联合国SNA2008、SEEA2003和SEEA2012为理论依据,设计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描述型一般表式和分析型一般表式,并探讨科学的资源资产耗减的计量方法,有助于解决好原始数据的采集、表格归并等重要技术问题.本文对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一般表式和应注意解决的重要问题等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应用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企业杠杆操纵行为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从信息互补视角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降低其杠杆操纵程度,且数字化转型对弱银企关联型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弱银企关联型企业公开信息透明度,缓解了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杠杆操纵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媒体关注度、研发投入和银企关联强度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杠杆操纵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调整了弱银企关联型企业杠杆结构,促进企业“脱虚向实”,且优化了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银行对抵押品的依赖。上述结论不仅从信息互补视角厘清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抑制企业杠杆操纵的路径,更为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并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产能过剩面临着不同的宏观约束,基于不同的约束条件,预计去产能过剩的过程需要更多依靠改革和市场力量,才能达到效果。宏观政策层面的约束一是货币政策需要坚持通过稳健略偏紧的基调去促进过剩产能的自然消化。今年以来决策层强调“盘活存量货币”,以及6月份央行针对银行间“钱荒”的态度就是对政策取向的明确注脚,包括金融领域在内,中国经济的全面去杠杆将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承担着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的重大职责。这些职责的结果,直接体现在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及其变化上,该表反映了中国中央银行资金的来龙去脉。通过分析其资产、负债构成及其变化,有助于分析中国当前实施的货币政策及今后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李兰英 《现代财经》2001,21(3):22-24,48
公债是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公债杠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投融资形式即“公债--投资”杠杆,是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我国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公债杠杆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起着关键性作用,公债杠杆还是协调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联结工具。  相似文献   

8.
根据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学说,由资产负债表问题引发的危机,其内在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而,该类危机给经济带来的危害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政策运用失误,将使经济陷入长期的衰退之中.当前,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多元化的发展,部分行业也隐现出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迹象.美国和日本曾经发生过的经济大萧条证明,为防止资产负债表衰退危机演变成一系列金融海啸,中国政府出台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积极的和可取的.但是,基于全球危机影响的长期性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对现有的收入分配、财政支出以及产业结构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是经济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自2016年起,中国金融体系的去杠杆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开始游离在传统监管指标的监控范围之外,并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造成局部冲击.本文就本轮金融杠杆的形成机理、去杠杆所带来的市场运行变化以及经济影响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并认为实现业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流动性管理能力是金融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典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债务具有税盾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因此公司会选择适当的负债以获得债务的税收收益。但是,现实中一些公司的负债很低,甚至为零。公司为什么放弃债务的税收收益呢?本文以2007~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行为公司金融的视角分析管理者能力是否导致公司采用“低杠杆”策略。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普遍的低杠杆现象,管理者能力的差异是导致公司采用“低杠杆”策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金融和国际贸易在现代经济中不仅具有“核心”和“增长发动机”的作用,而且,二者的相互关系对经济增长十分重要[1]。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内在关联机制,并基于中国的跨省面板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以期能为我国经济增长中实现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协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人口再生产作为家庭再生产最重要的“资产建设”科目,具备“储蓄”“保险”及“期货”等多重家庭金融资产含义。子女后代从家庭私有逐步成为国家和社会公共产品,生儿育女这一底层家计资产的“金融化”趋势紧随其后。生育行为“养儿防老”的社会功能被家计金融进一步弱化,金融虚拟财富对老年生活质量的保障功能愈加重要,但家计金融无法从本质上替代“养儿防老”。面对少子老龄化诱发的金融市场动荡,金融体系的“膨胀-衰退”周期与人口通缩密切关联,防范各层级资产负债表衰退,东亚邻国的“合成谬误”历史教训值得借鉴反思。  相似文献   

13.
张磊 《资本市场》2012,(9):72-74
<正>新兴经济体下半年摆脱通胀魔咒,政策放松空间重新到来。外部环境的改善将给国内实体经济复苏带来产业链的突破。全球经济处在金融去杠杆和金融再杠杆的切换期。经历了"次贷"危机后政府杠杆对民间杠杆的替代,金融伸缩对全球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表修复及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效应逐步由负转正。欧债危机最紧张时刻——偿债能力危机——2011年四季度已过,欧债风险将以时间换空间方式逐步缓释,欧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负冲击效应下半年将极大减弱。美国经济继续延续复苏,消费和投资有望在低通胀、低利率刺激下,三、四季度继续发力,房地产复苏将带动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资产、负债总量及其结构,反映国内主要经济体资产与负债状况的核算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是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2013年以来,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被提到空前的高度,很有必要加快编制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SNA2008)是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依据之一,部门分类和资产负债分类是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核算表、账户、矩阵是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工具,据此,笔者对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构建元素、基本表式,运用原理进行理论探讨和逻辑思考。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中的“脱离本源”现象是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以2012-2020年中国企业ABS为样本,分析了放松担保准入引发企业ABS“脱离本源”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关联担保型企业ABS的违约风险更高,这脱离了“主体信用和资产信用应当隔离”的本源。机制检验显示,在将担保作为发行条件的中国企业ABS场景下,关联担保容易引发信用混同,具体表现形式是主体风险传染和资金腾挪。进一步分析表明,低信用主体发行的关联担保型企业ABS更容易“脱离本源”。此外,低信用主体腾挪资金的动机还会受到计划管理人管理能力和企业性质的影响。文章的研究为资产证券化领域监管政策的完善以及金融创新“回归本源”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2017,(6):31-45
本文基于68个国家1981—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金融杠杆及其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金融杠杆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速会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拐点"。与此同时,金融杠杆波动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金融杠杆波动性的加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根据相关实证结果推算,预计中国将于2019—2020年进入拐点区域,此后宏观经济可能面临经济"保增长"和金融"去杠杆"两个基本问题。为此,应积极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采取稳健有序的"去杠杆化"策略,以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双重平衡。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开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商业银行作为联系产业实体和金融资源的媒介,势必要在解决资金错配、调整行业产能、控制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以中信银行义乌分行为例,浅析如何立足影视文化特色领域,转变金融服务策略,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区域商业银行转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银监会公布的金融许可证信息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考察了银行竞争对僵尸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银行竞争通过提高僵尸企业的融资成本显著加快了其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尤其是降杠杆的幅度。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货币政策宽松期,银行竞争对僵尸企业降杠杆的促进效果会更明显。此外,预算软约束小、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规模小的僵尸企业去杠杆的速度更快。本文立足于中国金融体系深化开放的现实情境,聚焦于僵尸企业这一特定主体的资本结构决策,为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如何助力僵尸企业去杠杆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朱鸿鸣  薄岩 《发展研究》2016,(12):35-38
目前,存在着不利于积极稳妥“去杠杆”的五大认识误区.误区一是“去杠杆”需要偏紧甚至紧缩性货币政策,其风险是给货币政策施加过多的负担并导致反效果.误区二是“去杠杆”应主要依靠股票市场,这会导致股票市场被赋予其难以承担的任务,存在人为推动“国家牛市”,诱发股市泡沫的风险.误区三是将居民部门作为杠杆转换的主攻方向,这会带来大规模资产泡沫的风险.误区四是将“去杠杆”仅理解为总量意义上的去杠杆,这会导致对流动性风险和内嵌杠杆的忽略.五是将“去杠杆”理解为短期内的“降杠杆”,这会导致冒进地“去杠杆”,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陈宸  方芳  张乐 《经济经纬》2022,39(1):127-137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经济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下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负债变化.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家庭负债水平和家庭债务杠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流动性约束、非理性支出和便捷化交易三条机制促进家庭债务规模和债务杠杆上升;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中对债务杠杆的提升幅度不一样,相比于高收入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家庭债务杠杆的提升幅度更明显.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