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交通污染已成为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居民的生活、工作、出行产生了严重影响,而绿化隔离带可作为优化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空气质量的一种有效且经济地措施。基于实验测定评价道路绿化隔离带对非机动车道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并提出分层疏透度来表征样带垂直结构特征,分析绿化隔离带配置方式对街道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绿化隔离带可较好地改善街道空气质量,对TSP和PM10的消减效果较PM2.5好;颗粒物的消减效果与样带的植物配置结构有紧密联系,分析结果显示颗粒物消减效率均与0~2m高度区间内的疏透度呈显著负相关。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干道上,应该减少或者避免使用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多配置结构紧密和叶密度较大的灌木植物。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道路绿化参数化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构成城市肌理的普遍街区的空间形态与颗粒物浓度 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武汉市18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PM10、 PM2.5数据与二维、三维街区形态指标,揭示不同街区形态 与PM10、PM2.5之间的深层关系规律,以期为城市规划管控 提供参考。双变量相关分析与一元回归分析揭示了街区形态 与PM10、PM2.5的相关性及其影响规律,多元线性回归分 析揭示不同街区形态对PM10、PM2.5变化的贡献度。结果表 明,街区之间的平均PM10、PM2.5浓度分别在城市平均水平 55%~106%、59%~117%之间浮动,绿化覆盖率、道路面 积率和相对高程对PM10、PM2.5具有显著影响,相对高程与 绿化覆盖率对PM10变化的贡献度达83.0%,绿化覆盖率对 PM2.5变化的贡献度达72.5%,道路面积率对PM10、PM2.5 变化的贡献度分别为17.0%、27.5%。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 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空气负离子是评价城市空气清洁度的基 本参数之一。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 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典型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 态持续测定并选取典型年度数据(2020年),分析和阐释该公 园绿地区域空气负离子空间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公园绿 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复层>双层> 单层、乔草>乔灌>灌草;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区域的空气负离 子浓度:落叶阔叶型>常绿针叶型>草本地被型>针阔叶混交 型>灌丛;不同典型景观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滨水植物 群落>复层/单层植物群落>滨水广场;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 浓度与郁闭度、叶面积指数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 基于循证设计的功能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及更新优化提供基础 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方传真     
《环境经济》2012,(3):70-71
<正>北京规定重污染天气部分公车停驶控制PM2.5污染,北京准备重拳出击:制定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到2015年,空气中PM10和PM2.5浓度比2010年下降15%,PM2.5浓度降至每立方米60微克;出台了治理大气污染的8大具体措施,包括遇重污染天气将暂停施工工地土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植被覆盖度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灰色关联等方法,分析气象、社会经济因子对江苏省区域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因子是江苏省植被覆盖的主要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协同气象因子产生影响。植被覆盖度与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和年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呈单峰曲线关系。其中四季气温是植被覆盖的主要驱动因子。若在气候环境不发生异常变化的条件下,发展集约型经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等社会经济因子将有利于提高江苏省区域植被覆盖度,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不同绿地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在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选择了单株林木、片林、灌木林、草坪四种典型绿地,以裸地为对照,对不同绿地在中心点、不同距离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降低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进行了观测与研究,对城市不同绿地的生态效应作出了比较,以此指导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7.
城市街区是城市肌理、空间形态、功能管理与城市健康环境建设的基本单元,应对以PM10、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较高的实操性。基于城市街区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与分布的要素、作用路径,以及国外城市应对大气污染的空间规划策略的经验总结,从控源、引流、集汇三方面提出基于大气颗粒物污染改善的街区空间环境优化设计方法与规划指引内容。旨在为我国普遍的城市街区提出空间形态优化策略,塑造生态健康的城市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颜梓清指出,空气污染的颗粒物(PM)三大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工业排放(以燃煤为主)和扬尘。其中扬尘的颗粒较大,含毒性大的有机组分最少,对人体的危害相对较小;燃煤的PM和机动车的PM均含有高致癌的多环芳烃(PAHs)和含硝基的多环芳烃(nitro-PAHs)及其他毒性大的有机组分,但燃煤的PM2.5所占比例没有机动车高,颗粒物比机动车颗粒物大,而且排放量也  相似文献   

9.
城市攀缘植物具有吸附颗粒物及累积重金属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对6种攀缘植物叶片单位面积吸附不同粒径颗粒物、叶面颗粒物及叶片中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得出: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单位面积吸附总颗粒物量最大(12.56mg/cm2),七姊妹(Rose multiflora)和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较小。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吸附大颗粒物能力最强,木通(Akebia quinata)吸附粗颗粒物和细颗粒物能力最强。植物叶面颗粒物及叶片中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叶面颗粒物中Cr含量最大,木通叶面颗粒物中Cu含量最大,五叶地锦叶面颗粒物中Pb,Zn和Cd含量最大。地锦叶片对Cr和Pb的富集能力最强,五叶地锦叶片对Zn和Cd的富集能力最强,凌霄叶片对Cu的富集能力最强。通过计算相关系数表明,除Cu之外,叶面颗粒物中4种重金属均与不同粒径颗粒物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Cr、Pb和Zn与细颗粒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0.759和0.813。植物叶片中重金属Cr与细颗粒物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7。叶片中各重金属含量受到叶面颗粒物中各重金属含量的显著影响,叶面颗粒物中Cu-Pb、Pb-Zn、Cd-Cr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Zn-Pb、Cd-Cr、Cd-Pb、Cd-Zn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大部分重金属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选取PM2.5污染较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内的9个大城市和西部第一城重庆市等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拟从影响空气中PM2.5含量的两大根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入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从整体看,人为因素贡献率达到75.66%,其中工业活动更是为第一主成分,自身贡献率为36.66%。但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城市,四个因子对PM2.5的影响程度呈现一定差异性,并对此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姚维保  张翼飞 《技术经济》2020,39(10):63-69
为研究企业外部融资结构差异和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15-2018年中国实体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与政府补助结合,未能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激励作用;企业发行债券会增强政府补助对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企业股权融资比例的提升会对创新绩效产生更显著的积极影响,相反政府补助的激励作用会受到削弱;当政府补助超过临界值后,对企业创新绩效由激励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未来政府补助应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减少对企业融资行为的扭曲;企业应合理调整融资决策,促进政府补助和融资积极作用的有机结合,助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13.
颗粒物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宏观尺度监测空气颗粒物污染与三维绿量的关系对缓解空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既往基于遥感反演的植被覆盖与颗粒物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绿量方面,对于三维绿量与AOD代表的颗粒物污染的深入研究很少,旨在从三维绿量缓解颗粒物污染的角度为城乡规划设计提供定量化的参考。以中国特大城市武汉为对象,通过遥感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landsat 8解译土地覆盖类型并获取比值植被指数RVI,进而根据回归模型获取三维绿量,分别在500m×500m、1km×1km、2km×2km、3km×3km的网格尺度上,探讨AOD与三维绿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种尺度下,都在0.01水平上呈极明显负相关,且3km尺度最显著,进而得到4种网格尺度的相对最优回归模型作为三维绿量与AOD的预测模型,揭示了两者的初步变化规律;进而探析了AOD、三维绿量及两者之间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现它们都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最后根据三维绿量形成中度及以上污染的阈值,提出缓解颗粒物污染的三维绿量调控策略。从之前常见的二维绿量对空气污染的缓解进一步扩展到三维绿量和颗粒物污染的缓解研究,旨在从缓解空气污染视角为相关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曾冰 《技术经济》2020,39(6):141-146,174
采用Super-SBM方法将环境因素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旅游经济效率测算框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分析2005—2016年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效率空间关联性及影响因素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环境约束下,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趋势,呈现出"东南热、西北冷"的分布特征,尚未实现网状结构均衡发展;我国省际旅游经济效率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对于环境约束下旅游经济效率发展来说,人均GDP、技术创新、市场化、环境规制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路网密度作用不显著,外国直接投资(FDI)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影响因素的溢出效应来看,市场化、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积极间接溢出效应,但环境规制带来了显著的负向间接溢出效应,FDI与路网密度的间接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瑞士的环境质量在世界上堪称一流,这得益于瑞士严格执行政府1985年出台的《空气污染管制条例》,在控制PM10和PM2.5排放方面,要求明确,措施得当。瑞士PM10和PM2.5的最大排放源分别为农林和居住与商业。瑞士在道路交通、铁路、水运和航空运输、施工机械与设备、燃烧、工业设备与生产流程以及农业等领域均采取了一系列的减排措施,如,规定柴油的含硫量不得超过10mg/kg,各种车辆须加装可以过滤包括PM2.5的新型高效尾气排放过滤器等等。瑞士的经验表明,有效控制PM10和PM2.5的排放量,一是要细化规章制度,二是要有必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Behavior matters more to environmental policy than most people think. This paper illustrates why this point needs repeating in four ongoing policy deb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 Children's health risk, ozone/particulate matter (PM), climate chang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相似文献   

17.
向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0):121-129
当前,中国城镇化正高速推进,城市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以城市三支柱协调发展为理论基础,分别采用城市5年人口年均动态增长率、空气PM2.5浓度年达标水平、5年地区GDP年均动态增长率3项指标,作为城市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经济增长3大维度表征,构建“8类4级”城市分类评价方案,其中4级是指城市发展呈现强、中、弱、欠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特征。对中国2013年所有数据可得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实证研究,获取基于发展态势的城市分类结果。结果显示,90%以上城市处于弱可持续发展态势,环境污染是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难题。我国东北地区城市人口流失和财富增长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挑战巨大。  相似文献   

18.
昆明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云南省及全国气候资料,采用了舒适度指标,对昆明及省内外部分城市的气候舒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的舒适风期长、无冷风暖热风期,舒适凉爽期长,无闷热期和冷寒期,气候综合舒适期长达5个月,不舒适期短,无极不舒适期。昆明的气候舒适度高于省内外的重要城市,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