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14,(3):71-71
郭新明: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郭新明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主要表现为:银行外汇敞口净头寸呈上升趋势;银行汇兑损失有所好转;银行外币现金流对汇率的敏感性较高。为防范货币错配风险.需将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纳入宏观审慎监管范畴.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化的资产负债表框架基础上,分析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提出测度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程度的新指标——BCMI。总体来看,在2005~2012年间,中国上市银行货币错配程度和汇兑损失都呈逐渐下降趋势;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程度同其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控制外汇风险敞口,加强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的审慎性监管;加速发展资本市场,鼓励外汇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废除不合理的外汇管理制度;鼓励人民币跨境交易,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货币错配是现代金融危机频发的重要直接因素,本文通过考量商业银行不同风险偏好对自身持有的外汇资产比例的影响来构建模型,分为风险中立、风险极度厌恶和风险适度规避三种情形分别描述商业银行可采取的货币错配决策,最后得出结论并归纳总结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货币错配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转轨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货币错配除了增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和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以外,它还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的选择。货币错配风险预警体系作为金融危机预警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为监管当局提供金融危机预警。银行总体货币错配风险预警系统至少应包括银行货币错配测算指标、风险预警信号和对策反应三个模块。银行货币错配的测算指标体系不仅应包括银行自身的货币错配状况,还应涵盖贷款企业的货币错配状况,指标的选取应坚持相关性、数据可得性与互补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货币错配问题的研究受到国际金融界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货币错配问题产生的原因、货币错配风险和货币错配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和阐述,方便国内外学者对货币错配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军 《云南金融》2011,(2X):68-69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货币错配问题的研究受到国际金融界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货币错配问题产生的原因、货币错配风险和货币错配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和阐述,方便国内外学者对货币错配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货币错配的本质,即债权型货币错配出发,通过修正AECM指标,利用修正指标对我国1985~2009年的货币错配进行测算,其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存在明显的货币错配,而且程度具有阶段性特征。然后通过对本文的货币错配指数与现有文献中最成熟和准确的货币错配指数进行相关性检验,证明本文计算的错配指数的合理性。最后对我国货币当局防范货币错配风险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和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存贷期限错配的现象,错配问题会降低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增加银行稳定经营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波动程度加大、波动频率增加,又加上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以利率市场化为背景,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期限错配程度和发展趋势,并运用久期模型验证存贷期限错配将加剧银行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资产负债表错配风险的含义,然后对资产负债表的期限错配、货币错配和资本结构错配等三类错配风险的衡量指标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实证测算了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三类错配情况,并与美联储、日本银行、欧洲央行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存在严重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和资本结构错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与货币错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被逐步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了严重的货币错配。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的角度,采用AECM指数体系,对1985~2004年中国的货币错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虽然货币错配及其风险尚未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但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货币错配及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使得在盯住汇率制度下积聚的巨大货币错配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货币错配是否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衰退以及本世纪以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累积的新风险进行梳理、比较与分析,得出净外币负债型货币错配与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错配的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错配是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一问题在新兴市场国家特别突出.有关货币错配的理论研究在国外已经得到了较大进展,一年多来,国内许多学者结合中国实际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中国实际,先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论证我国货币错配的风险主要集中于中央银行,然后,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角度分析我国中央银行面临的货币错配风险,最后,提出一些应对货币错配非对称性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司部门货币错配与汇率敏感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超 《浙江金融》2007,(11):36-37
引言在经过长时期的汇率稳定后,2005年7月21日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理论上呈双向波动状态,货币错配风险开始显性化。如果说在汇率没有放开之前,这种货币错配风险不太为人注意,但汇率制度改革之后,这种未经测度、未经控制管理的货币错配风险可能会带来非  相似文献   

14.
货币错配风险的特征与组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VaR模型失败率的VaR风险综合值的权数构造方法,并利用它测度货币错配VaR风险上下限值和分析风险变动特征。同时AR(m)—ARCH类模型VaR组合风险测度表明:组合模型的VaR值比单一模型更合理和可靠;具有债权型特征的我国货币错配风险主要来自于外币资产增长快于外币负债的增长;货币错配风险区间的波动宽度与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增长之比值呈正相关关系;在本币升值和贬值之间权衡得失时,本币升值比贬值更有利于债权型货币错配风险的弱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存在着表现为巨额正外币资产头寸的货币错配,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货币错配的风险也必将逐步从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扩散,对中国债权型货币错配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债权型货币错配的理论假说,其次通过AECM公式对中国的1999-2008年的债权型货币错配水平进行度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弱化中国货币错配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与汇率制度选择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货币错配是诱发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加大了危机的解决成本。货币错配问题的形成是内外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长期实行的“软”钉住汇率制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了货币错配与汇率制度选择的两难困境,僵硬的汇率制度为货币错配风险的累积提供了正向激励,加深了货币错配,货币错配程度的加深强化了汇率制度的“浮动恐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走出这个困境。  相似文献   

17.
汇率制度改革必须高度关注货币错配风险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货币错配风险是着力从稳定性的角度来考察汇率波动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本币不是"关键货币"的国家都面临着货币错配的风险.中国目前也存在着较大程度的货币错配问题.但汇率和资本流动制度的改变是大势所趋,严重货币错配的存在将使金融的稳定运行如履薄冰.因此,在确定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方略的时候,应当将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进行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8.
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存在顺周期性与传染性,有必要从宏观审慎视角分析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通过测算期限错配流动性缺口,对我国商业银行业资产占比很大的15家商业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进行识别,得出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是2013年"钱荒"事件发生的重要导因的结论。采用适当的变量并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分析,能够识别存贷款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因此,应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外部控制和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两个方面控制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的研究普遍显示,货币错配是造成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研究者所构建的模型主要集中于对净外币负债形态的货币错配风险的研究,无法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净外币资产形态的货币错配风险的引致渠道作出解释。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两期微观经济主体(银行、企业)行为模型。模型表明本币的大幅升值会恶化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在一定情况下会导致一国的金融或经济危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净外币资产形态下货币错配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货币错配与净值损失:来自银行部门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霞  朱超 《上海金融》2007,44(8):40-45
本文构建了货币错配与净值的关系模型,用银行部门数据进行验证,并判断出现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以银行的净外币资产作为银行货币错配的替代变量,用汇总损益与外币折算差额来代替货币错配的损失。结果表明,尽管由于折算汇率等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但货币错配与净值损益间关系仍然显著。中国银行业整体上有着非常严重的货币错配,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风险。部分银行还存在发生较大危机的可能性。由于巨额的货币错配,银行业对汇率非常敏感,但账面损失在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