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失独老人是社会养老机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更多的是需要精神方面的帮扶。对失独老人进行精神帮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弘扬我国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是失独老人恢复身心健康的需要。帮扶失独老人既有物质方面,也有精神方面,文章旨在精神方面提出几条措施,即,建议呼吁全社会共同帮扶、建立健全帮扶的各项制度、逐步推进社区关怀、帮助其端正自身生活理念等。  相似文献   

2.
社会政策、传统文化、经济等因素使得失独老人面临着社会保障、经济困顿、养老、医疗、社会心理恢复等问题,表现为与他人、社区之间社会关系的"断裂"现象。对安徽省合肥市失独老人生活现状及社会支持网络作了实证研究。失独老人对现状不满意,社会关系"家庭化",存在社会支持方面的缺失。影响失独老人社会关系重建的主要因素为性别、教育程度、收入、失去独生子女的时间和社会政策。从多元的视角,提出建立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重建失独老人社会关系、融入社区的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结构日新月异,老龄人口数不断攀升.其中失独家庭的规模不断扩大.与其他正常的老年群体相比失独老年群体丧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其养老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本文,将就失独老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面存在的难题进行分析,为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人通常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知识与经验,将自然养生与居游体验结合在一起,遐栖幽遁于园林,以此疗愈身体、心灵等不同层面的疾患。考察谢灵运、苏东坡、王阳明、高濂4位古代文人在山居、丘园、岩栖、城傍4种不同境域中自然养生的生命过程,探索他们适应、改造环境的观念、策略与手段,凝练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其不同生命历程所反映的环境适应力是宝贵的风景园林财富,也可为风景园林化解与疗愈个体身心、社会文明之病态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5.
仕女图始于唐代,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 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古典艺术趣味和审美模式, 研究庭园仕女图对于揭示女性庭园空间的美学特质较为重要。 以筛选的庭园仕女图为材料,考察庭园仕女图中植物和石类所 呈现的微小空间的显著的美学特点,以此了解古代画家笔下庭 园中石类与植物的美学样式,以进一步阐释和揭示古典庭园美 学的本质样貌和内涵,为传统历史庭园的保护以及现代庭园的 设计传统的传承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年轻生命的逝去,使美满的家庭破碎。失独者成为继空巢老人、务工子女之后又一大需要我们关注的群体。以湖南省为例,围绕失独者从其现状和形成失独之痛的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陈述和分析。对解决失独问题,特别是政府和社会在失独家庭的重构提出了合理建议。通过对失独者的调查了解和对各类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心理援助、物质援助和健全养老体制等可行性较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校园绿地声景观对大学生情绪和注意力的影 响,邀请30名大学生在实景环境中进行视听体验,通过眼动 追踪技术、皮肤电响应来分析不同声景对注意力和情绪影响的 差异,以及声景的视觉注意对情绪唤醒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与低自然声相比,在交通声和人工声为主导的声景环境 中,人的情绪唤醒程度显著增加;2)不同类型声景对视觉注 意力产生显著影响,当声源足够显著时,会引导人们在视觉场 景中搜索与之相关的景观要素;3)在低声压级的自然声环境 中,通过听觉信息引导体验者关注绿色植物,是降低生理唤醒 度、提高自然疗愈力的有效方法。在未来校园绿地规划和设计 中,应当将声景作为一个重要的疗愈因子纳入考虑。  相似文献   

8.
家庭庭园是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而沼气庭园就是在这一传统农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小型高效的农林牧副渔相结合的农业生态系统。本文以我市沼气庭园的发展为线索,简单概括了沼气庭园的基本含义及特征,重点介绍了五种沼气庭园模式,并对五种模式的沼气庭园生态户进行了分析评估,说明沼气庭园是一种较好的小型高效生态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9.
张宓 《当代经济》2016,(19):90-91
“失独”群体在近几年逐渐发展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失独”老人面临着严重的养老保障问题.本文调查了江苏“失独”家庭的生活现状和养老保障状况,认为可以通过社区养老的方式让“失独”家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物质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余萍 《财富时代》2003,(12M):60-61
五千年前的瑜伽,成为21世纪的健康风潮,但流行的背后蕴含着现代人对身和心灵自我疗愈的渴求。  相似文献   

11.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分析 和归纳了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城市社区花园应对老龄化的实践 经验,提出了社区花园对中国的适用性。针对上海已经出现社 区花园的背景,研究了适合上海养老模式的“积极老龄化”创 新路径,提出上海可以在社区更新改造过程中整合生产性景观 和园艺疗法,先期营造中等规模、开放式布局和场地活力高的 社区花园。同时指出未来需要多学科的融合才能使社区养老做 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作者团队在上海社区花园参与式微更新、微治理的研究、设计和实践,对社区花园的发展脉络、实施机制、参与路径、发展模式和价值判断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自我反思,旨在为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学科介入城市空间更新和社区营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类重要的新兴园林形式,城市展园是通过园 林样态来呈现城市原生文明。作为城市原生文本的次生营造, 母体城市文明特征在相异时空的次生转译和次生形式对原生状 态再现的方法和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价值。从原生文 本次生化的视角,解析城市展园实践,探究城市展园发展历 程,解析营造手法特征,归纳城市展园的设计次生化内在本 质。以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滁州园为例,阐述滁 州园的次生化设计手法,从凝练母体城市的山水环境意向,探 寻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要素组织景点,总结展园将滁州地理、故 事及人文特征浓缩在园林的手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总结城 市展园的设计方法,以资后续研究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哈哈沟是出现于英国风景园时期的一种边界处理方式,对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阐述哈哈沟的起源及其争议性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哈哈沟在英国风景园不同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做出梳理。哈哈沟的使用对风景园的规划范围和风景园林设计视野起到了拓展作用,哈哈沟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最后通过哈哈沟从出现至今在不同国家不同园林类型的实践应用,分析其影响和意义,以期达到对哈哈沟更加宏观和全面的理解认知。  相似文献   

15.
园林作为居住空间的特殊品类,是传统社会重要的女性教育空间,在园林画中多有体现。以传世的园林绘画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史料,从女性的自然常识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3个方面探讨园林空间对于古代女性健康成长与人格完善的作用。可以发现,园林空间在古代女性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女性认识自然世界的窗口、学习生活技能的场所,以及提高文化和艺术造诣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景观意象感知是传播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途 径,但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尚不多见。首先以苏州四大古 典园林的园亭为研究样本,遵循意象传播中主客体交流的规 律,综合利用游客GPS数据和问卷数据挖掘游客感知热点园 亭;然后采用主客观融合的综合赋权方法,对热点园亭的景观 意象因子进行权重解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建立园亭景观意象感 知评价体系,并探明园亭景观意象感知的形成与传播途径,揭 示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的意义。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体系 能够较好量化游客对于园亭景观意象要素的主观认知,其中的 意象因子感知权重与游客感知满意度有较高的一致性。在风景 园林设计实践中,可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景观意象要素进行精准 设计,进而提升游客感知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园林空间中,光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景观要素成为园林空间营造与表现的手段,使园林空间更富于美感,更具层次感。基于“光景”的概念,以古典巴蜀园林为例,分析自然光影在园林空间中的3个作用,即界定空间领域、引导空间秩序、营造空间氛围;并从遮光、透光、反光、折光、聚光和剪影等方面研究光景设计手法,以期对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光景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加州花园及加州学派是美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实践 和理论的重要起源之一,并深刻影响了世界风景园林的发展方 向。追溯加州现代花园的前史,在分析加州的气候、地理及其 植物区系的基础上,梳理了从加州原住民时代、修道院时代、 墨西哥时代、淘金热时代、博览会时代、乡村时代到大萧条时 代的花园变迁史,并结合加州的植物园发展体系,指出加州花 园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过程中传承和嬗变的特征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顾凯 《技术经济》2019,35(7):124
清初寄畅园的改筑奠定了今日园林山水的格局,对当时园主人秦松龄“园成,向之所推为名胜者一切遂废”表述的理解,要进入17世纪明末清初江南园林山水营造转变的具体历史情境,尤其是结合“张氏之山”的认识,并通过改筑前后的对比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从“知夫画脉”的山池经营和“如入岩谷”的谷涧体验两方面认识清初寄畅园山水改筑的具体做法,从而深化对寄畅园的山水营造特色及园林史上“张氏之山”杰出成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景观原型代表着人类对自然最原始的情感,下意识地 反映在人们的景观营建活动中,创造出各种景观类型。景观原 型具有强大的审美感召力。认识场地的本质特征并以新的线索 将其具体化,补充、调整要素,加强景观结构和自然特征,将 其与受到广泛认同的景观原型和景观类型相关联,能够创造具 有场所精神的景观空间。精心设计的观景点和游览路径,可以 强化人们对景观的体验和感知,加深人与景观的共鸣。最后, 以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为例说明基于原型、场所和体验的景 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