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京市土地利用系统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与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与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城市经济发展必然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实质是生产要素在空间的重新配置与组合,资金、劳力和技术都具有一定的移动性,而土地属于位置固定的生产要素,因此产业调整在空间上体现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南京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了关联分析,并提出了城市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其利用结构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和演化;而产业作为土地价值的体现形式,它的结构调整也同样影响着土地利用的变化;以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系数指标和回归分析法,探讨了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转移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产业转移与土地利用变化理论出发,构建基于区域产业转移的土地集约利用分析框架,在分析广东区域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区域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联系广东省产业转移中土地利用管理的实际,探讨产业转移和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利益和政府管制等机制,并提出基于产业转移的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利用乌鲁木齐市近年来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市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迅速,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因此应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土地利用结构预警系统等措施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索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关系的作用机制及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差异。研究方法:PVAR模型。研究结果:(1)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稳定的正向影响关系且在城镇化减速阶段影响最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随产业结构高级化呈倒“U”型趋势且在城镇化加速阶段出现负向影响。(2)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响应具有正向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城镇化的响应表现为东部为负,中、西部为正的区域差异。(3)城镇化有助于提高东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相互间的正向影响程度;而在中、西部,有助于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正向影响程度。研究结论: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土地利用政策应充分兼顾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区域特点,提高城镇化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实现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平谷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交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节约集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保障服务首都北京功能和平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平谷区土地利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徐州市资源条件变化与产业转型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准确掌握徐州市的土地利用情况对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2010年和2020年2个时期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数量和结构综合分析10年来徐州市土地利用/覆盖(LUC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徐州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人造地表。随着城市扩张,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人造地表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也以耕地向人造地表转移为主,人造地表和水体在土地覆盖转移比例中占较大比例。空间变化区域以徐州市主城区为主。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重要环节,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趋势预测,是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保障。本文选取甘肃省景泰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期Landsat-TM/ETM、Landsat 8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通过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发展趋势、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景泰县土地利用整体动态度变化速率较快,耕地、林地、其他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六种地类产生转移的面积占其总面积的6.01%,其他草地为主要的转出型地类,建设用地为转入型,增幅较明显。(2)通过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建设用地集中点由北向南部兰州经济圈转移,自然因素影响下北部水域面积小幅减少,耕地与林地无明显变化,其他草地继续为转出型地类。研究表明FLUS模型预测土地利用格局符合景泰县实际情况,方法切实可行,是开展土地利用变化预测较好的方法,研究结果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定土地管理政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基于POI数据开展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新路径。研究方法:空间格局分析、半方差函数、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总体偏低;(2)土地利用功能混合度总体上低于土地利用结构混合度;(3)土地利用混合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递减,呈辐射状分布,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4)土地利用混合度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带状异向性;(5)土地利用混合度与人口密度、公交站点数量、到铁路和到钱塘江的距离以及规划用地管制分区级别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一产业比重、到地铁的距离、到公路的距离以及到西湖的距离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规划层面,应加强将土地混合利用理念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治理层面,应建立土地混合利用空间差异化管理和空间联动管理等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基于三山区2001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S分析三山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表明:三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例最大;各用地类型间相互转化,城镇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耕地变化速率较快;交通用地比例较小,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增加,斑块形状不规则,相似性变小,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各用地类型在全区内分布逐渐均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结构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介绍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偏离度指标对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结构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协调性对中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结构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的好坏对中国林业经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选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相关系数四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发展协调性较差。林业第一产业与其就业协调度的相关性弱,表明第一产业发展中缺乏足够的动力,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未解决的现象;林业第二产业中岗位与人才不匹配,技术人才缺乏,吸纳就业能力有待增强;林业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较多且其产值增长迅速,吸纳劳动力潜力巨大。基于此,提出三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目的: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国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采用典型多元相关分析与二元相关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1991—2001年间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建设用地比重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呈正比,与人均粮食和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成反比;耕地比重与人均粮食和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正比;牧草地比重与经济密度和人均粮食成反比,上述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甚至极显著水平。研究结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利用这种相关关系,有助于加强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是制约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阿克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但是与全疆相比,差别还比较大,2006年人均GDP为8471元,低于全疆的平均水平(15000元),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根据阿克苏地区14个行业部门2000年和2006年的在业人口数量,采用Shift-share分析法,对该区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找出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基本对策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改善新兴产业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股权结构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作用,利用市场手段控制经营者;优化股权结构,改变我国上市公司国家股高度集中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目的:把握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互动规律,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指数分析法和复合指标法。研究结果: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的结构关系、均量关系和复合关系,从一定视角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1)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存在紧密相关性并呈同步增减变化趋势;(2)人均用地与人均GDP呈同步增长趋势,但人均用地增幅较大;(3)单位产值占地率是评价用地面积与产业产值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统计法、实证分析法分析武汉城市圈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根据分析的结果,将武汉城市圈的城市根据其产业结构特点分为3类,最后总结出了处于3种发展阶段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点,从而为制定土地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综合结构效益分析,对南通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剖析,分析影响其产业结构发展的因素,评价南通市经济产业结构优劣及潜在发展能力,据此进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确定南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1)南通市现有的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诸多不合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题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与就业人口比重...  相似文献   

19.
1938年5月,由于福州、厦门沦陷,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由此引起闽中乡村社区激烈的社会变动,进一步改变了士绅阶层的生存状态以及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三四十年代的闽中乡村依然处于典型的农耕社会,各种权力关系都是围绕着社会资源的占有与分配展开的。在国家、宗族与乡绅的冲突与互动中,国家行政权力不断渗透,旧士绅权利进一步削弱,新士绅逐渐兴起。这一切都说明,文化网络是地方社会中获取权威和其他利益的源泉,占有它就意味着获得某种支配权、控制权。谁掌握着决定权力分配的社会资源,谁就获得权力,谁就获得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广州市白云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有关规划控制指标,运用弹性规划的理论,建立灰色线性数学模型求解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最后,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效益相互协调的情况下,通过综合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并在实施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