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取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揭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接力创新特性。在此基础上,从“高校-企业”接力创新这一新视角,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主要包括主动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双向协同机制、信息交互机制、对接辅助机制、价值实现机制与环境优化机制。最后,对加速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转化新政颁布并未从根本上改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鉴于此,首先,梳理、归纳出科技成果转化关键节点,整合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并收集企业、高校和科研者对这些因素的认知数据;然后,分析核心利益相关者认知偏差,得出政策失灵的直接原因是政策不协同导致政策难以具体落实,间接原因是成果与市场对接不力、中试环节缺乏、激励失调;最后,针对我国现行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提出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GS冀棉24的育成,论述“科研接力”这种组织形式能促使高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发挥我国科技资源总体优势.多出成果和人才,指出了组织科研接力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政策与科研结构不协调问题影响了高校创新绩效。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27个省份高校面板数据,运用路径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创新政策与科研结构对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校创新政策与科研结构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结合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创新政策能够显著促进科研产出绩效提升,但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其中,创新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而科研产出绩效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科技成果隐性转化。科研结构对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存在分异,集中作用于科研产出阶段,说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一致性和竞争性依然存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发挥创新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目标的正向引导作用,在政策层面关注科技成果隐性转化,强化科研方向转移与创新要素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科技成果产出体系中,高校是科技成果的主要研发地,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不足20%。如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Quest公司科研成果商业化模式,包括整体运作、管理派驻、人才招聘、项目筛选、利润分配、与投资基金合作等几方面的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进行综述,希望能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有借鉴作用,以期形成科研队伍稳定、科研投入保障和科技成果高转化率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与改革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鹄  易露霞 《当代经济》2010,(12):92-94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技和经济的纽带.然而作为我国科技成果产生主要源头的高校,成果转化率却偏低,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过剩与企业成果短缺并存的局面,因此探讨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就成为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然后借鉴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经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高校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技术转移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成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首先,从运行机理上将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划分为内部型技术转移办公室(TTO)、外部型技术转移公司(TTC)和混合型(TTH)。其次,基于高校学科类型、高校科研规模和转移机构级别3个维度探究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最优选择策略。最后,以湖北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研实力弱、科技成果少、技术转移需求低的文科类和教学型高校适合采用TTC模式;科研实力强、科技成果多、技术转移需求高的理工类和研究型高校适合采用TTO模式;层次高、机构发展成熟的综合类高校适合采用TTH模式。研究结论有利于厘清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的适用条件,为今后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科技资源配置分为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采用超效率CCR模型对京津冀科技资源研发阶段与转化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低于科技研发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严重分化现象;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程度分别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京津冀城市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同时,应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区域总体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产学研管理体制不健全、合作行为短期化和形式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推进。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推动“科学”向“技术”转化,对科技治理体系形成一系列新挑战。为了跨越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死亡谷”,国外创造性地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已经成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支撑。本文剖析了构建新时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在成功借鉴瑞士比尔创新园全链条创新服务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能够破除现有体制障碍并从根本上激励成果所有人的转化积极性,具有重要推广意义。但现实中,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推行还存在诸多法律障碍,制度本身亦存在内容不明确、操作不便利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具体内容及适用主体、对象和方式,并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不断创新和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邓恒  王含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7):101-108
一直以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都是社会热点且亟待解决。权属分配是政府引导转化工作的突破点,而权属分配又与专利制度紧密相关。“拜杜法案”以美国专利法修正案形式发挥着促进成果转化的作用,也同样暗示了专利制度对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现阶段,确有必要探讨成果转化激励失效与专利制度的关联性,分析专利制度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运行机理及决定性作用,并结合我国部分地区改革实践经验与相关法学理论观点,论证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合理性。同时,对赋权改革如何疏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堵点进行分析,结合《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展望专利制度变革及相关规则体系建设的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资本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纽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资本化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供给脱节、外部支撑不够等问题。为此,亟须巩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灵活选择作价投资、金融协作、内部转化、成果交易等发展模式;构筑全程化科技管理机制,优化成果转化政策基金组合,规范科技成果评估定价机制,拓展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完善科技转化服务平台,以推动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作为科研主体的高校仍然存在着成果转化的认识误区。只有切实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高校的科研活动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祝鸿 《经济师》2007,(12):120-120
高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文章对我国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容易扩张科技成果认定权,对单位科技成果的范围、权属主体作出扩张解释。单位的扩张解释态度,有其政策与法律依据,但是,过度扩张解释容易导致科技成果虚报和科技成果造假,从而挫伤研发者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实务操作中,科研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成果的认定,既应当受到不允许类推解释的限制,又应当受到同行专家审查的限制。在职务科技成果认定中,应当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2条所规定的任务标准、资源标准进行限制解释,合理限缩职务科技成果认定范围。  相似文献   

16.
将科技资源配置分为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采用超效率CCR模型对京津冀科技资源研发阶段与转化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低于科技研发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严重分化现象;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程度分别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京津冀城市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同时,应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区域总体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7.
加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作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典型代表,美国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国防科技计划和项目,确保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面向全社会选择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并采取动态调整、目标导向方式管理项目,提高了科技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从创新链条各环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国防科技成果在军民方面的广泛应用.我国在推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全社会科研力量,提高国防科技创新水平;建立项目实施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国防科技创新效率;围绕军民需求将技术应用纳入国防科技创新全过程管理,确保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建立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军民应用.  相似文献   

18.
储兆瑞 《江南论坛》2000,(10):19-20
面临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就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南京首先提出的“官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机制,已实施四年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作了许多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就此创新机制作以下论述。 一、“官产学(研)”机制的现状 “官产学(研)”是指政府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介入,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这是强调政府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的主导作用。南京市科…  相似文献   

19.
科研团队成员是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对其实施股权激励成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活力的有效手段。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在科技成果研发完成但尚未完成转化的情况下,依据科研团队成员对成果研发阶段的投入贡献,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和权值因子法,研究成果研发贡献的指标、权重及量表,构建股权分配模型。结果表明,科研团队成员分配的股权随其在成果研发阶段的贡献程度的变化而同向变化,研究结论为完善企业的按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明显“悖论”,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丰富但转化率低。基于《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中中国内地28省市数据,基于界面理论,运用fsQCA方法探讨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路径。研究表明:R&D全时人员和R&D项目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科技中介服务费、R&D全时人员和R&D项目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条件;存在4条不同路径可以支撑高校较好地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其中,网络资源中的“合作研究网络”与技术支撑中的“高校软设施”两个前提变量存在相互替代关系。最后,对不同区域高校在现有条件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