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法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政府干预经济权利的合理约束以及市场主体的经济权利的合理分配,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可见社会经济功能是经济法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分析,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利益分配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激励功能、节约交易费用功能和整合功能。五种功能彼此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从而共同努力,彼此作用,以实现经济法的社会经济目标,最终保障各个功能的实现来推动整个经济法系统功能的最佳发挥。  相似文献   

2.
现有主要经济法理论,是从主体维度的"公私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考察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产生的现代性,要求从时间维度的"传统现代部门法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界定其调整对象."增量利益关系论"是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的.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经济法就可以真正从调整对象上与传统部门法区别开来,进而彰显经济法蕴含的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3.
薛钢 《税务研究》2012,(2):82-85
伴随着我国税收收入规模的增长,居民部门实际承担了更多的税收负担增量,居民收入分配也日益扩大,这说明现行税制的收入分配功能存在缺陷。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正是因为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代表的间接税具有明显累退性,从而导致了整体税制收入分配功能的失效。由于短期内直接税收入分配功能的发挥受制于信息成本与利益集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优化间接税,提高我国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的综合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学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经济法理论要想走向成熟,就必须有自己的经济法责任理论。经济法责任不是完全独立于三种传统责任形式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之外的一种新型责任,但它有其特殊性。经济法责任的特殊性应在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经济法理念下研究。很难说有一种很绝对的经济法责任,惩罚性赔偿作为代表性的经济法责任形式,目的与功能在于惩罚和阻遏,而这种预防目的具有很强的经济法属性。  相似文献   

5.
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收入再分配有三种形式: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再分配,劳动者代际间收入的再分配,同代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实现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有多种具体办法;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与公平与效率问题紧密关联,应谨慎把握。  相似文献   

6.
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虽然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几经改革,但它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其收入分配功能的实现。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注重突出其收入分配功能。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个人所得税应围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目标进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黄琳 《时代金融》2012,(33):243-244
我国收入分配方面存在收入差距过大、初次分配秩序欠缺规范、再分配的调节力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当前社会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具有根基性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财政历来是国家实现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工具,承担着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能,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化起着关键作用。就我国来看,由于受“效率优先”原则指导下的财政分配体制、财政运行机制和财政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财政的收入分配调控职能弱化。从当前和今后发展来看,为适应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就必须按照构建公平收入分配机制的要求,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收支分配结构,更好地发挥财政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我国收入分配公平化。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目标,是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两个重要基石,它们不仅应该结合,而且应该有机结合。政府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经济增长的过程和收入分配的格局进行调整,尽量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分享经济增长的利益,实现效率与公平、增长与分配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收入再分配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正义原则,通过收入再分配实现因贡献与收入不相称的补偿正义和因自然不平等的纠正正义;基于效率原则,通过收入再分配来促进利益更为均等的帕累托改进和增进个体间进行合作最大化机会。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公共财政的征收重点和支出重点,为当前正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民生保障体系夯实了理论基础,并给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蓉 《南方金融》2023,(3):66-79
普惠金融致力于减少金融排斥,被赋予向弱势群体提供发展资源与机会、增加收入来源,进而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功能。本文首先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论述和“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思想,并参考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学说,探寻普惠金融调节收入分配的逻辑起点;其次,从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及第三次分配视角,分析普惠金融调节收入分配的具体机制;再次,从处理好公平和效率关系视角,论述影响普惠金融发挥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四个方面关键问题,即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包容性与排他性之辩、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之辩、利率上限与商业可持续之辩以及规模与合规之辩;最后,就进一步发挥普惠金融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提出对策建议:一是继续完善差异化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覆盖各个方面的客户群体,减少金融排斥,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二是构建和谐有效的普惠金融需求体系,甄选有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避免普惠金融资源的无效或低效配置;三是完善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规范发展的生态环境,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价格下行,坚持“持牌经营”原则,严格金融机构准入,落实普惠金融业务差异化监管。  相似文献   

12.
张俊杰 《金卡工程》2009,13(11):193-193
反垄断法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反垄断法的目的和宗旨是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即有利于消费者。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贯穿于整部《反垄断法》,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是反垄断法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是实现反垄断法目的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本文就是从对消费者利益保护的理论和现实出发,结合我国《反垄断法》有利于消费者的价值本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财经知识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正在日渐扩大,而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却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导致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为了响应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考虑到社会各界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呼声日渐高涨,个税亟待改革。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中致使调节收入分配功能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的缺陷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功能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5.
慈善事业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调节贫富差距的平衡器。通过市场实现收入的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实现收入的第二次分配;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个人出于自愿将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捐赠社会,乃是不可小觑的第三次收入分配。它有助于缩小两极分化,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7这种分类必须符合稳定性和统一性,同质性原则及系统性的原则。人们从企业资金增量入手,让存量资金运动起来,按照动态的观点将资金划分为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其中,收入反映由于资金运动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费用反映资金运动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利润则代表利益的净流入。  相似文献   

17.
由国家干预主义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原则,由可持续发展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经济法理念走过了一段不断完善之路.经济法的经济性决定了其推动经济发展的科学性,经济法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对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实现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法的自觉性和强制性的结合体现了经济民主与经济集中的统一.经济法理念的实现途径是社会责任本位,而其实现的方法则是政府的规划和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8.
印建坤 《理财》2008,(5):80-8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各社会阶层以及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分配不合理与收入差距悬殊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注意。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关乎社会公平问题,同时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我国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制以来,个人所得税收入逐年增长,在调节收入分配,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对高收入调节乏力,税收流失严重,收入比重过低等等,制约了个人所得税“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也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及收入分配结构不相适应,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建议必须对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进行改革,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调节收入分配的公共政策相比,税收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全局调节作用力度较弱,但是精准调节的作用不可替代。因此税收收入分配职能的发挥在于精准调节而非全局调节。税收对收入分配的精准调节,主要体现在对所得、财富和消费的调节上。应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进财产税改革、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等手段,充分发挥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同时,为保障税收精准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实现,应通过加快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健全涉税信息共享机制等作为税收征管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