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实际汇率的经济意义,即实际汇率反映两国同一单位或同一篮子商品的交换比率,指出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此时的交换比率即实际汇率是1:1;如果购买力平价不成立,即实际汇率不等于1,其原因可能是名义汇率的变化,或商品价格的变化,或者二者共同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名义汇率而言,实际汇率能更有效地反映一国的对外竞争力,理论说服力更强。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基本的汇率决定理论,但影响购买力平价关系成立的短期或长期经济因素众多,从而使得实际汇率经常偏离平价关系。文章对有关文献中各种购买力平价偏离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名义汇率而言,实际汇率能更有效地反映一国的对外竞争力,理论说服力更强。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基本的汇率决定理论,但影响购买力平价关系成立的短期或长期经济因素众多,从而使得实际汇率经常偏离平价关系。文章对有关文献中各种购买力平价偏离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评西方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经济平衡方法和扩展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是西方常用的衡量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方法。宏观经济平衡方法主要用来测算为达到对外收支均衡,实际汇率需要作出的变动,但该方法计算基本经常账户时需要作出取舍,且难以预期经济结构变化对一国对外收支状况的影响,具有扩大实际汇率的低估或高估等弊端。扩展的购买力平价方法直接通过单一等式测算均衡实际汇率,但应用该方法会夸大人民币汇率低估的程度。由于这些方法存在弊端,人民币均衡汇率难以确定,因此,西方指责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从而构成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补贴或倾销的论调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5.
对实际汇率的研究一直沿着购买力平价以及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展开.本文把贝特兰德的双头垄断博弈模型扩展到两国,从两国生产差异产品出发,建立实际汇率决定基本模型.根据模型分析,我们得到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本国产品对外国产品的替代性增强、本国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本国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上升或本国提高进口关税,本国实际汇率将升值;提高本国非贸易品生产部门的要素生产率,本国实际汇率将会贬值.  相似文献   

6.
一、购买力平价检验的计量模型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相对购买力平价,这主要是由于绝对购买力平价在现实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几乎不可能成立,而相对购买力平价便于进行经验分析。随着定量研究的深入特别是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发展,相对  相似文献   

7.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开放经济理论的基石———购买力平价及实际汇率的相关实证检验方法。以发达国家双边汇率作为样本数据进行检验 ,发现在样本期间足够长、样本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 ,PPP假设成立。此外 ,由于实际汇率对PPP的均值复归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 ,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建立非线性汇率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8.
<正> 汇率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多次调整更使人们认识到把握汇率变动趋势的重要性,这不仅因为汇率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有关生产经营者的利益,而且还因为它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就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提出宏观调控的探讨意见。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其决定基础在于两国货币本身具有的内在价值或所代表的实际价值量的大小。在当今世界各国均通行不兑现纸币的情况下.这一基础只能体现在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大小的对比上,也就是说,购买力平价是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决定基础.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看到,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两国货币之间的实际汇率水平(兑换值)不一定刚好等于其购买力平价,有时甚至相去甚远。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购买力平价(PPP),国际费雪效应(IFE)和一般购买力平价模型(G—PPP)对深受亚洲经济危机打击的韩元的长期均衡性进行经验研究。在计量方法上,首先运用增广的迪基一富勒检验(ADF)对真实汇率进行稳定性检验;其次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对购买力平价再次进行验证,并检验两国间利率差的变化是否对汇率变化产生影响;最后采用Johansen的多变量协整分析方法,对5组真实双边汇率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通过对整个样本和亚洲经济危机以前的样本分析,证实了韩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新加坡之间购买力平价关系不成立;第二,亚洲经济危机以后,除了韩国和美国外,韩国和其他主要国家间购买力平价关系得到成立;第三,两国间名义利率的变化对于两国间汇率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证实了国际费雪效应的存在;最后,虽然整个样本期间5组真实汇率间均衡关系不成立.但是亚洲经济危机以前事实上存在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明 《金融博览》2013,(9):36-36
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不少,例如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吸收分析与货币分析等。上述理论在现实中是否成立,学界迄今为止争论不已。在中长期内,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以下简称巴萨效应)或许是最具有洞见与解释力的汇率决定理论。该效应认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将会面临实际汇率升值的现象。巴萨效应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简言之.假设存在两个国家甲与乙,  相似文献   

11.
一国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或称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以该国的贸易对象国在该国全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率为权数,对该国实际汇率(采用指数形式)进行加权平均后所得到的指数.与购买力平价不同,实际有效汇率反映一国现行汇率对其进出口的影响,而不仅仅是指出一国汇率的适当水平,因此,这种分析方法在国外经常为人们所采用,本文拟对此作一简单介绍.实际有效汇率是根据所选择的基期、名义汇率、缩减指数(Deflator)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人民币兑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的名义汇率,中国CPI指数及欧元区调和HICP指数的数据,以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的起点2002年7月到2018年12月为样本,依据影响中欧汇率的重要节点事件对样本进行分段与结合,对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PPP)成立与否进行协整检验。实证结论有: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及欧元平稳运行后的(2005年8月—2018年12月)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协整检验成立;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同样适用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2008年金融危机是影响汇率市场的重要节点事件,但长期不影响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成立;对PPP冲击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汇率本身,其次依次是欧元区HICP、中国CPI。因此,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对中欧经贸往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上,有关国际组织测算购买力平价的目的,是以此作为货币转换因子,进行GDP国际比较。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2年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1.79:1,购买力平价相当于汇率的22%,与世界许多发展中(或转型)国家一样,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具体数据见表一)。因此,  相似文献   

14.
欧元汇率平价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用实证的方法探讨欧元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及利率平价的关系,通过对欧元兑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及误差修正模型的简要分析,我们发现,虽然独自的平价关系难以成立,但综合起来看似乎可行,欧元汇率变动主要取决于欧元与美国的相对物价水平差异,利差对汇率变动有一点影响,但很小。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和港币汇率联系及其检验方法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般购买力平价假说的实证检验 购买力平价学说是汇率理论中生命力最强的学说,也是最具说服力的理论。尽管经过国际金融理论长期的发展,汇率理论有繁多的流派和理论争论,但是人们仍然公认购买力平价是解释长期汇率水平变化的最好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6.
实际汇率的影响因素问题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然而由于经济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把人民币实际汇率作为分析对象,考察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具有代表性的16个因素,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运用辅助分析手段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校验,从而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一次专门性、系统性的梳理。研究表明,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前六大因素依次为劳动生产率、投资与储蓄差额、对外债务余额、外汇储备、净出口及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影响力度最弱。最后,提出缓解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梦根  牛华 《金融研究》2016,435(9):82-98
购买力平价不仅在国际经济规模和结构比较中备受推崇,而且在社会经济管理中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本文选取77个经济体2001-2013年间的样本数据,考察各经济体不同年份购买力平价的变动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统计分析表明,高收入经济体货币购买力平价年均变化相对较小,低收入特别是下中等收入经济体货币购买力平价年均变化相对较大。随着收入水平上升,购买力平价变动幅度呈先升后降特征。研究发现,PPP变动可由人均收入、名义汇率、货币供应、城镇化、贸易依存度和就业水平等因素解释。一般地,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增加将带动PPP上升,汇率升值和贸易依存度上升则往往伴随PPP下降。此外,PPP与城镇化水平变动方向一致,与就业水平变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8.
(一)“购买力平价论”产生于本世纪初,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购买力平价论”的创始人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卡氏1918年发表《外汇反常的离差现象》一文,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概念;1922年又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建立了“购买力平价论”的理论体系。关于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卡塞尔说:“我们愿意对外国货币给予一定的价格,从根本上讲是基于这些货币在其本国对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这一事实。另一方面,当我们提供一定量自己的货币时,实际上也是在提供对我国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因此,我们以自己的货币衡量外国货币时,主要是依据两国间货币的相对购买力。可见,在卡塞尔看来“购买力平价论”的核心思想有两个方面:第一,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由该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如果用M_A和M_B分别表示A国和B国的货币购买力,用R表示A、B两国的货币汇率。  相似文献   

19.
从购买力平价角度看,中国的相对物价比国外的低。这个矛盾可以通过两个方式解决,一是物价,二是汇率,这就意味着或者中国的物价上涨,或者人民币汇率上升使购买力平价达到基本平衡。如果长期人为控制人民币名义汇率,就会造成现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选取2005年7月至2014年7月的月度数据,采用非线性傅里叶单位根检验和滚动因果检验实证研究了汇率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傅里叶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为非线性平稳时间序列且存在一个结构突变点,购买力平价成立。参数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与我国CPI间的二元VAR模型在长期内较为稳定,短期内存在结构性变化。通过动态因果检验得出,人民币汇率与我国CPI之间存在双向动态因果关系,而且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通货膨胀严重时期汇率的传导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