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转移的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既是一个新兴的现实问题,又是一个理论前沿问题。文章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从2000—2009年我国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的112个项目中提炼描述了企业转移区位选择的特征行为,从理论上探讨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过程激励模型,分析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驱动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行为度量,以及行为四分图和趋势面图分析。研究揭示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详实的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和支付意愿,以及居民实际的区位选择。首先对影响居民对居住区位支付意愿高低(即支付意愿梯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研究支付意愿与区位选择差异性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支付意愿梯度模型和区位选择模型,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调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仍倾向于居住在距离市中心偏近的位置,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城市规模和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都会从各种方面影响支付意愿的梯度值。市场力量已经在居住区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存量住房流动性低和一部分居民的融资能力不足仍阻碍了其自由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旺  张文忠 《经济地理》2006,26(5):802-805
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变革,居民由被动的接受住房转变为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主动的选择,消费者在住房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章以“万科青青家园”为例,采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和GIS分析方法,对购房者的社会属性特征、工作地、原居住地等微观因素与居住地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上,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的群体趋向于选择相同的居住区位,社会经济属性的作用和居住分异现象在居住区位选择中开始凸显;受房价和经济实力的约束,年轻型家庭居住区位的选择方向已向郊区外移;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否则是居住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时间对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原居住地、消费观念和信息搜寻等对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11)
文章将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三类,一类是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的技术、资本积累与劳动力;一类是政府调控经济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还有一类是区域自身的区位因素。文章构建了资源禀赋以及交通通达度这两个区位因素,在不同的维度下考察这两个区位因素及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传统影响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各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效应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从区位、规模和类型等维度分析2001—2015年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特征、效应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异质性特征与共性规律。研究发现: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整体上呈加快趋势,合理化水平和高级化程度趋于改善;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对经济增长贡献呈减弱之势,同时工业转型与环境污染、空间扩展的关联度也呈下降趋势;不同区位、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源类型的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速度、合理化、高级化及转型效应均具有显著个性演化特征;经济发展阶段、政府调控能力和技术进步三因素对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基础设施建设则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区位选择的相关理论,在参考前人文献的基础上,以中部地区的安徽省为例,初步选取了多个影响外商在安徽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采用年度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用逐步回归法修正了模型,得出影响外商在安徽投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进而提出了加快引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区位因素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远平  阎小培  陈忠暖 《经济地理》2008,28(1):44-48,58
区位因素理论是区位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迄今为止国内外系统研究服务业区位因素的成果并不多见。在简要总结国内外关于区位因素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区位因素的构成及其影响;基于系统综合的角度,根据区位因素的联系性及差异性,结合服务业的基本特性,初步构建了四大类服务业区位因素:经济因素、空间因素、信息因素和人文因素,并简要分析了各类区位因素对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根据四类因素中各个因子的动态性和主导性,提出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四大动机机制。服务业区位因素体系的构建旨在为分析和解释各类服务业区位选择及区位特征提供一个理论工具,以促进服务业区位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回流潮的兴起改变了我国人口长期以来单一的从内陆向沿海的流迁模式,为回流地区实现就地城镇化带来了新动力。利用永城市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回流农民工居住区位的分布、演变、未来居住意愿,通过构建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探索其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城市主城区是回流农民工除农村以外的主要居住区位选择,居住区位转变主要是趋向于主城区而不是乡镇中心;大量回流农民工存在城镇购房的倾向,在未来有持续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城乡结合区蕴藏着就地城镇化的潜力。居住区位的选择受到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最后,就地方政府如何引导回流农民工以共同促进就地城镇化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空间分布及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省内62家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的方法,研究浙江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集聚特征及其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以地级市为测量尺度,发现浙江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不均衡和明显的集聚趋势,以浙东北的杭州、嘉兴、宁波和绍兴四个城市为主的集聚中心正在逐步形成;(2)地级市内是否有港口、国民生产总值、物流业产值、进出口贸易总额、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和大宗商品计划仓储用地是影响浙江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区位选择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共享短租平台开源数据为基础,以上海市为例对共享短租房源的价格特征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一方面建立了可用于短租房源定价的特征价格模型,另一方面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归纳了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点上可能存在的价格特征差异。针对浦东和浦西地区分别建立的特征价格模型表明,共享短租房源的居住特征、区位特征和邻里特征在两个区域内的表现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样的因素对两个地区房源价格带来不同的影响。所建立的特征价格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各类特征在不同区域的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研发子公司空间分布的城市集群网络特征,构建了跨国公司离岸研发“集群寻求型”战略框架,并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对这一理论视角进行实证检验。样本包含了1992-2012年期间在华275家美国研发子公司和207家欧洲研发子公司跨越27个城市的区位战略。实证结果揭示了欧美在华离岸研发的差异化空间区位战略:美国公司采用“知识集群寻求型”战略,即一个城市的知识资源和技术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区位因素;欧洲公司则采用“工业集群寻求型”战略,例如,一个城市的制造业基础、产业专业化以及公司内部的前向关联显著地影响其区位选择。此外,母国公司规模和欧洲公司母国的异质性的影响也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陈志军  徐飞雄 《经济地理》2019,39(10):231-239
以长沙市3个代表性乡村旅游地为例,基于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和旅游地发展8个潜变量,构建乡村旅游地发展驱动机制假设结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游地发展驱动因素的结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均对乡村旅游地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旅游供给间接影响乡村旅游地发展。旅游需求、旅游吸引物分别具有最大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目的地管理、旅游区位分别具有最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旅游需求总效应最大,目的地管理总效应最小。②二维影响因素中,核心吸引物、资源区位和交通区位、制度支持、旅游需求量、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供给结构、旅游营销创新等因子对乡村旅游地发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③驱动力的相互影响及主导驱动力阶段性转换推动乡村旅游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区位、住宅价格、交通环线这3个方面分析了西安城区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翁钢民  潘越  李凌雁 《经济地理》2019,39(4):207-215
景区区位条件是旅游空间行为规划的基础。针对当前主流测度模型中"非此即彼"问题,以"丝绸之路旅游带"为例,基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四大特征指数构建景区区位优势度测度模型,引入D-S证据理论对景区区位优势等级进行评价,并系统探究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丝绸之路旅游带"5A级景区区位优势等级体系呈现"结构破缺—重心偏离—波动显著"的特征;景区区位优势等级空间格局具有较高的交通指向性和中心性;不同区域景区区位优势等级差异明显,制约因子不同;景区区位优势等级空间分布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是内生因素,社会经济、交通条件是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构建了中国露营地点位数据集,对全国露营地的空间分布模式、均衡态势、空间密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并结合熵值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全国露营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露营地整体呈现集聚型空间分布格局,且露营地的空间分布集中度较高,非均衡特征明显;(2)露营地分布密度分层特征显著,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四核心—带状区—点状团”为依托的集中连片分布结构;(3)露营地空间分布格局是自然生态环境、交通区位基础、旅游休闲水平、社会人口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五大维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各影响因子对露营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具有动态差异性;(4)交通区位对露营地空间布局具有协同效应和保障效应,资源禀赋对露营地空间分布的作用表现为导向效应和杠杆效应,社会人口和经济水平对露营地空间布局的影响为重塑效应和叠加效应,疫情作用表现为催化效应。全国露营地空间分布形态存在较强的“路—景—城—人—地”的共生关系,多因子驱动使露营地呈现出“沿线、傍景、近城”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区位势及其BCM估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位要素的空间聚集形成了区位势,区位势的高低决定了厂商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而人们选择理想区位过程中对区位势的判断却受到各种区位因素的影响。BCM估计模型正是在区位因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区位势估计模型,有助于人们科学选择产业区位。  相似文献   

17.
张祥  章晴  李艳 《经济地理》2015,35(3):185-190,86
以全球酒店企业10强为研究对象,以其在国外主要分布的73个国家为样本国家,列举了影响酒店企业跨国扩张区位选择的10个主要因素,并将之分解为29个指标。采用泊松模型,对上述指标进行定量测度,发现一国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入境旅游规模、FDI规模、地缘和文化亲缘等5种因素对酒店企业跨国扩张区位选择具有根本性影响,其他因素对酒店企业跨国扩张区位选择没有显著影响。酒店企业在跨国扩张的初期,其区位选择应优先关注入境旅游规模、地缘和文化亲缘因素,在获得跨国经营的经验和技巧后,区位选择应优先关注一国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FDI规模。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区位决策因素的新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波 《经济纵横》2000,(9):46-48
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须考虑区位的选择问题 ,即选择什么样的区位才能最有效地配置资源 ,达到其获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影响区位选择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些传统因素 ,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价格及可获得性、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 ,影响区位决策的主要因素已发生了变化 ,本文对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张杰  唐根年 《经济地理》2019,39(6):118-126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依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核心—外围分析方法和条件logit模型,将浙江省90个区县分为核心区、次核心区、次边缘区和边缘区,研究1998—2013年制造业企业在省内迁移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迁移企业数量的增加,迁移活动涉及区县数量增多,促进全省企业迁移网络密度增加。但是三大核心城市仍为企业迁移活动的高发区域,其他外围城市仍为低发区域,依托核心城市形成的三大迁移板块格局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迁移活动仍具有较强的区域性。②来自四类区域的企业区位再选择偏好存在时空上的差异性。目前,次边缘区已取代核心区,成为核心区与次核心区企业再区位的首选区域。③企业迁移受多重因素的驱动和制约,浙江省制造业企业迁移与一般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出企业迁移区位再选择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转型期策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体现城市经济职能的主要方面,其企业区位选择已成为从微观视角解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途径。以西北内陆中心城市——兰州市为案例区,将生产性服务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方法分析了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企业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与集聚特征,并通过条件Logit模型探究了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空间分布经历了"集中—分散—分散式集中"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中心区域为主体,外围地区为补充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格局;②从行业集聚的变化特征来看,集聚峰值处的距离和强度分别呈现先增后减和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集聚范围不断增大,出现多个核心集聚区域。③集聚效益、基础设施、空间距离、政策规划以及技术创新环境对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区位选择起到了正向吸引作用,其中以集聚效益、政策规划以及技术创新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成为生产性服务企业进行区位选择时考虑的首要因素。④从不同行业类型来看,以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服务业为代表的传统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区位选择主要受到土地价格和基础设施因素的影响,而以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企业则更加关注备选区位的企业集聚效益和技术创新因素,同时政策规划因素也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区位选择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