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县级城镇经济区的划分可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通过构建中心城镇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中心城镇中心性强度,基于城市扩展断裂点理论,利用加权Voronoi图生态各中心城镇综合影响力范围,并依据各中心城镇综合影响力划分各经济区。  相似文献   

2.
土地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常规土地评价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评价数据不确定性的原因,提出了数据质量控制的对策.针对处理方法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体现主、客观信息的综合赋权法、基于Voronoi图分割的评价因子影响范围界定方法、基于最短路径和三角剖分的评价因素分值计算方法以及模型和检验相结合的土地级别聚类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岩  郑垂勇 《水利经济》2006,24(3):10-14
采用核函数主成分法(KPCA)和系统聚类法(SCA)进行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和谐社会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的特点,采用核函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广东、江苏等旅游大省进行实证分析,科学地评价了这些省份的旅游发展竞争力。研究表明:核函数主成分分析法成功地实现非线性系统的降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系统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核函数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正规就业人员的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农民工务工收入的因素,并将其与城镇户籍工人进行比较分析后表明,农民工与城镇户籍工人存在明显的收入差距,工作稳定性差、培训投入及培训机会少、城市生活成本高对农民工收入有显著影响,进而提出了提高农民工务工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因素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合理农业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的原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合理农业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江苏吴江农业产业系统结构进行了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评价我国海洋资源承载力,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004~2009年我国海洋资源的供给能力的现状、问题、主成分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海洋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克服了专家打分法的缺陷,更为客观地评价出了我国海洋资源承载力近年来的变化趋势,为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结合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契机对中国段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搜集11个主要地级市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投影寻踪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衡量,对计算所得的主成分得分和投影值-AHP-PP评价指数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城市的旅游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综合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方面,对荆州市农村综合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了荆州市农村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反映内蒙古文化产业投入与产出若干指标中,提取出投入主成分和产出主成分,然后对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效率不高,发展也不平衡,存在投入与产出不相匹配情况。要想取得快速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新丰县空间数据库对其农业产业现状、土地利用和规划用途等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多因素主成分分析法对县域生态农业总人口、农业产业规模、农产品产出、大农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个指标中多数两两之间相关显著或极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丰县生态农业发展影响因素中农林牧渔业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因素预测模型、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等方法,研究城镇用地扩张的规模和空间布局规划控制,以探讨具备适度弹性的城镇用地扩张规划控制的内容及模式。基于扩张经济和人口增长驱动双因素,运用GDP、非农人口弹性预测及单位用地GDP、单位用地非农人口控制构建扩张规模弹性方案预测模型;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节约集约控制需求,选取扩张弹性控制等级分区指标,划分由相对扩张到相对收缩、有弹性到无弹性的分级弹性控制区,结合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识别城镇空间有序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弹性控制方案下南谯区2010、2015、2020年建设用地扩张规模弹性度分别为5.81%、7.25%、8.34%,并将其划分为四级扩张弹性控制区,东南方向为扩张有序方向。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研究湖北省12个城市2002 — 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DPSIR模型和主成份分析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明显,沿长江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聚集带,而鄂西北、鄂东南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2002 — 2006年间,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均有所提高,但差异明显。研究结论:基于DPSIR模型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主观性影响,解释各指标体系之间的相关性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关系,揭示出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间、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区土地权属变化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权属变化明显。大兴区作为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土地权属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文以其为例,分析城市边缘区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在强度变化上,国有未利用地变化最为强烈,集体农用地变化最为微弱;在空间变化上,国有建设用地对北京市相同地类空间变化的影响最大,而集体农用地影响最小。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经济发展、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通径分析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径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4638、0.0251、0.0511,人口增长分别为0.3149、0.1535、0.5317,城市化进程分别为0.4400、0.0365、0.5236;(2)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及两者的耦合作用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3)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主要驱动商住工用地扩张,城市化则侧重公共用地。研究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和GIS的延边州耕地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分析了1990~2010年该地区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20年来延边州耕地总量一直在增长,增加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新增耕地主要位于各县市水土资源良好的宜耕地区,流失耕地主要分布在原有耕地的边缘以及城市的周边地区。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农业科技进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的措施,以确保该地区耕地资源得到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PSR视角下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为切入点,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PSK框架,并据此构建了宏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及GIS软件,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城市"三生"用地结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和城市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法揭示城市"三生"用地结构空间格局并运用主成分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城市"三生"用地结构在全国尺度下呈现以不同城市群为中心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2)城市生产用地结构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生活用地结构呈现"中部高,东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生态用地结构呈现"东低西高"的空间分布特征;(3)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生态环境和城市人口等是城市"三生"用地结构的主控因素,且各因素因城市等级差别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  相似文献   

18.
统筹甘肃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对甘肃省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和管制分区,提出各分区内土地利用方向、战略对策和管制措施,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聚类法进行综合分区,采用GIS空间分析法进行管制分区。研究结果:将甘肃省划分为7个土地利用区和7个管制区。研究结论:基于主成分分析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的土地利用分区,是在综合分析与主要因子评价和地理区划相对一致性基础上,增加了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的科学性和定量化水平。甘肃省今后的土地利用与规划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区管制措施及调控指标,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缓解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用以衡量城市的土地利用水平.利用SPSSl3.0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功能,对选取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找出与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密切相关的主成分,分析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水平主要集中为:单位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城市建设总体规模、社会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口因素等;城市土地总体利用水平为:中、东、西部依次降低,三大地带在各主成分上表现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城市土地用作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程度,识别可用于进行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和生态敏感、脆弱、必须重点保护的区域,以兰州榆中县为例,借鉴环境经济学中的损益分析原理,引用潜力-阻力分析方法,将评价要素分为生态潜力和生态阻力两大类,通过取大原则和成对明智比较法分别确定权重,进行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并根据适应性等级将研究区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的土地利用提出建议,为城市规划提供有益尝试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