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8座设区市的面板数据,在协同视域下利用容量耦合协调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层面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莫兰指数揭示其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区域平衡性看,淮河生态经济带内部三大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东部海江河联动区、北部淮海经济区、中西部内陆崛起区递减态势;从发展充分性看,各地区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情况呈现时空一致性,但其与生态子系统的发展情况具有显著差异;从空间集聚特征看,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社会子系统空间集聚不显著,而经济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则呈现明显的正向自相关特征。基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依赖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干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研究,了解河西走廊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状况,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方法]文章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可拓综合评价法对河西走廊地区真实情景期(2003~2015年)、仿真情景期(2016~202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测评。[结果](1)2003~2015年,河西走廊地区5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武威市从强赤字承载波动上升为弱赤字承载。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从强赤字承载过渡到临界承载状态。(2)2016~2025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呈逐步上升态势,武威和张掖从临界承载逐步上升为盈余可承载,金昌和酒泉由临界承载逐渐演变为基本可承载,而嘉峪关的综合水平虽然一直处于强赤字承载,但对应的关联度已经从2016年的-0.073下降为2025年的-0.259。[结论]农业用水量比重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成为制约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水文时期水质的时空特征,为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阐明不同水文时期水质的时空特征。[结果](1)时间上,不同水质指标在各水文时期的中位值总体接近,但波动幅度差异较大;丰水期前期水质偏差而后期较好,而平水期和枯水期污染物浓度以2月、3月偏高。(2)空间上,不同水文时期的水质表现为干流较好而北侧支流较差的格局。各水文时期pH总体稳定,DO仅在丰水期时空间差异略大;不同水文时期COD_(Mn)和NH_3-N的浓度差异较大,空间分异较突出,北侧支流水系浓度较高水质偏差。(3)水质时序差异与不同水文时期降水径流的消解作用和水利工程的调节控制有关;而水质的空间差异主要受南北水系不对称且降水南多北少的水文差异和水体自净能力影响。[结论]淮河生态经济带各水文时期的水质在时间上波动差异较大,而空间上干流水质较好但北部支流水质较差,应当重点加强经济带内淮河干流北侧支流的水体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4.
构建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技五个系统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淮河经济带沿线20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沿线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潜力有待提高,各省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差别较大,江苏和安徽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较高。依据评价结果,结合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实际发展情况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卢秋月  王利  杜鹏 《山西农经》2024,(4):126-131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区域农业发展,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利用超效率MinDS模型和GWR模型测算其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探究多因素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并通过ESDA对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值有明显提高、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水平对农业绿色生产的负面影响最大,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一定条件下能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低碳农业机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状况,可为经济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2007~2016年相关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构建指标体系对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得分由2007年的-0.067增加至2016年的1.877,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利用潜力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而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则呈逐渐增大趋势。(2)经济区各地市间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西安、咸阳两地的水资源承载力得分最高,均超过1.300,但水资源承载力和开发利用潜力最小;而杨凌、铜川两地的水资源承载力得分最低,均小于-2.250,但水资源承载力和开发利用潜力则最大。(3)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水资源供需量、工农业生产用水是影响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最大。[结论]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利用潜力变小,开发利用强度增大;各地市间水资源承载力差异显著,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区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为了促进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废水处理,合理控制经济区人口容量,提高社会节水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行节水型与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究地处我国西部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特色农牧区欠发达资源富集型城市的耕地、建设用地、矿产和用水等资源的保有状态和运行情况,以应对整个区域未来转型发展需求,[方法]基于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针对新型资源型城市榆林市耕地、建设用地、矿产和用水等资源的承载力状况进行计量分析与统计评价。[结果]榆林市耕地承载力均衡,粮食可以维持人们的正常消耗,但耕地发展潜力有限;建设用地承载力因城市化进程持续扩张处于"临界超载"状态;而能源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富集盈余,能够保证足够的区域发展需求;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成为制约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基于分析评价结果,给出灵活运用土地政策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推动高端能化产业转型发展、开发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探讨城市人口适度规模,不仅可为地方政府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提供建议,还可化解生态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方法]文章以常德市及下属各区县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出2015年常德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依据生态补偿量计算生态补偿标准及人口适度规模。[结果]生态资源确实是限制常德市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德市仅有武陵区和石门县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而其余地区人口已超出自然生态承载力的范围。[结论](1)常德市总体呈生态赤字,耕地赤字是主要原因;(2)常德市应获生态补偿8. 72亿元,以林地和水域为主的地区为主要补偿对象;(3)生态承载力不足是限制常德市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常德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应当从减少生态赤字、健全补偿机制和加大补偿力度3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GA-PPE),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解决承载力评价指标权重拟定的主观性过强问题,从经济、社会、生态三系统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9—2017年的相关指标统计数据,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近九年的城市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的差异进行评价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沈阳、大连作为辽宁省两座副省级城市,其城市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在九年内均位于全省前二位;(2)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及沈阳经济区的区域发展带动下,营口、盘锦、辽阳和鞍山等城市的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在省内位居前列,并且不断提高;(3)辽西北城市的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普遍较低,位于全省末位;(4)沿海经济带中的丹东、葫芦岛及沈阳经济区中的抚顺、本溪等城市的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内其他城市有较大差距,区域承载力水平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中农业的生产功能逐渐被弱化,农业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凸显重要作用,估算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主要是参照谢高地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表,即用全国生态系统的平均服务价值来估算不同区域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这与北京的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定位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是不符合的,因此是不太恰当的。文章以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为研究目标,在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对北京市300多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进行有依据的修改,制定出更适合北京区域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单价体系,并以此表为依据测算了2013年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理论值与现实值。研究发现北京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十分巨大,文章提供了一种更符合北京生态系统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可以用于已知土地利用面积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估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湖泊水上农业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910万hm2天然湖泊中,8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由于湖泊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度富集而导致水生生态失衡的异常现象,从环境角度看,这是一种灾害;但从资源角度看,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农业资源。该研究利用“生物浮岛”技术,在武汉沙湖进行了湖泊循环农业的试验,将30种陆生和湿生植物利用“生物浮岛”技术,通过“水上花园”、“水上菜园”、“水上草原”、“水上稻田”等农业形式转移到水面栽培。试验表明,27种植物生长良好,植物产量高于陆地,而且重金属和亚硝酸盐含量均远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可以作为绿色食品或安全饲料进入市场。生物浮岛水上农业可以变“污染”为“资源”,实现农业与环保双赢,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矿业权价值评估参数值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正确选取参数值对矿业权价值评估合理与否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影响矿业权价值评估因素特征,对如何科学、合理选取可靠的参数值进行较为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4.
城镇土地定级是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评价值划分土地级。在全面收集影响高阳县城区土地级别因素资料的基础上,应用MAPGIS土地定级系统,编绘高阳县城区土地定级因素图;再应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根据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初步评定城区各类用地级别;利用土地市场交易资料测算和专家评议等多种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补充,最终确定土地级别。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对甘孜州各县市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对提升县域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建立涵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模块共计24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选取发展较快的2007—2014年为研究时段,运用极差法、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与GIS工具,对甘孜州各县市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1)全州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平均值为0. 500 8,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其中康定市得分最高,石渠县最低,县市之间呈现两级分化。(2) 2007—2014年全州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增幅0. 262 6,年均增速13. 77%,所有县市均处于上升过程,但县市之间增速不一,发展差距逐步扩大。(3)全州发展协调度平均值为0. 390 5,协调度较低,各县市均处于轻度失调或濒临失调水平。(4)发展水平、活力、协调度较高县市均集聚于州东部和南部,尤以东路片区最为典型。[结论]下一阶段需依据各县市实际,立足优势,制定实施合理的发展规划,缩小区域差异,提升综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耕地资源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忽略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文章通过对浙江省温岭市694户居民家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从耕地资源功能和环境资源价值两个角度,分析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程度;从耕地资源破坏、耕地保护责任与目的、耕地补偿标准等方面,分析公众对耕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的认知程度。研究表明,公众的耕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仍存在不足和误区;城市居民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居民。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职业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是影响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宣传力度和环保教育是提高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认知程度的首要任务。此外,还应通过完善耕地补偿机制,对农民的耕地保护行为进行补贴等方式来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苹果产业对主产区的农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研究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各生产要素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这对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文章以我国七大主产区的苹果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支撑,基于2001—2018年该区面板数据,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主产区的苹果产业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主产区的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 (1)区位熵对苹果产值的弹性为0.396,表明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2)各种生产要素中资本投入对苹果产值的弹性最大,达到0.827,体现了苹果产业的高投入特点;(3)技术溢出对苹果产值的弹性最小,为0.336,表明技术对苹果生产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4)劳动力对苹果产值的弹性为负值,表明随着产业的发展,果农逐渐用资本等要素替代劳动力。结论 苹果产业集聚增加了集聚地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促进了集聚地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升级和苹果生产技术的传播推广,推动了集聚地苹果产业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将高质量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要求。作者结合编制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运用GIS技术和相关评价体系,通过对耕地图斑的"评分"、"排序",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依据得出的决策模型划定金溪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共1 586.59hm2,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已达到上级规划下达的指标,为促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高效和深入的展开做好基础工作,也为西南丘陵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划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通过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农业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农业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农业转移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居民,促使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 87个百分点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农业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结果]农业转移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居民,拉动了投资的增长,促使土地租金、真实GDP、实际工资、家庭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的增加。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使得CPI、GDP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出现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整体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要继续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协调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推进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要不断完善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