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采取工程手段对建设占用耕地的优质耕作层进行剥离,并将其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的表层覆土、中低产田土壤改良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做法,可以在各类建设不可避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实现耕作层资源生态循环利用,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对于耕地资源较为稀缺、耕地后备资源少、土壤条件差的地区,要保障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双平衡,实施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是可行的好办法。从经济效益看,耕地质量提升后,会带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福清市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福清市自2016年列入福州市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以来,根据上级的政策和技术规范,参考了一些学者的研究和已开展地区的经验,制定了工作方案,在实践中对剥离利用方式、范围、空间配置、组织实施、成本分析、资金筹措、经济效益、效果评价进行了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促进了全市耕地占补数量、质量的双平衡,对其他地区开展这项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表土剥离技术启蒙与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表土剥离技术在我国的启蒙及发展历程,明晰表土剥离技术内涵的发展与演变,探讨表土剥离技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丰富表土剥离技术视野,促进表土剥离技术应用的发展与完善。[方法]文章采用了文献法、归纳法及比较法。从表土剥离技术、利用方向及时空配置3个方向,表土剥离内涵、技术体系、成本收益、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区域调配6个方面进行表土剥离相关问题的综述与探讨。[结果](1)表土剥离的内涵在发生着深刻转变;(2)表土剥离应用的技术规范不断完善;(3)针对表土剥离成本收益的探讨较片面;(4)在土壤改良中缺乏耕层厚度与作物产量的定量分析;(5)表土剥离区域调配理论还需完善。[结论]以后可能的研究重点:(1)省级区域间宏观上的剥离表土调配利用研究;(2)表土剥离适宜运输距离研究;(3)耕层增厚与耕地产能关系研究;(4)土壤改良项目成果后评价研究;(5)表土剥离项目成本收益及生态社会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出分不同pH、不同地类对重金属超标耕地安全利用评价思路,并以A镇为例探讨了以地类转换、作物调整、园艺措施或其他适当的修复措施以及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等措施为途径的优化配置方案。[方法]文章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分不同pH值、水田、旱地、菜地对重金属镉超标耕地进行安全利用评价,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得到整个研究区镉含量空间分布图。基于安全利用评价结果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不同pH值探讨了以地类转换、作物调整、园艺措施或其他适当的修复措施以及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等措施为途径的优化配置方案。[结果]通过进一步分析评价结果空间分布特征发现A镇土壤大部分无污染,其中镉严重污染的水田土壤面积大于旱地土壤面积,空间分布主要受当地人为活动影响。[结论]优化配置方案有效降低了镉超标耕地的相对污染程度和重金属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土壤墒情监测对于科学灌溉、抗旱资源调配均意义重大,文章针对全国范围墒情监测中由于监测点数据少、分布不均及数据点之间关系松散等导致的空间估计效果较差的问题,对全国范围的土壤墒情空间分布规律与空间估计方法展开研究。采用适用于分层异质性表面进行空间估计的三明治估计方法,以全国县域土壤墒情监测数据为采样数据,以全国降水栅格数据与土壤分类数据作为分区数据,以县行政区作为报告单元,实现土壤墒情监测点数据到面数据的上推。采用交叉验证方法对三明治估计效果进行验证,并与距离反比、克吕金、自然临近点和样条4种常规插值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明治估计的误差均值为1.66%,误差标准差为25.16%,墒情等级估计准确率为60.7%;与其它对比方法相比,三明治估计的结果在误差均值与误差标准差上并没有表现更好,三明治估计的误差均值小于样条插值方法但大于其它方法,误差标准差与距离反比、克吕金及自然临近点方法接近。总体来看,三明治估计能够获得与一般插值方法类似的估计效果,但是由于其更符合土壤墒情空间分布以及采样数据情况,因此其结果更可靠和易于解释,能更好地满足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的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县域尺度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武陵山区作为贫困连片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及生态脆弱区,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精准扶贫等方面意义重大。[方法]文章基于GIS平台,采用熵权法,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通过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评价耕地综合质量,再借助OpenGeoda软件对耕地综合质量结果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基于生态安全约束条件对初步划定结果进行优化,得到最终划定结果。[结果](1)基于耕地质量条件的划定,满足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一般适宜并且聚集度为HH、HL、LH聚集的农田与现有基本农田叠加分为保留、调入与调出3类,耕地质量划定面积为5.266 350万hm~2;(2)基于生态安全条件的优化,剔除土壤污染超标缓冲区、生态红线区内农田,最终优化面积为5.170 996万hm~2。[结论]研究结果遵循了优质、聚集和稳定的思路,能为武陵山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运用网格化技术和综合评价法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类型区,为创新县域尺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方法和技术体系,协调耕地保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支撑。[方法]文章以宜兴市为实证研究区,将城镇周边区域网格化,选取综合等别、距城镇和可建设占用区的距离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约束划入区。同时,根据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修订耕地利用等,得到耕地综合等,然后以耕地距离城镇、交通干线的距离和空间连片度作为评价指标,对耕地进行立地条件评价并划分等级,最后将约束划入区以外的耕地以综合等-立地条件的形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区。[结果](1)城镇外延区被划分为1.232 0万个100m×100m的网格评价单元,在网格环境下,纳入约束划入区的耕地面积5 170.33hm~2,占全部耕地的9.65%;(2)耕地利用等修订后得到的综合等与利用等相比,耕地等别依然集中在4、5等,受重金属污染区影响出现了8等耕地;(3)约束划入区外的耕地被划分为优先划入区、适宜划入区及整治划入区,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21.16%、40.52%及28.67%。[结论]通过网格化确定的约束划入型主要分布在规划选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与城镇主要发展方向一致,既满足了城镇连片发展的需求,也实现了对城镇周边优质耕地优先保护;优先划入型分布在城镇周边或交通干线沿线,区位条件优越,且耕地质量高;适宜划入型在立地条件或综合等方面有较大发展潜力,可通过整治措施提升其质量水平;整治划入型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综合等别较低且立地条件较差,在经过差别化的土地整治后可作为入选永久基本农田的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视角识别庄河市国土综合整治关键区域并针对性地实施保护策略,避免整治过程中对景观连通性和完整性的破坏,为生态型国土综合整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MSPA、连接度分析、成本距离分析、空间句法。研究结果:(1)从空间结构和生态功能两方面综合选取生态源地可以兼顾连通性与生态价值,空间句法的引用则对于源地及廊道的优先级确定提供了有益的补充。(2)庄河境内生态源地共计18个,面积达558.11 km2,北部山区的主要类型为林地,南部平原地区则以湿地为主;(3)生态廊道达653.67 km,由南向北逐渐复杂化、网格化,连通性逐渐增强;(4)国土综合整治关键区域中,未利用地避免开发面积5.66 km2,建设用地需减量化11.05 km2,采矿废弃地优先治理区达80.55 hm2,生态障碍点共计6处。研究结论:从生态安全格局视角出发,识别国土综合整治关键区并提出对应策略,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生态流阻隔、生态孤岛等问题,为生态型国土综合整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当前空间规划的实施提供支撑,未来需探讨海陆统筹的国土整治与修复。  相似文献   

9.
核心提示高品质创新载体是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创新型产业用地是高品质创新载体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以成都为例,在分析沿海城市创新型产业用地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创新载体用地准入、供应等管理机制优化的策略。项目内确实无法配建人才公寓和租赁性住房,可在项目辐射的合理半径内进行配置,增加住房供给优先满足科创人群的住房需求,实现产城融合、功能复合、职住一体。降低用地成本,提升政策吸引力。通过弹性供地方式降低用地成本、提高项目的转让分割比例、降低分割单位面积等措施,提升政策的吸引力。首先,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采用弹性供地的方式降低初始拿地的成本,无论是M0还是A36,都优先安排20年的出让时限;其次,提高M0和A36项目用房的分割转让比例至50%,同时采用双控25%来严格规范分割转让行为,即允许25%直接分给转让,剩余25%采用先租后让方式,在承租企业达到约定税收、研发投入等准入条件后方能进行分割转让,且受让方取得不动产权证后5年内不能进行二次转让,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拿地积极性,也可以防止产业项目房地产化;最后,将M0和A36的最小分割单位面积降低至300平方米,有利于项目企业快速回笼资金,提升政策的吸引力。严格实行准入管理,强化用地监管措施。笔者建议,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准入管理,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单位用地税收、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比、研发人员与从业人员比、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等重要指标都明确写入出让文件。同时,建立分阶段的履约考核机制,在建成投产阶段,强化竣工时间、投产时间、投资强度等的考核;在生产经营阶段,强化物业自持率、产出效率、财政贡献、环保节能等的考核。最后,强化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处置手段,如没收开发主体支付的履约保证金、停止剩余未分割转让部分进行分割转让和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将开发主体列入失信"黑名单"不得参与土地竞拍、直接无偿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地准入和履约监管的严格要求,可以进一步缩小创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套利空间,依托创新型产业用地的管理和开发将更加精细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10.
矿业活动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有价值矿产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矿业废弃物,矿业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会带来地表水污染、土壤溶蚀、地表景观遭到破坏、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四川省宜宾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研究区煤炭固体废弃物生产与处理情况进行模型构建与情景假设,对煤炭固体废弃物、废石与煤灰渣在环境型情景、当前型情景和能源型情景下的保有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2017年煤炭固体废弃物保有量约是2005年的10倍,短期内煤炭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能力仍无法满足开采量快速增长的要求。废石处理方面,废石处理能力也有较大提升,煤炭剥采比有减小的趋势,但不明显。煤灰渣处理方面,未来几年,煤灰渣处理将有大幅度提高,环境型情境下的处理比率比当前情境下的处理比率高。同时,将系统动力学理论应用于煤炭开采与使用领域,通过算法对整个系统进行模拟,可得到良好且比较客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耕地表土层的土壤肥力很高,是耕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如果失去了耕地表土层,将永久地失去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耕地表土剥离是改善土体构型、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采取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及前期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对江西省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的技术逐步展开研究。文章首先对表土剥离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结合江西省建设占用耕地的实际情况,归纳了需要进行耕地表土剥离的类型有4种;然后,分析了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的3种工艺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在进行耕地表土剥离时应注意的3种事项;最后,探讨了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后的4种表土回填方式。该研究可以为江西省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工作的胜利实施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也可以为全国其他省、市进行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提供与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Land consolid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t has currentl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 and well-organized human activities in China.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ALC) will change land use patterns, vegetation coverage, as well a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through a series of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measures that in turn affect the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of ecosyst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ALC on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in the Hilly Region of Southeast China based on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ALC improved the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of cultivated land; (2) variations in the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were strongly related to rainfall, slope, area of newly converted cultivated land, earth volume of land leveling, earth volume of topsoil stripping and backfilling, reconstructed farm roads, newly built production roads, length of new irrigation systems, newly built drainage systems, number of new dams, and newly built revetments; (3) the newly established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used in this paper could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factors. This study will help research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and management and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ing as well a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olicymakers as they put forward new land management policies.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2019年2月份实时监测的商业地价数据,在分析南昌市中心城区商业地价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以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索驱动商业地价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方法:半变异函数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研究结果:(1)南昌市商业地价均价约10 000元/m~2,属于典型的单中心圈层结构,地价具有空间连续性与非平稳性的特点;(2)南昌市商业地价具有空间相关性且空间相关范围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3)人口密度和公交车站数量显著影响商业地价,公交车站数量对商业地价的增值作用最为明显;(4)通过手机信令反映的实时人流量是驱动商业地价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商业地价对城市资源配置与发展规划具有指示作用,应根据商业地价的空间特征和驱动因素并借助大数据分析,制定差别化的城市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利用偏移份额模型研究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为区域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偏移—份额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偏移份额比在空间上差异巨大;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属于增长性结构,农村居民点用地、特殊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属于衰退性结构;各地对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竞争优势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究结论: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及其空间差异性是由区域经济要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偏移—份额模型将区域空间和建设用地结构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一段时期内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和空间配置特征。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利用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发挥土地利用规划配置土地要素的关键基础和完善土地利用结构的核心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优化土地供应的数量、空间和时序结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研究结果:在系统论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协调、有序和系统三个视角出发,从数量角度提高土地利用供求的匹配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从空间角度统筹各类横向规划布局和各级主体纵向行政尺度,从时序角度协调规划的机动弹性、细节空间和地类动态变更机制。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协调的系统观、有序的系统观和动态的系统观,着重对土地利用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时序关系进行调整,形成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佛冈县城乡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农村居民点规划、整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根据影响居民点空间布局因素的限制程度,应用ArcGIS各功能,结合相关分析、统计分析等编制城乡居民点用地综合限制等级图;从土地规划需要和佛冈县实际情况出发,将佛冈县划分为5类可转为居民点用地的优先等级区;应用城乡居民点用地优先等级区,结合人口和人均用地状况,对居民点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研究结果:确定了佛冈县2020年各镇城乡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研究结论:佛冈县2020年各镇用地扩展方式和途径不尽相同;各地区在编制和应用居民点综合限制等级图时,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各限制因子及其权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会城市地价空间变化实证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借鉴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理论,分析中国省会级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特征,探讨影响中国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的因素,地价空间变化曲线及其优化土地利用模式。研究方法:采用昆明市2001—2005年的实际交易地价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结果:随距市中心距离增加,地价呈逐步衰减的趋势,但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和方位差异。地价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其次是商业中心分布、城市公用设施和自然条件等。研究结论:昆明市地价空间变化实证研究表明,经过10余年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地价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已发挥作用,省级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基本符合阿朗索空间结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时空配置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城市发展的时空配置,为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规划、整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构建居民点用地的综合限制程度评价系统和居民点用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对比分析法评价居民点用地空间稳定程度。研究结果:北京市稳定、相对稳定和不稳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占全区居民点面积的26.23%、33.89%、39.88%,结合各区县功能定位对居民点整理在空间上做了布局规划,针对不同目标对居民点整理做了时序探讨,可为居民点整理的时空配置提供参考。研究结论:研究发达地区居民点整理的时空配置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