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去十年,有色地勘单位在经济运行、矿业权经营、勘查进展、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较好成绩。目前,在矿业经济持续下行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速的双重压力下,有色地勘单位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1有色地勘体制改革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2矿业权资产存量少、获取新矿业权难,维护成本高;3有色金属矿产品市场持续低迷,主营业务下滑;4"走出去"实力有限,境外资源获取难度大。有色地勘单位应对策略:1调整产业结构、拓展服务范围,实现可持续发展;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增强竞争力;3利用社会资本建立有色地勘基金,盘活矿业权资产;4联合大型矿企积极"走出去",开拓海外勘查市场。  相似文献   

2.
矿业权的简单招、拍、挂严重地损害了地勘单位的利益,也阻碍了找矿突破和政府应在探矿权市场管理中有所作为。矿业权是地勘单位实施企业化经营的生命线,各级政府要为疏通这条生命线制定和完善政策规定,切实抓好矿业权市场建设,为地勘单位实现找矿突破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地勘单位应在矿业权市场上有所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矿业权转让实践的反思,论述了新矿法实施对矿业权市场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提出地勘单位要把经营矿业权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在矿业权市场有所作为,成为矿业权市场主体,并对培育、规范矿业权市场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地勘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如何把握我国地勘市场的发展现状,应在总结一般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地勘市场主体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地勘主体体系建设的雏形已经形成。今后我国地勘市场主体建设的基本策略应是,在地勘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矿业权为依托推进现有地勘单位战略重组,优化地勘单位资本结构,更新地质勘探装备,明晰产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引进机制,重视对地质资料的保护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矿业权对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地勘单位对矿业权的管理和维护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矿业秩序尚未根本好转,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缺乏保障;二是矿业权使用制度不尽完善,地方政府难操作;三是矿业权出让流转制度不健全,弊端较多;四是地勘单位经济基础脆弱、人才缺乏、装备落后,不利于矿业权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地勘单位矿业权管理及维护的对策:一是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提高技术队伍素质;二是用好现有法律法规、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三是抢抓全球金融危机之机遇,回收矿业权;四是加强矿业权的综合研究,加大勘查投入,实行专人管理,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联系;五是重视区块整合,树立大地质观。  相似文献   

6.
用“探采融合”来表述“探采一体化”,更能反映其本质特点。我国在推进“探采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但依然面临诸如资源型企业“小、散、多”、竞争力不强,矿业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困境。拥有勘查技术优势和优质矿业权,地勘单位在资本市场完成融资只是技术问题。技术唯一性,决定了地勘单位更加具有推进实现“探采融合”的可能性。“借力”资本市场推进“探采融合”,实现矿业权进入资本市场是关键,同时必须加快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国家实施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国有地勘单位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通过厘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努力在参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实现转型发展。发展理念上做到重视地质成果价值最大化、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实施行动中注重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以资源整合为契机,以整装勘查、老矿山深部找矿等项目为切入点,以重要成矿区为工作重点;以新疆西天山、广西大瑶山勘查开发基地建设为核心,实现矿业权价值最大化,努力实现矿产勘查开发战略目标;加大矿业权获取力度,做好矿业权维护工作,盘活现有矿业权资产,实现矿业权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对2007--2012年地勘行业代表性发展数据作统计分析,总结出属地化地勘单位发展的十个特点:回归主业趋势明显;商业性勘察市场空前繁荣;工程勘察与施工业市场稳定;矿业开发收入和矿业权转让收入明显减少;资质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省级地勘基金发挥重要作用;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包袱重;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勘查施工及科研能力弱;内部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对属地化地勘单位发展的七点启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坚定发展地质勘查主业;高度重视工勘与施工市场;积极发展地质延伸产业;大力加强资质建设;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保持地勘队伍的合理规模;改革不宜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地勘单位要以实现企业化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企业化进程.文章从地勘单位关办各类企业的现状、从事行业的市场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经营人才的需求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经营的途径和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地勘企业通过入股、收购资源开发东道国企业等方式开启了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地勘企业推进国际化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跨文化管理的风险、财务风险和技术风险.通过建立风险与机会分析模型,提出了防范措施:(1)加强国际化经营的风险管理,及时对风险进行处理;(2)在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国际化风险管理体系;(3)地勘企业在实施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文化准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统计显示,我国近90%的对外贸易是通过海运实现的,航海业的快速发展使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而港口对腹地有吸引和辐射作用,腹地的发展又是港口发展的动力来源,为了实现"港城互动,港城共荣"的目标,因此探讨港口与腹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近年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纠纷案件大量发生,其中不乏当事人"恶意"起诉的案件。但因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规定与法院对宅基地相关法条强制性规定分类的不同理解,导致案例判决结果差异较大。对比学说且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将公法权益与私法权益的对比权衡作为强制性规定分类的主要标准,赋予法官在此类案件中的自由裁量权,即依据实际情况认定转让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特征由于利益主体和具体的利益内容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党的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根源性问题的解决也反映了党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初探三峡水库湿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水库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人工湿地,库长约650km,平均水面宽1 500m,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及其多功能性的特征;分析了三峡水库湿地面临的3个问题:水污染现状及新污染问题的预测、泥沙淤积及其发展态势、生物多样性危机及其增多的趋势;提出了保证三峡水库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制定三峡湿地地方性保护法、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三峡湿地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及搞好长江上游生态恢复重建等。  相似文献   

15.
从主要利益相关者看国有林场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中,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动力和阻力因素,从而完善动力机制构建;同时也利用博弈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国有林场改革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博弈关系,并根据Nash均衡策略的最优解,给出了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夯实基础创新管理 建立出租屋流动人员长效管理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国土房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起出租屋流动人员的管理机制?本文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围绕构建和谐黄埔,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效率与公平历来都是经济学界争论最多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开发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和关系入手,从理论、实践和社会主义本质等方面论述了西部开发应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渔民弱势群体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经济收入、外部风险承受能力、社会竞争力和生产生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渔民弱势群体的外部特征;从渔业自身特征、法律和制度、渔业管理措施以及渔民自身等角度剖析了渔民弱势群体的成因。在最低生活保障、减负增收、渔民权益保障、政府渔业服务机制、渔民自治合作组织、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和渔区综合福利等方面,提出了扶助渔民弱势群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林业资金违规问题的产生过程与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这一问题不可能被根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抑制,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的有效设计与完善,是抑制林业资金违规的根本途径,最后,结合我国林业资金监督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珍惜地球资源,推进尾矿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矿具有二次资源和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危害的双重特性.有效、合理地利用尾矿,实现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尤为必要.我国尾矿综合利用存在着利用率低、资源浪费、政策支持不足和缺乏科技支撑等问题.目前尾矿利用的主要途径有尾矿再选、充填矿山采空区、复垦和综合利用等.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应转变观念、加强政策支持、实施监督管理和加强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