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贫困问题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从区域角度认识贫困问题,学术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索性地总结了贫困区域问题的认知路径,并进一步分析了贫困区域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原因,最后,从解决区域政府贫困与解决区域居民贫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贫困区域发展问题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灾害与贫困耦合关系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省最新确定的5个重点扶贫区域中选取了6个市(州)作为典型地理区域,以统计资料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这些区域的灾害频发度和贫困度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0年来灾害频发度、贫困度时间演替轨迹和分布特征,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灾害频发与贫困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贫困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不同地理区域灾害频发度总体上保持着比较高的程度,灾害频发度的高低与时间不存在相关性,而与灾害类型、灾害发生次数和灾害持续时间有关;各地理区域灾害频发与贫困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很强,特别是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旱灾频发且持续时间较长,以及这些地理区域固有的高脆弱性等因素共同加剧了贫困程度,使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灾害与贫困易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贫困区域及农村人口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居民个体与区域政府角度分析了"农村贫困区域"问题的表现特征,并认为区域政府在为城乡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缺乏是"农村贫困区域"的重要特征.从克服地理障碍的发展成本、距离成本、市场条件、发展机会及交换权利短缺,体制与制度力量空间潜力狭小,人口迁移存在障碍等方而分析了"农村贫困区域"形成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并认为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才是解决农村贫困区域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事实和证据表明,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生态贫困已经成为西部地区贫困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基于西部地区生态贫困现状,在分析西部地区贫困分布区域和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剖析了生态贫困的形成机理,最终提出解决西部地区生态贫困的可行方案--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5.
贫困的多维福利剥夺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综合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和Foster(2009)提出的长期贫困测算方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暂时多维贫困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贫困状况,并进行了城乡分解、指标分解和区域分解.结果发现:第一,样本家庭在多维视角下的长期贫困比例要高于暂时贫困,这与单一地从收入角度来分析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的结论恰好相反;第二,对于所有类型的贫困而言,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和健康的贡献度都排在前三位,但健康对于长期贫困人口的贡献度要明显高于暂时贫困;第三,总体看来,农村的多维贫困程度不仅高于城市,而且很多指标的贫困持续时间也要高于城市;第四,从四大区域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长期多维贫困程度要高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贫困地理作为农村贫困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对丰富农村贫困理论和制定农村扶贫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普查数据的完善、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农村贫困地理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新特征。通过梳理近20年来国外农村贫困研究文献,从地理学视角对空间贫困陷阱的概念及存在性检验、地理因素对农村贫困形成的作用机理、区域贫困的测算及贫困地图的绘制、区域瞄准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评述,总结出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提出未来国内相关研究的若干主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相对贫困治理的三个方面构建了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全国、区域层面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各维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均对农村权利贫困治理水平提升产生正向影响。从区域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作用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从时间维度看,样本期内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影响表现出波动式变化趋势。据此,提出应加强政府在宏观层面指引、实施差别化政策、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片区多维贫困度量及其空间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当今扶贫攻坚的主要战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及贫困类型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关键。从多维贫困指数及发生率角度探讨我国扶贫问题已成为当今国内研究的焦点。在科学、系统设计多维贫困测算指标的基础上,以武陵山片区扶贫重点市(州)为例,构建基于"单维度、多维度识别及贫困加总/分解"多维贫困测算法对研究区域贫困人口进行测算与分析。利用Kriging法对非样本点进行空间插值,从而系统、合理地分析研究区域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显示:武陵山片区农村家庭存在多个维度的贫困,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多维贫困家庭达到了70.9%,重度贫困家庭达到了40.1%;多维贫困指数较高,其中燃料、人均收入、教育年限对贫困指数的影响较大;此外,不同地区各贫困指标差异不同,地处武陵山片区的怀化及湘西自治州的农村多维贫困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批复,标志着中央将着手解决环首都贫困带问题,保定市共有涞源、阜平等8个县属于该片区。测算了2000—2011年保定市城乡收入差距,并把保定市7个贫困县独立出来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城乡收入比。继而探讨保定市连片贫困长期存在的原因,并对区域贫困治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内生区域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同时引入贫困因素进一步识别区域金融与经济的非线性关系,将实证对象细化到县域层面,运用系统GMM方法检验贫困与非贫困县域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本文研究发现,信贷层面上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普遍存在,而储蓄层面金融发展的效应则存在地区差异,非贫困县的储蓄与经济无关,贫困县的储蓄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本文指出,区域信贷配给和区域信贷创造理论更适于解释贫困地区的金融发展问题,贫困县域储蓄的负效应是本地储蓄外流和转化效率低下的结果,与我国银行业跨  相似文献   

11.
进入后脱贫时代,我国的相对贫困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相对贫困、农村相对贫困、公共服务相对贫困、经济相对贫困四个方面,其产生的根源均在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要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入手构建治理相对贫困的有效机制.解决区域性相对贫困的关键是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消除农村相对贫困要依托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通过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协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公共服务相对贫困要求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设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区域间、城乡间扣人群间的均等化供给.治理经济相对贫困的重点是构建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除了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外,还要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分配、促进经济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1996—2008年中国县级市减贫效应分解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雪妮  孙才志 《经济地理》2011,(6):888-894,887
提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线移动三因素减贫效应的分解方法,运用贫困增长曲线,分析1996—2008年中国四大区域县级市的经济增长模式、贫困水平和影响贫困三因素的减贫作用,并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的经济属于减贫增长,其他三大区域的经济属于涓滴式增长;②东北和东部的贫困状况普遍好于中西部地区;③经济增长始终起着减少贫困的作用,收入分配差距恶化起着增加贫困的作用,而分配差距改善可起到减贫作用;④使用变动的贫困线有助于独立分析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减贫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马屿镇清祥片贫困现状及优势资源的分析 ,提出扶贫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进一步制定了扶贫规划 ,指出要摆脱贫困和发展经济 ,就要结合本区域的优势资源 ,进行产业化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贫困地区多为集人口贫困、生态脆弱和资源丰富于一体的复合型区域,长期以来受限于自然环境条件和区域功能定位而难以推进扶贫开发,部分地区通过生态扶贫模式就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摆脱贫困的双赢进行了探索。文章构建抗逆力分析框架对生态扶贫模式进行评价,强调通过提升多元主体的抗逆力,抵御贫困风险,从而增强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长期贫困程度、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2年的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的长期贫困与暂时性贫困。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更多呈现出暂时性消费贫困的特征,并且贫困家庭脱贫后进入高收入阶层的机会较小;离贫困线越远,其脱贫能力越低,离贫困线越近,其返贫的比例越高。远离区域经济中心、家庭负担较重、小孩老人较多的家庭容易陷入长期贫困。村支书的年轻化对于中下层贫困阶层摆脱长期贫困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政治资本、劳动力素质和居住条件是影响中等贫困家庭脱离长期贫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区域主义的我国连片贫困区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志明  雷亿辉 《经济地理》2011,31(4):646-650
文章回顾总结了西方国家从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演化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导向,从新区域主义视角提出了我国连片贫困区开发应实施产业倾斜、拓展新产业空间;推动区域创新网络建设;推进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构建;培育区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7.
傅鹏  张鹏  周颖 《财经研究》2018,(2):115-126
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农村贫困的空间集聚效应和金融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不管是采用地理距离权重、经济距离权重还是嵌套权重,农民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和医疗贫困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意味着贫困分布呈现典型的"穷-穷"集聚特征,这一分布特征实际上从贫困角度验证了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对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农村金融发展不仅具有直接的减贫作用,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发挥间接减贫作用,且这种溢出效应带来的减贫效果比直接效应更为显著.对医疗贫困等公共服务上的贫困,其改善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支出和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文章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从多维视角重新审视农民面临的贫困问题,为"十三五"实施全面脱贫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18.
旅游减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文献缺乏旅游减贫多维效果及空间效应研究,本文基于多维贫困视角,运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经济、教育、医疗、生活与环境五个维度的贫困减缓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共同构成的综合嵌套矩阵的基础上,分别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各维度贫困减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发展对各维度贫困减缓的空间效应。主要结论有:(1)十年间,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较好地揭示出区域间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十年间,各维度的减贫效果亦呈现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表明各维度减贫效果存在着空间集聚特征。(3)十年间,旅游发展对经济、生活、环境等维度的贫困均具有显著减缓作用,更重要的发现是旅游发展在这三个减贫维度上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旅游发展对教育、医疗两个维度上贫困减缓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从空间异质性视角分析,旅游发展对经济减贫维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逐步递减规律;旅游发展对生活减贫维度和环境减贫维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出由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逐渐增大特征。最后,论文就旅游减贫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贫困评价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水贫困评价研究的现状,指出了水贫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水贫困研究进行了展望。水贫困的现有研究成果存在以下问题:(1)水贫困的概念不确定,从而使其形成的原理机制也不明确;(2)水贫困测度模型尚不完善;(3)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只限于考察评价对象在各子系统的优劣势,对进一步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对象水贫困与经济贫困等方面的耦合关系及空间分异研究较少。综合目前研究进展看,未来水贫困理论在研究尺度上将向区域(流域)、社区发展。研究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水贫困与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对缓解水贫困程度、提高水的利用能力、探求产业最优布局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贫困形势严峻和地理环境空间异质性显著的贵州省为案例,将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引入贫困研究,分析了贫困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并制定了相关对策。结论表明:①贵州省的贫困格局呈现出典型的敞口"马蹄"形结构,黔东、南和西部地区高而中部及北部较低。②基于CART模型的贵州省贫困影响因素重要性的排序为平均隔离度路网密度水域比例平均偏远度NDVI年均降水。③根据CART模型决策规则,对贵州省扶贫攻坚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应采取更加"精准"的易地扶贫和村镇体系规划降低居民点隔离度,确保居民点之间平均隔离度小于4 847 m。其次,在居民点距离确定的基础上,应科学改善区域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将水域面积比例尽可能提升至0.8%以上,保障生活用水和生产灌溉,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最后,在确保居民点隔离度改善,水资源丰度提升的前提下,应重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将县域的NDVI提升至0.45以上,提高区域生态资产,提升贫困社区韧性,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促进区域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