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目的:揭示近年中国城市人口与建成区土地面积规模的发展特征。研究方法:在面板数据中运用分形理论的城市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和异速生长模型,对中国设市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以城区人口规模和建成区土地面积作为衡量城市规模的指标,其规模分布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且模型拟合判定系数均在0.93—0.96之间,证明拟合优度较好;(2)在剔除人口为10万的临界值以下城市后发现人口—建成区土地面积异速生长标度指数b均在0.85以上,表明中国城市处于正异速生长阶段;(3)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过大,人口数量基本饱和,应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研究结论:在城市化进程中,应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实证分析和定量模拟土地城市化过程的波纹扩散规律,为理解土地城市化过程,认识城市发展阶段、空间结构以及开展城市空间扩张模拟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法:基于中国234个地级市1990—2019年不透水面数据,采用圈层梯度分析法研究增量城市土地密度分布特征,验证土地城市化过程的波纹扩散规律,并选择高斯函数进行定量模拟。研究结果:(1)不同规模城市其土地城市化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波纹扩散特征,高斯模型拟合精度R2均值达到0.88;(2)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其土地城市化速度越快,空间分布也更为分散;(3)基于土地城市化过程的高斯拟合模型能较好地推导城市土地分布的宏观梯度递减模式,推导结果与观测结果相关性达到0.91(R2均值)。研究结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其土地城市化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波纹扩散规律,且可用高斯模型进行定量化表达和分析,这一规律是对既有城市空间理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基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研究思路,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方法和障碍度模型,分析咸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6年咸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经历了"较粗放—临界集约—较集约"的演变历程,201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等级为"较集约",但集约水平不高;经济水平、生态响应和环境质量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单位面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单位面积废气排放量、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等是制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改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呼和浩特市市区为例,结合2001-2016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调查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数据,分别对SD模型和SD-MOP集成模型的基于基准、粗放及集约利用等三种情景模式下的2001-2040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模拟仿真,并对两种模型间的不同情景下用地面积仿真结果作对比和择优。结果表明:(1)SD模型的仿真结果中三种情景约束下用地面积占比的平均年增率最大的用地类型是特殊用地,年增率平均值达到16.316%,其中集约利用情景下的年均增率值最大;(2)SD-MOP模型的不同情景仿真结果中用地面积占比年增率平均值最大的用地类为商服用地,即达到50.390%,且集约利用情景下其年均增率值最大;(3)不同情景下SD-MOP模型的用地预测总面积年增率均要高于同一情景下SD模型对应值,且基于基准、粗放和集约情景下分别高出0.439%、1.790%和2.047%。结合城市聚集经济原理和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宜选择集约利用情景下基于SD-MOP模型的仿真方案为最佳情景仿真方案。  相似文献   

5.
经济承载力正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根本因素。用经济总量定义城市经济承载力,基于Eviews6.0软件,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自相关检验以及异方差检验来确定大连市1990~2012年土地指标的可靠性;利用多元回归和二元二次方回归分析拟合方程,运用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测算出大连市国内生产总值的上限值为23986.1956亿元,并对此模型方法的优劣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评价西安城市土地经济利用效率情况,本文以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为指导,以模型为基础,研究依据效率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问题,从而对西安近13年来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评价指标的选取、确定及纵向比较表明,西安土地利用经济效率总体水平比较高。此外,通过DEA评价与分析,结合西安的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提出从数据统计分析的模型建立,土地权属性质、土地使用权类型、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系统,部门、行业及不同经济类型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系统,按行政隶属关系的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系统,城镇土地资产量统计系统,建筑状况统计系统,环境分析数据统计系统,城市用地历史演变数据统计系统,开发潜力分析数据统计系统,综合分析数据统计系统等方面,对城镇土地利用数据统计进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究城市蔓延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及现实效应,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在解析理论机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全球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城市土地面积和人口特征,测算27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1—2018年的城市蔓延指数,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城市蔓延通过“借用规模”和“聚集阴影”两条路径对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产生积极与消极影响;总体上中国城市蔓延不利于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相邻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影响效应在4大地区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应适当调控城市蔓延现象并注重地区差异与空间关联性,坚持紧凑性土地开发利用,增强城市生态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低碳经济理念构建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定权聚类评估方法和比较分析法测度并对比分析低碳经济理念和传统理念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经济理念对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城市住宅区土地合理集约利用;测度结果的对比反映了传统理念下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本文将政府间竞争划分为财政竞争和引资竞争,比较两者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影响的大小,分析政府间竞争与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基于2003—2016年全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财政竞争和引资竞争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财政竞争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具有正向效应,提高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1.61%;引资竞争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具有负向效应,降低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12.51%;政府间竞争总体上降低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10.90%。时间趋势表明,政府间竞争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抑制作用呈现波动下降的状态。研究结论:政府间竞争降低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与生态化协调性的内涵及机理,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典型相关分析、协调性评价模型。研究结果:通过构建协调性评价模型,发现全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和生态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13年后土地利用生态化水平滞后于集约化水平;11个城市各时序阶段上的空间异质性明显,2016年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的占82%,舟山市的协调发展度全省最高为0.83。研究结论:浙江省城市土地政策的制定要兼顾土地利用的集约化与生态化特征,严控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还要研究各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情况,重视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scribes micro‐economic models of land use change applicable to the rural‐urban interface in the US. Use of a spatially explicit micro‐level modelling approach permits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patterns of land use as the aggregate outcomes of many, disparate individual land use decisions distributed across space. In contrast to the models featured by Nelson and Geoghegan, we focus on models that require spatially articulated data on parcel‐level land use changes through time. In characterising the spatially disaggregated models, we highlight issues uniquely related to the management and generation of spatial data and the estimation of micro‐level spatial models.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响应关系进行评价。[方法]基于武汉城市圈内不同城市的城镇化和土地集约利用数据,构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响应关系的变量序列,并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VAR模型的拟合度(R~20.90)较高,能反映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武汉城市圈内武汉和黄冈等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城镇化的冲击对土地集约利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是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持续提高的主要动力;对于潜江等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效应相对较弱,而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较明显。[结论]武汉城市圈内的大城市可通过推进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双轮驱动,达到两者的协调发展,而小城市通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来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以期为促进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省为例,根据其14个地州市2000-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有关社会经济数据,从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八年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甘肃省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研究湖北省12个城市2002 — 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DPSIR模型和主成份分析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明显,沿长江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聚集带,而鄂西北、鄂东南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2002 — 2006年间,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均有所提高,但差异明显。研究结论:基于DPSIR模型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主观性影响,解释各指标体系之间的相关性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关系,揭示出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间、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索按语义级别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进行自动化图斑综合的新方法。研究方法:在ArcGIS 10中构建模型、制作模型工具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制定了图斑综合原则,利用模型构建器、Python脚本语言和一系列地理处理工具构建了模型并制作了模型工具;实现了按语义级别进行自动化的图斑综合:按属性挑选小图斑的合并对象时,在与小图斑所属行政区相同的前提下,遵循土地规划地类、土地用途区类型、建设用地管制区类型的先后顺序。研究结论: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且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各种基础设施在关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探讨关中小城市土地利用的前景。研究方法:计量检验。研究结论:充分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但是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本文搜集关中小城市基础设施相关数据,通过计量检验发现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道路建设对关中小城市经济增长有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关中特殊的水资源约束下,自来水供给水平的提升却对经济增长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增长是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保证,本文的检验结果对于关中小城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维度为支点,从多角度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年份作为研究时点,运用改进熵值法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及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空间显化;通过Geo DA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三级阶梯差异特征。(2)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但呈上升态势;同一研究时点各城市间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较大;耦合协调水平在时空分异中明显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是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3)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呈现出负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且空间布局向节点城市聚类特征明显;研究时段内出现显著聚集类型的城市只有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市。[结论]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受经济、社会、环境等复杂作用机理影响具有不同时空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究全国大陆31个省(市、区)2000—2019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变化特征,考察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核密度法、趋势面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9年,全国各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范围由0.408~3.976缩小到 0.353~2.046,全国、东部、中部、西南和西北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值均呈下降趋势,东北地区均高于全国水平且呈上升趋势;(2)31个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多个年份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效率高值区分布由西南方逐渐变为东北方向;(3)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均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产生影响,但影响方向和程度在不同年份、不同区域有差异。研究结论:当前全国大部分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分布不均,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政府应强化相关政策工具应用、探索区域差异化路径、推动农户流转耕地和促进耕地规模经营,助推各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城市基准地价合理性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目的:考察分析北京市等32个大中城市间基准地价与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联系及其与之相关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方法:逐步回归和序列化比较.研究结果:针对城市基准地价相对独立的特点,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揭示影响不同类型城市基准地价的敏感性因子及其规律,判别可比性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的基准地价水平是否合理及具有区域可比性.研究结论:为解决区域基准地价平衡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宏观统计依据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