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2005年至2012年地级市经济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存在耐久效应,并且对于当期可支配收入存在"过度敏感"。与此同时,实际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的总效应为收入效应,而非挤出效应。为了消除耐久品消费对于研究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是否存在习惯形成效应,实证结果不支持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存在习惯形成效应,并且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同样收到可支配收入影响以及实际利率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储蓄率。提升消费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在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上转入新常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基础,动态求解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城乡研究了居民收入的波动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其的影响特点。研究结论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惯性,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则依据收入波动而呈现较高弹性。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满足理论规律。在生育率不断下降情况下,农民倾向于降低当期消费而提高储蓄以应付养老。较完善的社保体制导致城镇居民养老储蓄动机较小;由于子女质量与数量的替代效应存在,城镇居民表现出较强的教育储蓄动机和馈赠储蓄动机。  相似文献   

3.
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一直备受关注,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得出财政支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作用不明显三种结论。为了厘清财政支出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本文从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弹性的视角,通过对1990~2011年间我国财政支出及居民收入数据的回归分析,探索财政支出的变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以说明我国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居民的财政支出收入弹性大于农村居民,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调整作用相对弱化,因此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应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点,建立长效增长机制,同时,在推出财政支出政策时要综合考量其对收入分配格局的总体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郭逸雪 《时代金融》2014,(8):270+273
本文基于反映消费和收入变动趋势的多变量动态面板模型,运用stata12.0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自19932012年间农村居民消费及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于我国农村居民来说,过去的消费习惯对其当期消费影响显著。因此,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变农村居民传统消费习惯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欧拉方程式和有效消费理论结合起来,利用中国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需考虑城乡二元结构因素.从长期来看,政府支出对全国居民消费有微弱的促进作用;从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来看,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微弱的促进作用,而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为了改善二元经济结构,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支出,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刘红忠  秦泰 《金融研究》2015,423(9):34-49
本文采用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法(Intertemporal Approach),分析实际汇率等相对价格变动对居民最优消费路径的期内替代和跨期替代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并对这种潜在影响的方向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创新的方法构造我国季度宏观数据,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增强了实证分析的稳健性和针对性。估计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的跨期替代弹性约为0.16,包含相对价格因素的跨期均衡模型对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具有相当程度的解释能力;预期收入变动和实际汇率等相对价格因素对最优消费路径的共同作用——特别是实际汇率变动带来的期内替代效应——是导致2005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人民币升值幅度之间同向波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徐峰  闭潇丽 《时代金融》2012,(30):325-326
运用广西自治区1991-2010年的经济数据,对广西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与保险密度四个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并对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对保险需求具有促进作用,而广西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却和保险需求具有反向变动关系。所以必须全面提高全区居民生活水平,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才能促进广西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STR模型,对1982—2010年我国存款利率变动与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存款利率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时(6%以下),STR模型中的非线性特征不明显。人均GDP增长为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增长提供了动力,存款余额增加对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增加有抑制作用。当存款利率水平处于较高水平时(超过6%),STR模型的非线性特征趋向显著,人均GDP增加对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增长的减弱,存款余额对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同时,取代人均GDP成为了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SAS统计软件对河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在消费结构上存在差异。城镇居民消费以提高生活水平为主,农村居民消费以维持基本生活为主。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改变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刺激消费需求是后危机时代中国政府及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消费金融效率为切入点,在拓展OLG模型和信贷配给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4年的宏观季度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通过实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以人口老龄化为特征的人口结构变动主要通过利率和收入路径对消费信贷效率产生一定的正向效应;以利率市场化和基准利率调控为主要特征的政府利率干预对消费金融效率的提高也具有积极意义;短期内人口结构与消费的协同和消费金融效率的提升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利率干预并配之以积极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世代交叠(OLG)模型和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简称“城乡居保”)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抚养比、预期寿命均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少儿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城乡居保的缴费率、覆盖率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但是城乡居保统一与农村居民消费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城乡居保缴费率与覆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交互作用;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较为平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会抑制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建议提高城乡居保待遇水平,巩固和完善缴费激励机制,明确政府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变量选择的基础上,构建基于 Lasso 方法和 BP 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并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基于 Lasso 方法和 BP 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精度要明显高于 BP 神经网络、Lasso方法的预测精度;在2014~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有所提升,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减缓,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呈下降趋势,但短期内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依然难以缓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5个省市城乡居民2004—2010年7年的城乡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性支出水平、人均工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水平为例进行探讨,利用省际静态面板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对社会保障性年人均支出水平如何影响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二者进行了面板实证分析并且做出了对比性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总体水平较城镇居民依然差距较大,但是其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约为社会保障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程度的1.2倍,各地区之间、省市之间差异明显。该结论在有力模型论证的基础上较好地反映了近几年来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性支出水平发展的轨迹及在内需拉动方面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1991-2015年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量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差异以及城乡财政支持差异、非农产业结构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城乡金融规模差异是直接引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的格兰杰原因;城乡之间在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方面存在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作用;短期内城乡金融结构差异作用明显,长期内金融效率差异作用较大,而金融规模差异、财政支持差异在长期和短期内都起作用,非农产业结构水平在长期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很强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先缩小后扩大的“U”形趋势,且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果大于其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农村劳动力转移越多、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效应越明显。把全国样本分成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三部分进行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也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基于此,应在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方式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普惠金融是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有力举措。当前,普惠金融研究聚焦在银行业与居民收入,未将非银金融业与居民消费纳入考虑;此外,将普惠金融指标的波动性作为权重来构建普惠金融指数,也缺乏经济学含义。本文首次根据各省份五项金融业全口径普惠发展指标,基于经济的相关性设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法构建省际普惠金融综合指数,从收入和消费双重视角实证研究普惠金融对居民生活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对各地区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以及边际消费倾向等均有正向刺激作用,且刺激作用的大小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成正比,因而,普惠金融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以及边际消费倾向等的刺激作用大于农村居民。鉴此,本文提出普惠金融的发展重心应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倾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城乡消费差异的农民工市民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VAR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考量1978~2010年间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较大影响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对市民化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正向冲击效应持续时间长且强度大。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对农民工市民化率有正负双向冲击,短期对农民工市民化有负向冲击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效应逐渐显著。鉴于此,关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消费差异,扩大农民工消费对中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三阶段 DEA 模型对我国2010~2013年地方财政支出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率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城镇化率、对外贸易依赖程度是调节效率提高的有利因素,人均 GDP、人口密度是调节效率提高的不利因素;总体地方财政支出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综合效率较低;东、西部地区的平均综合效率始终高于中部地区,效率分布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内蒙古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偏离了合理区间。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缓慢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是导致内蒙古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主要原因。破解内蒙古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路径选择就是转变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投入。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1999-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应用前景理论考察收入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率有显著影响,并且该影响具有不对称特征;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对于我国的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居民而言,这些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符合前景理论特征,而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并不符合前景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