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不能归还到期贷款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主要风险来源,商业银行如何构建恰当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而避免这类信用风险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杜邦分析法建立了基于生存分析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模型对于随机选取的预测样本,其提前1年、2年和3年的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86%、72%和68%。通过与Ahman模型、Ohlson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和鲁棒性检验的结果发现,该模型同时具有可以使用时间序列、无需样本配对、中远期预测能力强和高鲁棒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特别对于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风险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指出国内对于转轨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和违约评估方法研究所存在的主要缺陷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并随机选取了能代表整体信贷资产特征的某商业银行1249个贷款样本资料,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在度量借款人信用风险方面具有稳定性和有效性。最后,本文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使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统计分析中的多元判别方法建立了预测企业信用风险程度的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准确率。该模型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对机械行业企业的信贷分析,对商业银行建立和优化自身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由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数据只满足Logistic模型的要求,因而预测单个信用资产违约率只能以Logistic模型为主线建模。以中国某商业银行1999~2005年的信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得出,企业本身、宏观经济、地区及行业四方面因素对企业违约概率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以上述四因素为变量,所构建的预测电力、公路、城镇建设三个行业信用资产违约概率的Logistic模型分析与预测单个信用资产违约的结果来看,四要素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具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模糊评估方法对于信用平稳下的信用风险测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信用突变下,模糊评估方法存在功能局限,容易引发测度等级的过度跳跃。对此,本文基于偏好信息熵与物元可拓理论相结合的偏好熵权物元可拓方法,构建了信用突变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并以苏州地区某化工企业为样本,选取其在不同时间点的实测数据,对测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宏观信用环境的突变,促使样本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出现了小幅度提高,但尚未引发其信用风险等级在短期内出现"跳跃式"突变,其信用风险等级始终处于轻度状态。这足以表明,偏好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信用突变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难题。该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信用风险管控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商业银行不良信贷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商业银行要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降低未来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性。本文认为形成不良贷款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因此借助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样本数据,建立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生存分析模型——Cox模型,该模型具有可以使用时间序列、无需样本配对、连续预测和高鲁棒性的特点,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更为有效的企业财务危机预测,从而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出双升的趋势,信用风险成为了银行面临的首要风险。实践证明,风险预警对防范信用风险、控制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多数商业银行的授信客户结构中,小微企业的授信占据了主要地位,开发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预警模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78家公司作为样本,构建了KMV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出有问题的企业,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基于RBF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先明  熊鹏 《金融论坛》2005,10(4):33-38
对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在现代商业银行日常运行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信用风险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利用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学习、并行分布处理和较强的鲁棒性及容错性等特性,建立基于RBF神经网络的信用风险预测控制模型,从理论上探寻信用风险非线性智能控制。仿真试验表明,信用风险度能被控制在以最佳风险度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因此,该预测控制系统适合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胡晏 《中国证券期货》2012,(12):147+152
我国企业必须建立财务预警系统,以此帮助企业地预测、防范财务危机。本文选取了我国沪两市上市公司2008-2009年的80家ST公司和845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2006--2007年的财务指标作为模型研究的变量,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进行预警研究。本文选择了8个财务指标作为建立模型的变量,然后采用统计中的贝叶斯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判别分析识别模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全世界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因此,寻找一种有利于商业银行和企业发展的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在分析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层次分析法(AHP)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改进的DEA/AHP新模型.然后选取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实证分析了8家上市公司的信用情况.实证结果显示DEA/AHP方法是可行的并且拥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因此,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一种较理想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1.
A macroeconomic model with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intermediaries (banks) can issue outside equity as well as short term debt. This makes bank risk exposure an endogenous choice. The goal is to have a model that can not only capture a crisis when banks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risk, but can also account for why banks adopt such a risky balance sheet in the first place. We use the model to assess quantitatively how perceptions of fundamental risk and of government credit policy in a crisis affect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ex ante. We also study the effects of macro-prudential policies designed to offset the incentives for risk-taking.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velops a structured dynamic factor model for the spreads between 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 (LIBOR) and overnight index swap (OIS) rates for a panel of banks. Our model involves latent factors which reflect liquidity and credit risk. Our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surges in the short term LIBOR-OIS spreads during the 2007-2009 financial crisis were largely driven by liquidity risk. However, credit risk played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longer term (twelve-month) LIBOR-OIS spread. The liquidity risk factors are more volatile than the credit risk factor. Most of the familiar events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are linked more to movements in liquidity risk than credit risk.  相似文献   

13.
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重要措施,快速、准确评估其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亟须解决的技术问题.经过长期实地调研,本文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其中,所建非财务指标体系,从行业环境、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经营者经验与素质、信用品质四方面进行评估;财务指标体系包括现金流流动负债比、净资产总资产比、息税前利润流动负债比、总资产周转速度、流动比率、现金流贷款比六个指标.以Logit统计回归模型为基础建立的评估模型,在分别评估非财务指标信息和财务指标信息后,加权相加两方面结果得到综合评估结果.实证检验证明,该评估体系的评估正确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出发,探讨了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准备金需求的变化、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还受制于商业银行资本量、风险偏好以及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因此,强化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必须配合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20年商业银行财务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从规模效应、风险结构效应、成本收入效应分析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路径,并检验绿色信贷对银行财务绩效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存在直接负向影响与间接正向影响,且综合影响具有异质性,对国有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具有负的政策效应,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具备显著的政策效应;绿色信贷业务对银行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中规模效应、成本收入效应为主要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夺 《金融论坛》2006,11(2):3-9
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和实现盈利是商业银行需要完成的两个基本经营目标。本文建立了单期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是如何通过调整资本金水平、存贷款总量以及风险偏好等不同的路径选择来实现上述双重经营目标。文章对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经营行为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依靠股东注资、上市融资和发行次级债的方式已成为有效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以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中长期主要路径,而调整存贷款总量和贷款组合的风险偏好是调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短期工具。在此基础上,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完成上述双重基本指标是一项涉及政府、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刘波  王修华  李明贤 《金融研究》2021,498(12):96-115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经济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引发涉农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以2010-2019年256家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数据为样本,将标准化后的年均气温作为刻画气候变化程度的核心指标,评估农村金融机构所在县域地理单元的气候变化程度对其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年均气温波动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且影响呈现阶段性特征;在4个季度中,冬季气温的波动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最为突出;虽然城商行与农商行、村镇银行均是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但由于城商行的业务在地域上和行业上更为分散,气候变化未对其信用风险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为此,提出了开展压力测试、实施差异化监管和创新风险缓释工具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为管理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涉农信用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和实现盈利是商业银行需要完成的两个基本经营目标。本文建立了单期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是如何通过调整资本金水平、存贷款总量以及风险偏好等不同的路径选择来实现上述双重经营目标。文章对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经营行为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依靠股东注资、上市融资和发行次级债的方式已成为有效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以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中长期主要路径.而调整存贷款总量和贷款组合的风险偏好是调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短期工具。在此基础上,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完成上述双重基本指标是一项涉及政府、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我国信贷高增长引致未来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积聚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各方关注。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发掘不良贷款存在的根源,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银行业运行情况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因素。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素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对资产价格、固定资产投资、通胀率、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银行利润等指标与不良贷款率(或不良贷款余额)的因果关系、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货币政策调整都是影响不良贷款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利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