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也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资源家底不清、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出让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基于城市地下空间调查评价现状和管理现状,针对开发利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地下空间资源摸底调查、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完善地下空间管理机制、规范地下空间使用权出让管理等措施,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相关的法律建设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法律建设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从1997年建设部颁布的有关地下空间的第一部部门规章开始到现在,各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已经有32部,这些法律法规涉及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产权归属、与地表的关系、开发利用规划、交易转让等各个方面。研究结论:与地下空间相关的法律建设速度很快,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覆盖范围小、法律效力低;(2)不同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内容上的冲突;(3)在一些重要内容上缺乏相关规定。因此,进一步完善需要:(1)对已有的城市地下空间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2)对涉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3)制定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稀缺,因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文章通过对新加坡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与规划的分析,认为其具有法律制度完善、规划体系科学以及管理体系综合高效等特点。建议我国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科学编制地下空间规划和加强多部门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4.
制度层面上,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立法缺失,缺乏专门具体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管理机构,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战略。建议:一是建立健全我国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管理的法律体系,从法律上明确地下空间权,建立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的专门法律,完善地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管理的法规体系;二是建立明确具体的地下空间开发专门管理机构,在该机构内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和下属机构(单位)的管辖范围和执法力度,针对各个地下空间的分支领域进行具体明确的管理;三是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总量、需求量、已开发量以及保留待开发量等数值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制定综合的城市长远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地下空间的利用概况,探究中国土地地下空间权利的立法。研究方法:基于国内外对土地空间权利规定的分析,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实行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即城市土地空间所有权应属于国家所有,集体土地空间所有权应属于农民集体所有;(2)地下空间权利的设立应遵循时间在先、权利在先的原则;(3)经营性开发的地下空间权利设立应由国家统一出让;(4)地下空间权利出让金可随深度递增而递减。研究结论:中国应加快土地空间权利的立法工作,出台地下空间权利专门的法律法规,以解决土地空间交叉使用带来的矛盾争端,促进土地空间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空间逐渐成为新的战略资源,其用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从地下空间用地价值认知、规划管理、法律规定及部门监管现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地下空间用地无序管理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地下空间用地监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立法滞后,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土地权属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根据原有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来管理城市地上地下土地权利,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对西安市城市地上地下土地权属的调查和对城市地上地下土地权属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全面分析了西安市城市地上地下土地权属管理现状特点及土地权属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有巨大资源利用潜力,各地都在开展规范地下车位开发管理和确权登记工作的探索。在开发管理和确权登记方面,各地的法律政策、技术指导、租售转让的做法差异较大,也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本文通过对北京等9个城市地下车位开发管理及确权登记的做法进行梳理和对比,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类别地下空间的物品属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其权利结构,为完善地下空间利用立法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地下空间在功能区分和时间维度上呈公共物品到私人物品的连续性特点,地下空间权利内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地上权和役权)。研究结论: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入空间权制度,建立完善的地下空间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针对国际城市土地研究的新领域——地下空间资源定量评价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一套实用型评价模式定量分析地下空间潜在资源量。研究方法:采用"加测特尔菲法"确定地下空间资源量评价的影响因子,并利用3D-GIS技术实现因子三维建模,进而通过布尔减法获取城市地下空间的潜在资源量。研究结论:北京中心城区实证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式可有效地估算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为城市立体用地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用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优化空间形态竖向开发,不仅是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也是建设紧凑型城市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问题愈受关注。事实上,近几年,许多地方都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一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较好的典型案例。如:上海世博园采取地下地上统一设计、地下空间统一建设的开发策略,地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国近些年关于劳动立法出台比较多,完善比较快。但相关法规条文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法律责任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冲突问题、工种问题、霸王条款滋生问题、时效问题及前置程序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虽然我国近些年关于劳动立法出台比较多,完善比较快.但相关法规条文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法律责任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冲突问题、工种问题、霸王条款滋生问题、时效问题及前置程序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地下空间开发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思考,寻找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地下空间量工发利用为时不长的国土资源,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重要空间。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开展了地下这间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当前我国地下空间资源的规划和利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和传统村落概念解读开始,全面梳理了国家级、河南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情况及2014-2018年中央财政补贴和省级财政补贴情况,回顾近10年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活态保护概念,从法律法规、创新机制、激活资源、全域旅游、互联网+等方面提出全方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建筑技术的提高,使得我国土地利用“立体化”现象越来越普遍,而现行法律法规反应相对滞后,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缺少相应的保障。本栏目选发两篇文章,一篇探讨如何拓展宗地概念,使之及于土地上空和地下;一篇从设定城市地下空间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角度探讨加强城市土地空间利用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空间资源之一,具有占地少、容量大和温度稳定性、隔离性、防护性能好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对于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建设节地型城市具有积极作用. 南昌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近年来,南昌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昌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坚持控总量、稳增量、挤存量、放流量的前提下,必须进一步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2013年初,国土资源部在部署全年工作时,强调要推进城市立体开发,保障城市合理用地需求.因此,如何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土地资源,加强地下空间土地资源管理,是摆在南昌市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济南市为例,阐述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现状,指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科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地下管线正常运转,必须完善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管理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20.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原则和立法准则,政治属性是立法工作的第一属性。立法践行"党的领导"原则,"把党的领导融入法律制度",体现在立法工作和实际操作的诸多方面:党领导和控制立法项目的确定和启动;立法以党的组织机构作为工作核心主体,展开起草、修改和协商等工作程序;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需要以党的精神、理念和主张作为基本依循来明确立法理念、目的和制度设计;立法将"党言党语"转化为"法言法语",形成条款内容;立法以各种规范形式明确表述和保障"党的领导"。通过立法机制、程序和法文本,体现党对法律制度的领导力和法律制度对"党的领导"的融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