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相当不合理,城市中心区大多被工业、政府机关、学校等占据,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行业,却往往难以获得相应区位的土地.因此,如何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并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最终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3-2008年的统计资料,在分析滨州市产业结构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山东省为参照系,全面剖析了滨州市三次产业结构现状,结果显示:滨州市三次产业发展较为顺利,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一般规律,但夕阳产业的比重过大;三次产业的竞争能力相对较强,但第一产业的竞争能力在减弱;第二产业的贡献能力最强,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针对上述特征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傅泽平 《农村经济》2003,(12):35-37
目前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过渡时期。在这一转型时期 ,应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方向 ,在不断优化农村工业结构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使工农业协调发展 ,促使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农村经济由落后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一、西部农村工业优化升级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 (Petty—Calrk’sLaw) ,随着一国工业化的发展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 ,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 ,劳动力便…  相似文献   

4.
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又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庸俗经济学家替剥削阶级恣意掠夺土地肥力进行辩护所虚构的一种经济理论。其基本论点是:由于大自然的吝啬,人们在利用土地作为种植农作物的基本生产资料时,必然使其肥力越用越瘦;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的收益也会依次递减。认为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这个“规律”的荒诞性 英国庸俗经济学家托·罗·马尔萨斯,为了虚构这个规律,竟把30年前法国重农学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究城市土地供给错配的典型特征,明晰城市土地供给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提升土地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经验证据。研究方法:从土地供给过度与供给不足视角解析城市土地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通过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构建城市土地供给错配指数,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1)中国城市土地供给错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地区、城市规模、人口流动方向分别呈现出“东少西多”“阶梯递减”“逆向配置”特征。(2)城市土地供给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影响效应在不同类型城市存在异质性,城市土地供给过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作用强于土地供给不足。(3)城市土地供给过度通过创新创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双重路径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土地供给不足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对城市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应警惕土地配置过度的“经济效率”陷阱,强化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人地挂钩机制,因城施策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熵值法,STIRPAT理论模型和面板模型,构建城市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效应模型,以厘清城市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以促进区域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利用,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优化,但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性;广西柳州和来宾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边际效应乘数分别为0.46eDIFLZ和-0.04eDIFLB,其直接跟区域当年的城市产业结构竞争效应水平相关;在2003—2014年间,其边际效应乘数变化不大,柳州市落于0.61~0.67,来宾为-0.04左右;城市人口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基本不存在空间差异性。研究认为柳州市产业结构具有竞争力,产业结构竞争力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竞争力主要依赖于重工业的发展,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应加大产业结构高级化,优化第三产业生产效率和提高产业结构竞争力水平;来宾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抑制作用,产业结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粗放开发和利用,应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大力度进行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北京市民委认定的123个少数民族村(2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12个区县、54个乡镇,对其产业发展和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少数民族村产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符合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2006~201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产及一产从业人员比重下降;而三产从业人员和三产比重相对上升;由于坚持发展产业、多途径推动村庄改造、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加大政策集成等措施实施,少数民族村民致富能力得到加速发展;但仍存在远郊、近郊、城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少数民族村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组织化程度滞后等问题,据此提出了结合资源禀赋优先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创意性提升生态宜居功能等针对性对策,为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推动全市少数民族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然而,在中国,农民不愿种地,农村劳动力日渐“空心化”、老龄化以及劳动力素质下降等问题,已是普遍现象,也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问题。我们不由得发一声问:谁来种地?  相似文献   

9.
依据产业结构和租值相关理论,作者分析了广州产业结构现状及广州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城市土地整理,政府可以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集约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还可使城市土地增殖,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在对城市土地整理内涵及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土地整理的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水土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特征与轨迹。[方法]运用均方差法,选取2010—2016年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分析其土地综合承载力特征。[结果](1)总体上,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先升—降—升的动态演变特征; 经济承载力持续增长,这源于郑州市土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的演变特征。(2)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发展历程,但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层次的较高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为提高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应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三生”空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发展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结论]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快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扩容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利用276个地级市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内,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策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差别化影响,为调整土地供给策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研究方法:面板门槛模型。研究结果:(1)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以25 438.02元(2007年价)的人均GDP为门槛,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低、高两个阶段,两阶段内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策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分别表现为积极与消极影响,消极影响的大小为积极影响的1.78倍。(2)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以23 694.54元(2007年价)的人均GDP为门槛,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低、高两个阶段,两阶段内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策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别表现为积极与消极影响,两者大小基本一致。(3)全国层面上,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策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差别化影响的转变出现在2010—2011年间;城市层面上,多数城市积极影响已经转变为消极影响。研究结论: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策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差别化影响具有同步、同方向的“双同”特征,有序地推进 “两手”供地策略的市场化转型,可以最大程度获取积极影响并避免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土地利用系统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与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与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城市经济发展必然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实质是生产要素在空间的重新配置与组合,资金、劳力和技术都具有一定的移动性,而土地属于位置固定的生产要素,因此产业调整在空间上体现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南京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了关联分析,并提出了城市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究江苏省13地市2001—2016年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效益驱动力,为今后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方法:熵权TOPSIS模型,ESDA空间相关性分析,热点分析,Tobit模型。研究结果:(1)2001—2016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由0.299稳步提升到0.669,经历了"平稳—加速—平稳"的过程,实现了"低级—中级—良好"的梯度跨越;(2)各市土地利用效益"高—高""低—低"空间集聚显著,地区间差距大,出现了新一轮苏南城市圈效益热点区并逐步扩大,冷点区域已经消失;(3)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城镇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环保治理是提升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重视生态效益;同时采取苏南、苏北城市定向帮扶措施,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面向新时代要求,重新审视与厘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认知、评价标准、影响机制和优化调控等基本问题,为中国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完善和实践创新提供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推理演绎法。研究结果:(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理论认知上应由“三个阶段”转向“三个时期”;(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标准应由静态指标转向动态耦合;(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应由封闭区域转向关联传导;(4)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优化调控策略应由极限集约转向最优集约。研究结论:进入新时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上可实现“不增地,多增效”甚至“地减量,效增加”,未来相关研究应重点关注存量和减量规划中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变化特征,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改革下新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国家相关规程中的集约评价标准须结合区域发展阶段进行“匹配性”修正,政策制定要考虑区域间的“关联性”和“传导性”进行精准化设计,治理方案应按照最优集约度的“动态性”进行差异化调控。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经济发展重要载体的工业用地的供需矛盾突出,集约利用工业用地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工业用地存在利用率较低、规划不科学、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特提出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莲 《农业经济》1999,(5):24-25
一)如果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土地则是农业这个基础的基石和母岩。马克思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威廉.配第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应该说是有其道理的。因为农业之所以能够直接利用众多的植物和动物,生产出一系列诸如食品工业、饲料工业、...  相似文献   

18.
《南方农村》2004,(1):54-54
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日前致信正在浙江绍兴柯桥召开的2003年中国城镇建设发展论坛。他在信中强调,以现阶段来看,小城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三农”问题,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推进城镇化为目标,充分利用市场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土地宏观级差效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土地宏观级差效益是指因城市在一国地域分布中的差异而在经济运行中产生的收益。一般分为城市区位级差效益、城市功能级差效益和城市规模级差效益等三部分。本文对我国城市土地宏观级差效益做出了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目前阶段的一些城市经济发展问题,如土地的集约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发展战略等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讨论并检验大规模出让工业用地、限制性供给商住用地情景下土地资源配置如何影响城市经济效率。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大规模出让工业用地、限制性供给商住用地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对城市经济效率存在持续抑制作用,并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土地资源配置主要通过产业结构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对城市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其中生态环境效应发挥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改变用地评价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性对待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下经济结构服务化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