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用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优化空间形态竖向开发,不仅是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也是建设紧凑型城市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问题愈受关注。事实上,近几年,许多地方都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一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较好的典型案例。如:上海世博园采取地下地上统一设计、地下空间统一建设的开发策略,地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地下空间的利用概况,探究中国土地地下空间权利的立法。研究方法:基于国内外对土地空间权利规定的分析,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实行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即城市土地空间所有权应属于国家所有,集体土地空间所有权应属于农民集体所有;(2)地下空间权利的设立应遵循时间在先、权利在先的原则;(3)经营性开发的地下空间权利设立应由国家统一出让;(4)地下空间权利出让金可随深度递增而递减。研究结论:中国应加快土地空间权利的立法工作,出台地下空间权利专门的法律法规,以解决土地空间交叉使用带来的矛盾争端,促进土地空间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分析并量化地下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性价值,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外部性价值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服务重置成本法、归纳演绎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1)以SDGs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资产”和“城市地下空间服务”的概念及外部性价值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服务重置成本法的货币化评估方法框架;(2)提出了基于外部性价值评估的地下空间规划决策及使用权价格评估方法;(3)青岛市市南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产生的正外部价值(外部效益)大于负外部性价值(外部成本),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兼顾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外部性价值评估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决策和土地管理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和评估方法为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利用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全面、合理、可行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土地的利用逐渐由平面向地上和地下空间延伸,形成垂直式的分层立体利用,空间权概念也应运而生。尽管关于土地空间权的法律制度在西方国家早已建立,但在我国至今仍不健全,且不同层面和人群对空间、空间权的概念及理论问题尚有较大争议。因此,在土地空间开发实践不断深化的当前,应加强城市土地空间权制度构建和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城市土地立体空间利用是必然趋势人类在利用土地物质的同时,也在利用土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针对国际城市土地研究的新领域——地下空间资源定量评价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一套实用型评价模式定量分析地下空间潜在资源量。研究方法:采用"加测特尔菲法"确定地下空间资源量评价的影响因子,并利用3D-GIS技术实现因子三维建模,进而通过布尔减法获取城市地下空间的潜在资源量。研究结论:北京中心城区实证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式可有效地估算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为城市立体用地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问题甲公司计划在A市进行地铁项目开发建设,是否可以取得该地下空间的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解答一、地下空间开发对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需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可供利用的土地日趋减少,为了节约利用土地,很多大城市都开始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铁的建设就是其中的典型。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现代公司开发建设地铁,首先须解决的就是土地权利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地铁项目所代表的这部分资产权属是否明晰,这也将成为未来产权顺畅流转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梳理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构建城市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框架及其演进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研究范式已经从建筑附属物范式转移到资源利用范式,并将进一步扩张到时空发展范式;(2)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演进既有不同学科之间的范式转移,也有同一学科体系下循序渐进的范式扩张;(3)新的研究范式没有完全推翻原有范式,而是体现了与原有范式的包含、继承与交叉。研究结论:地下空间研究范式符合土地科学学科的演进规律,受土地科学学科范式的指导和约束,可以采用土地科学学科理论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地下空间开发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思考,寻找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  相似文献   

9.
正节约集约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关键举措之一。武汉市从土地管理的视角出发,着力解决地下空间的价格机制、供地方式、综合利用、管理制度、权属登记等问题,推动了地下公共停车场、首义文化区地下空间、地铁上盖等项目土地使用权的公开交易。健全地下空间价格机制土地价格的形成和确定是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成功出让的必备前提。对于经营性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地下空间量工发利用为时不长的国土资源,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重要空间。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开展了地下这间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当前我国地下空间资源的规划和利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稀缺,因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文章通过对新加坡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与规划的分析,认为其具有法律制度完善、规划体系科学以及管理体系综合高效等特点。建议我国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科学编制地下空间规划和加强多部门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基于互联网地图POI数据,从功能性视角出发,构建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和潜在需求之间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基于高德地图POI数据,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从社会经济、区位条件以及利用规划三个层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度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济南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呈现空间集聚与组团特征,而地下空间需求则表现出核心—边缘的圈层分布特征,应用耦合矩阵可将城市地下空间分为优先发展区、协调发展区、优化发展区、转型发展区以及保留发展区,对不同类型的分区应采取差异化的开发策略。研究结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应充分协调现状与需求关系,强调保护性开发,进行地下空间专项分区规划,构建"点—线—面"整体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21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5年,以深圳为代表的10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以江门为代表的11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下降;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呈现由珠三角向东西两翼、粤北地区减小的趋势;从区位、经济等方面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广州市1999—2015年土地利用率、经济和人口增长的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评估、预测了未来十年广州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土地供需矛盾加剧的前景。研究发现,广州市土地已超出了自身城市承载力的范围,形势相对严峻。促进广州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发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潜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2)合理开发潜在的土地资源,有效实施旧城改造;(3)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控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空间资源之一,具有占地少、容量大和温度稳定性、隔离性、防护性能好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对于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建设节地型城市具有积极作用. 南昌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近年来,南昌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昌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坚持控总量、稳增量、挤存量、放流量的前提下,必须进一步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2013年初,国土资源部在部署全年工作时,强调要推进城市立体开发,保障城市合理用地需求.因此,如何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土地资源,加强地下空间土地资源管理,是摆在南昌市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经历一年多的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调整,自然资源管理体制逐步得到建立,实现了不同门类空间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新的时代要求充分提升国土空间的利用效率和承载能力。深圳市是典型的高度城市化地区,近年来经历了从增量扩张到存量发展的转变,土地利用模式从二维平面向三维国土空间发展,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立体化利用模式。通过对土地利用模式需要转型的认知,本文指出深圳市立体化利用模式的主要构成,针对立体化交通、地下空间开发以及三维地籍技术支持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框架体系,并详细阐述深圳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利用乌鲁木齐市近年来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市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迅速,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因此应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土地利用结构预警系统等措施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第136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这从法律上明确了地下空间的建设用地属性,为土地三维空间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土地三维空间利用特别是地表、地上的利用取得了进展,但地下空间的规范利用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用时间序列的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权重,进而分析区域和城市尺度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间特征,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异的程度较小,大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向"肇庆-惠州-中山"等外围城市不断降低,存在空间圈层结构;3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规模和人口规模的分散化发展降低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而经济增长、环境绩效和科技投入有利于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安徽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对近10年来17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SPSS软件环境下,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993-2003年,全省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渐上升,但以六安为代表的9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下降;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南高北低;从经济、人口、环境、政策方面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和差异的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