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始创新模式是原始创新活动的载体。中国本土创新主体依据自身现状选择合理的创新模式,对于实质性提升中国制药行业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原始创新模式演化,归纳药品原始创新模式,考察影响原始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而研究中国制药行业原始创新的现状和不足。结果表明,中国本土药品创新模式单调,主要原因在于创新主体单一、基础研究累积薄弱、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可操作性的激励政策。中国政府应该引导更多的本国主体参与原始创新,鼓励主体间进行多元化合作,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2.
从复杂系统理论、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等多个理论视角,讨论了集群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动因,提出了集群创新环境因素和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两类动因,并讨论了各动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集群创新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中的经济理性动因和企业家动因进而影响其创新合作行为,从而导致不同形态特征的集群创新网络形成;集群创新环境的演进也是通过借助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中的经济理性动因和企业家动因的传导进而使集群创新网络发生演进的。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为例,对其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正式制度对集群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理性动因中的创新合作利益来实现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家动因中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认知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为更好地支持开展跨组织协同创新,促进技术溢出和知识共享,协同创新网络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创新领域关注的重点。文章在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从定义和影响因素对文献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分析当下协同创新网络文献研究现状,并总结了协同创新网络研究的前沿热点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4.
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作为近年来技术创新体制的领先实践广受关注,然而理论界并未对其创新绩效影响因素达成一致结论。为此,运用元分析法对国内外61篇实证文献进行分析,系统总结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基于研究方法差异探讨现存研究分歧成因。结果发现:企业主体层面R&D投入、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能力,政府主体层面政府投资和政策支持,组织间合作层面合作紧密度和知识转移强度,创新环境层面外部投资强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能够显著提升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创新绩效。另外,研究样本类型、数据来源和绩效测度指标不同均会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该结论可为中国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的运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的创新主体已经很难超越所根植的网络独自完成创新的全过程,协同创新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发挥着引擎作用。基于文献梳理和对区域创新网络特征、主体功能的分析,研究了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创新机制及其运行机理,为主体各方探索和实践依靠区域内部创新资源和支持力量进行协同创新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互动作为校企研发合作的直接动因,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创新战略。通过梳理国内外校企研发合作知识互动相关研究,介绍知识管理的发展,分析校企研发合作中知识互动的研究情况,总结文化因素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声誉治理对企业创新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声誉治理研究相关文献,全面回顾与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理清企业创新网络声誉的内涵及特征;明晰企业创新网络声誉治理动因,归纳企业创新网络的声誉治理机制,总结企业创新网络的声誉治理绩效;最后探析当前企业创新网络声誉治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创新系统构成主体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使国家创新系统呈现国际化趋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创新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创新系统的国际化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化存在内在的联系。本文在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化动因现有理论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及功能,并从创新系统的视角研究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9.
顾客资产管理研究——背景、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永贵 《经济管理》2004,(16):46-52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梳理和企业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了顾客资产管理(Customer Asset Management,CAM)研究的主要动因,重点对顾客资产管理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和归纳,突出了顾客资产管理的迫切性,阐述了顾客资产管理研究的现状以及实践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关键问题,从而为更深入的顾客资产管理理论探讨奠定了基础,为更有效的顾客资产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制造业全球化、融合化和智能化发展的今天,合作能力协同作用成为影响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制造业跨区域、跨领域和跨行业协同创新,进而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目标。由此,合作能力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回顾和梳理合作能力相关文献,归纳合作能力内涵与构成,创新性地提出无论是关系能力、联盟能力还是网络能力都是合作能力,也是合作能力演化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通过解析各阶段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不同作用路径,更清晰地说明合作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变革的核心力量,科学合理地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系统效益3个维度对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结果发现:①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逐年增强,创新主体数量、企业研发资金、算法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创新主体数量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高于资源投入;②基础研究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③算法、数据和算力是提升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三大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与该技术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我国应坚持创新导向,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持续鼓励算法研究,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和技术标准制定,协调技术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实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研究发明人型企业家在研发合作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和效用,对于优化企业研发合作网络进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发明人型企业家专利研发合作网络特征概念模型;其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企业家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网络密度、群体程度中心性、群体中介中心性等特征指标,形成我国发明人型企业家研发合作网络特征与演化分析框架;最后,运用2014-2019年科创板企业专利数据和企业家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发明人型企业家正在逐步减少对专利研发的全方位参与,同时强化其在合作关系中关键信息枢纽的位置属性;(2)企业家参与研发合作网络密度、群体程度中心性、群体程度中介性大部分高于企业家未参与研发合作网络的数值;(3)发明人型企业家程度中心性、网络密度、网络群体程度中心性与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发明人型企业家中介中心性、网络群体中介中心性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已有研究表明,研发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为探讨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分别选取技术整合和组织整合机制作为中间变量,对研发能力转化为创新绩效的过程进行研究,并以广东部分制造业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整合能力在研发能力影响产品创新绩效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从组织整合机制子维度看,协调能力和社会化能力调节研发能力对技术整合的影响,同时,社会化能力在技术整合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中也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推广,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必须组建联盟关系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基于创新联盟理论,构建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框架,通过对451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①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知识流动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知识重构能力调节联盟管理能力与知识流动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我国开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这种实验主义创新治理能否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其对中国特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效果如何,目前鲜有文献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基于2011—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分组分析法考察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体制改革对知识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相互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高校、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提升的拉动作用;高校和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主体供给侧投入增加,未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促进作用;高校、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边际产出低于企业。  相似文献   

16.
当前,加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也逐渐成为科技创新趋势,而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集中、过程复杂等特点,使得构建创新主体间的深层次合作很有必要。采用扎根理论对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影响因素进行挖掘,提炼相应范畴,进而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动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联盟建设影响因素中,资源投入是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协作动机是促进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的内在驱动,组织环境是实施创新合作的基础性条件,技术创新协同过程则是联盟运行的重要支撑条件。在联盟构建过程中,协同过程起部分中介桥梁作用,资源投入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基于资源配置理论,从科技创新资源条件、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创新产出效益4个方面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10—2020年中国高校数据,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结果发现,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处于上升趋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呈现区域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特征;科技创新产出效益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而科技创新活力的影响较小;资本因素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而人才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中国高校应该重视优秀人才培养,参与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结合区域创新能力相关理论,探究市场化进程、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能通过缓解创新主体的外部融资约束、激发创新主体内在创新动力,进而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市场化进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果更显著。结论可为政府加速市场化改革与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经验证据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大国家级城市群,基于超效率DEA与Malmquist指数测算2016—2018年各城市群科技研发效率。超效率DEA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效率均值最高,其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由于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区域研发效率均值处于四大城市群之尾。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实现了技术效率正增长,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技术效率逐渐下降,与其它三大城市群存在一定差距。整体而言,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的技术进步率均值高于技术效率均值,由此可见,增强地区科研能力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在实证分析我国区域研发效率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群资源配置、优势资源禀赋、区域协同创新水平以及产学研深度合作等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针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较难衡量且缺乏考虑企业创新效率的问题,从规模视角入手,基于创新价值链分析,通过区分企业所有制性质,研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同时,结合BCC-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从创新效率角度系统探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上海为例的实证结果表明,上海企业在研发投入端的创新主体地位相对突出,但呈不断弱化趋势,尤其是R&D经费增长显著落后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产出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不明显,且同样存在比重下滑迹象。外资企业年度创新效率表现最优,内资企业处于明显劣势,但得益于技术效率增长,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年均微幅增长,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创新效率存在递减态势。最后提出加强科技资源配置、挖掘科技产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