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建立了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矢量投影的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湖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建立分级评价体系,讨论了全省17个市(州)近10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看来,湖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正在逐步增强,但土地人口承载力相对滞后;(2)湖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不稳定,鄂东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鄂西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较低,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建议:(1)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人均耕地面积;(2)注重资源与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资源承载力、自然资源承载力、自然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4个维度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模型综合评价安徽16个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安徽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合肥、黄山、池州、宣城、滁州、芜湖、六安等7个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得分大于0,其余地市得分小于0;皖中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皖北地区相对较弱,皖南地区呈现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持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协调的前提下,一定区域内的资源环境条件对人类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适宜度及规模保障程度。本文以环县为例,构建相应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该地的环境资源、人口资源和经济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目前是富余现状,经济资源承载力均高于环境资源承载力和人口资源承载力,环县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同步性,资源与经济的关联度弱,环境资源与人力资源十分不协调。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熵权TOPSI S模型对贵州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贵州省资源环境特点,构建以“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等四个维度为一级指标、包含20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如下结论:(1)贵州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不断增强趋势;(2)资源发展子系统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最低,这表明资源利用效率及可持续性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3)贵州省经济水平发展与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2017年济南市各区(县)资源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济南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等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内涵,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式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由自然系统的承载力、来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压力以及由于管理及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润滑力3个力构成;(2)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可以解构为资源的承载功能、环境要素的容纳功能以及生态要素的服务功能3个层次;(3)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需求是摸清资源环境本底条件、科学评判当前承载压力的大小等;(4)面向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4个方面的逻辑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能力与潜力之间的逻辑不清,生态要素承载力判断的逻辑缺乏,"木桶原理"复合思路与适宜性评价的逻辑矛盾,面向过去原则与面向未来预警之间的逻辑问题。研究结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只有明确评价对象,厘清评价中的逻辑问题,同时满足评价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才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7.
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探索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辅助于省级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决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必用性"、"管用性"和"好用性"要求;(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总体框架,可从资源环境禀赋、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和动态预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设计,需要选择适宜尺度,针对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如建设开发、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设定差别化指标权重。研究结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立足点是高效集聚开发和分类分级保护,基础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识别资源环境本底的"短板"要素、明确当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压力等级、实现对未来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的动态预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脱钩关系是实现地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方法]基于脱钩理论和方法,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出刻画系统间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体系,对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脱钩程度、脱钩类型及脱钩的时序变化和空间格局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滇中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历了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脱钩指数呈现出"M"型波动变化趋势、剪刀差经历"V"型变化;(2)滇中城市群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脱钩程度及时序呈现波动变化,强脱钩状态占整个研究期的37.5%,且脱钩指数均在T6(2011~2012)或T7时期(2012~2013)达到最高值,脱钩程度及空间格局呈现一定的演变趋势,以昆明和楚雄最为剧烈,曲靖和玉溪次之,而楚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结论]研究结果与滇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相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陕西省地处西北内陆腹地,其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和承载潜力是生态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集成极差变换、均方差和综合评价法,从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筛选了34个基础指标建构评价体系,运用2009—2016年的数据对省域及其省内市区的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进行评价。[结果](1)资源环境压力,陕西省整体较小,铜川市、渭南市和榆林市属于省域的高压力区,咸阳市、西安市为中等压力区,宝鸡市、延安市、商洛市、汉中市及安康市为低压力区;(2)资源环境承载力,陕西省整体较大,西安市为高值区,咸阳市、安康市、榆林市、渭南市、汉中市、宝鸡市、铜川市为中值区,延安市、商洛市为低值区;(3)西安市、安康市、宝鸡市、汉中市和商洛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处于富余状态,咸阳市和延安市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榆林市、铜川市、渭南市处于超载状态。[结论](1)环境支撑是陕西省的短板,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2)铜川市、渭南市和榆林市等需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集约型及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承载潜力最大的西安市受经济及人口压力增长因素影响,应更加注重疏解人口、产业向外转移;(3)尽管安康、宝鸡、汉中、商洛也处于富余的资源环境承载状态,但需要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打破行政单元的限制,开展基于栅格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更容易满足实际的规划需求。方法 文章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2018年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并具体分析2008—2018年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结果 (1)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空间分布格局。(2)时间维度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承载力水平始终保持在中等水平。空间格局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呈现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和高水平稳定,低和中低等级相互转变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不同,其中耕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以中等水平为主,水体和建设用地的承载力表现出高水平。结论 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且随时间波动下降,改善并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差异性管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把握要素流动下的资源环境压力转移不仅是资源管理工作也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重要议题。区域均衡发展和自然资源多元化配置加速了区域间要素流动,文章基于产业/部门视角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方法]该文运用框架分析法,对评价边界划分、要素配置方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把握当前新时代新趋势背景下要素流动性的承载力评价的基本要求,并以供需平衡法对产业/部门层面的承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当前资源要素行政和市场交叉配置下的承载力评价应在资源跨区流动最小的一个社会配置边界上进行,同时以地理边界上的"人口消费边界"界定本地化资源环境要素需求,并且以考虑出口和剔除进口的资源要素来界定其供给,这样可剥离要素流动带来的资源压力转移。[结论]该文提出了产业/部门层面的承载力评价方法,通过把握资源环境要素位置(包括资源位、经济位和生态位)。其主要策略是通过分析和测量由要素流动引起的资源当地消费,经济贡献和环境效益的变化,来捕捉该变化对承载能力的动态影响。该方法可量化经济系统中物资流动与经济发展、环境效应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新趋势下资源要素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连接资源环境要素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桥梁,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学术和行政的重视。在总结土地利用规划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融合社会经济条件、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设计了基于空间尺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并以泸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发现泸州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以下分布特点:(1)在社会经济格局、资源格局和环境格局的共同影响下,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基本格局;(2)受交通线路和水系的影响,表现出带状分布特征;(3)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市中心建设用地开发的承载力不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证明了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开展基于空间尺度量化式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必要性和合理性,为用地布局优化理论和建设用地精准布局实践的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水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承载力成为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的一个基础;通过对济南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和预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以2005—2019年西北五省区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研究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作用机理、五省区的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性的综合评价指数在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总体上向更好的状态转变,经济发展子系统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子系统在研究期内综合评价指数上升明显均大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系统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表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类型完成了从濒临失调向中级耦合转变;未来西北地区应当树立持续发展理念,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各子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文章从重庆市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及生态环境系统等3个方面考虑,选取24个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是灰色聚类分析法中划分对象类别的一种新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评价中,把重庆市2000~2009年的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状况分成劣、差、中、良、优等5个灰类进行综合聚类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09年间,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排列顺序为:2008200020092004200220032007200520062001;在2000年、2008年及2009年属于优灰类,2001年属于劣灰类,2002年、2003年、2004年及2007年属于良灰类,2006年属于差灰类,2005年属于中灰类;(2)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评价得出的结果比较客观,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对水资源子系统依赖程度较高,制约重庆市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在于年际间的干旱灾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省份,测度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权重值最高,为0424 9,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权重值最低,为0249 5。(2)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轻度超载,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3)从3个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为轻度超载; 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处于报警状态,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较明显; 基础实施承载力为轻度超载,应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结论]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协调,保证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生态遭受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由工业化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珠江地区的发展,构建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详细分析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现状,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地域分异规律和生态经济理论。[结果]共构建9个水资源承载力指标,8个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13个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标,6个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从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和城市角度构建了11个土壤环境承载力指标,并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但该地区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三废"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珠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在逐年降低,合理开发水资源也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依赖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干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研究,了解河西走廊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状况,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方法]文章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可拓综合评价法对河西走廊地区真实情景期(2003~2015年)、仿真情景期(2016~202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测评。[结果](1)2003~2015年,河西走廊地区5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武威市从强赤字承载波动上升为弱赤字承载。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从强赤字承载过渡到临界承载状态。(2)2016~2025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呈逐步上升态势,武威和张掖从临界承载逐步上升为盈余可承载,金昌和酒泉由临界承载逐渐演变为基本可承载,而嘉峪关的综合水平虽然一直处于强赤字承载,但对应的关联度已经从2016年的-0.073下降为2025年的-0.259。[结论]农业用水量比重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成为制约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