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珍远  郑颖  陈晓玲 《金融论坛》2013,(3):60-65,72
本文基于全国2007年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从数量依存关系、分配使用状况、产业类型性质、产业关联效应以及生产诱发作用等五个维度对中国金融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剖析。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保险业与其他产业关联面不广泛;中间分配率较高,主要提供生产性融资;属于高附加值、低带动能力的产业;需求拉动力小,供给推动力大;最终需求对金融保险业的生产诱发不强烈。本文提出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保险业,加大社会消费性融资,把金融保险业作为重点产业,提供更多的消费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解为最终产品影响力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初始投入感应度系数、产业感应度系数,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房地产业及其两个重要关联产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据近年中国62部门投入产出表实证研究了当前我国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核心产业的产业选择结果排名,分析得出房地产业及建筑业、金融保险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支柱产业和核心产业地位,并据此对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金融保险业近几年相对上海其他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为此本文通过对上海199年、1997年、200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描绘出以金融保险业为中心的产业链,对金融保险业的总体地位以及它所依赖和主要服务的产业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有益于发展上海金融保险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金融集聚。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计算全国金融业的莫兰指数来确定金融三大产业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集聚的空间依赖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对收入增长溢出效应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银行业集聚对三大区域收入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保险业集聚存在对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正向的收入溢出效应,对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JP+1〗证券业集聚存在对东部与西部地区负向的收入溢出效应,对中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为正但不显著。因此,差异化的政策引导与区域间协调的金融资源配置对区域收入稳定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7—2013年我国金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借助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金融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金融行业整体投资效率呈下降趋势,投资效率的下降主要在于技术的退步;金融行业的技术效率稳中有升,主要来自金融行业规模效率的提升;银行整体投资效率高于证券保险业,证券业与保险业之间差距较小。因此,我国金融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应从金融工具创新、规模效应以及政策扶持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广东省2002年、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通过投入产出法,对广东省金融产业规模、投入产出结构、关联以及波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金融产业规模大,但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产业关联范围广,产业链长,但产业关联强度较弱;金融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引导作用较弱,但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支撑力较强,综合波及效应显著。因此,将金融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真正实现金融强省的目标,是现阶段广东省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融资约束理论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以浙江省上市民营企业为对象,对处于产业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金融关联程度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浙江省民企中存在70%的金融关联现象,金融关联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且对处于不同产业周期中的民企,金融关联对其融资约束缓解作用程度不同,表现为对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对融资约束缓解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数,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金融风险指数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探讨金融创新影响区域金融风险的非线性效应、金融风险水平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的中介效应以及金融监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我国31个省份的金融风险指数空间网络关联性显著存在;金融创新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呈现U型非线性特征,区域金融风险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监管在金融创新加剧区域金融风险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最后,本文提出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合理适度发展金融创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宫晓莉  熊熊 《金融研究》2020,479(5):39-58
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关联,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刻画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路径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使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对收益波动的共同波动率成分和特质性波动率成分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的特质性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溢出指数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在分析方向性波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构建起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特征。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净溢出效应绝对值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大,其受其他市场风险冲击的影响强于对外风险溢出效应,而股票市场的单向对外风险溢出效应强度最大。在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股市波动率指数与其他市场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权重,计算了波动率指数投资组合的最优组合权重和对冲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尹江鳌 《南方金融》2005,(11):57-59
制订合理的保险产业发展政策是促进广东保险业发展.加快建设广东金融强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目前广东保险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完善中长期保险业发展规划出发,建议以“区域统筹.分类指导”为原则.建立合理完善的保险业税收制度,促进广东保险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金融发展指数构建方法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四个方面选取与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建立金融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构建金融发展指数模型.最后,结合淮海经济区金融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和淮海经济区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支持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8-2008年的我国七大区域的相关经济金融指标数据,构建固定影响的变截距的面板数据模型,从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三个方面解析区域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中得到了以下结论:我国区域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表明金融支持确实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区域金融支持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关系,部分经济发达区域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效率反而低于欠发达地区;最后,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中之重的资本市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不十分显著。根据研究的结果,得到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研究我国八大经济区以及省际之间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差异及各地区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并对地区间金融差距的缩小给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侯欣裕  陈璐瑶  孙浦阳 《金融研究》2019,473(11):94-111
基于金融服务是制造业的重要中间品投入,本文研究我国金融服务业外资政策动态变化对下游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理论上,金融服务业外资准入放松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中间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直接效果是有助于提升出口企业使用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和便捷化,促进企业出口。本文采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首次度量了我国金融服务业外资准入政策的动态变化,并使用投入产出表将其与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上下游关联,有效检验了金融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出口的作用。结果表明:金融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放开有助于提高下游制造业企业出口倾向和收益,存在出口促进作用;管理效率高、出口非技术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出口对金融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的反应更为灵敏;金融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放开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出口。本文研究显示我国金融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放开是推动我国贸易提升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15.
尹音频  魏彧 《税务研究》2012,(11):36-38
金融保险业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中的难点行业,因此测算与比较保险业的流转税实际税负对于推进"营改增"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本文立足于保险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比较以及保险企业与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其他服务企业之间外部比较的多维视角,利用1998~2010年度中国保险企业及其他有关数据,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保险企业的流转税税负状况与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险业的流转税实际税负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财产保险公司的税负仍高于非保险类金融企业与其他服务企业;保险业内部企业之间的流转税税负结构欠均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研究我国八大经济区以及省际之间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差异及各地区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并对地区间金融差距的缩小给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金融保险业长期受政策保护,其组织体系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置,条条分割现象严重,总体来看,仍然是以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省市分行很大程度上受总行控制。所以,研究入世后对北京市金融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不能脱离对全国金融保险业的影响分析,本文试图从WTO对金融服务协议有关条款入  相似文献   

18.
保险业信息披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 ,对保险业信息披露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现实的构想。保险市场本身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息披露存在着特有的内在动力。保险的专业性与复杂的计算技术使得其在信息披露原则、内容及方式上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要求。基于此 ,本文从现实的层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保险业信息披露的各种制约因素 ,并对构建我国保险业信息披露制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对我国保险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设计了一个粗略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保险业保持着近30%的年均增长后,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对保险业经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风险管理上,保险业虽然在赔付金额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其金融属性上,随着监管政策的放松,我国保险业以投资的方式,与银行和证券业呈现融合趋势,其“大金融”属性日趋明显.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加强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或许是保障保险业务恢复强劲增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保险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2006~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采用两阶段嵌套泰尔指数和面板工具变量模型,探究中国保险业的空间分异与经济绩效。研究发现:①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地区以及高等级城市和大型城市。②中国保险业空间分异主要来自于省域间差异,省域内差异增长迅速;人身保险业务空间差异水平高于财产保险业务。③城市层面,保险业发展显著促进经济绩效提升,财产保险业务的经济增长效应高于人身保险业务;低收入地区保险业的经济绩效更为显著。④保险业通过自我深化、风险转移、损失补偿和金融中介四种机制推动经济增长,直接机制作用大于间接机制,间接机制中金融中介机制的作用更为凸显。本文有助于丰富保险业的经济增长效应理论研究,也为城市通过保险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