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5篇 |
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71篇 |
工业经济 | 4篇 |
计划管理 | 74篇 |
经济学 | 165篇 |
综合类 | 23篇 |
运输经济 | 3篇 |
旅游经济 | 4篇 |
贸易经济 | 26篇 |
农业经济 | 7篇 |
经济概况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ndogenous market structures and contract theory: Delegation, principal-agent contracts, screening, franchising and ty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ederico Etro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1,(4):463-479
I study the role of unilateral strategic contracts for firms active in markets with price competition and endogenous entry. Traditional results change substantially when the market structure is endogenous rather than exogenous. They concern (1) contracts of managerial delegation to non-profit maximizers, (2) incentive principal-agent contracts in the presence of moral hazard on cost-reducing activities, (3) screening contracts in case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on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managers, (4) vertical contracts of franchising in case of hold-up problems and (5) tying contracts by monopolists competing also in secondary markets. Firms use always these contracts to strengthen price competition and manage to obtain positive profits in spite of free entry. 相似文献
2.
徐德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5):112-113,115
收入分配关系到一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传统的分配理论关注的是个人拥有的资源禀赋和国家政策与个人收入的关系,将收入分配看成是不受个人影响的因素决定的,忽视个人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个人的信息量的不平衡、需求偏好、风险偏好以及决策后形成的扩散效应来分析个人选择对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Omer Lev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2011,47(6):718-727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finding the mechanism that maximizes the revenue of a seller of multiple objects. This problem turns out to be significantly more complex than the case where there is only a single object (which was solved by Myerson, 1981). The analysis is difficult even in the simplest case studied here, where there are two exclusive objects and a single buyer, with valuations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riangular domains. We show that the optimal mechanisms are piecewise linear with either 2 or 3 pieces, and obtain explicit formulas for most cases of interest. 相似文献
4.
经济激励政策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推动可再生能源卢业实现商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最关键、最有效的政策手段.本文回顾了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产业经济激励政策的实践,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应用中的激励、信息与博弈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激励和信息是影响价值工程应用的两个根本性制度因素。同时,本文从博弈结构角度分别分析了这两个因素影响价值工程的内在机制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Steven Scalet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5(4):309-323
Prisoner's dilemmas can lead rational people to interact in ways that lead to persistent inefficiencies. These dilemmas create
a problem for institutional designers to solve: devise institutions that realign individual incentives to achieve collectively
rational outcomes. I will argue that we do not always want to eliminate misalignments between individual incentives and efficient
outcomes. Sometimes we want to preserve prisoner's dilemmas, even when we know that they systematically will lead to inefficiencies.
No doubt, prisoner's dilemmas can create problems, but they also create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the cooperative norms that
make market institutions possible in the first place. An ethical market culture, I argue, benefits from the presence of prisoner's
dilemmas. I first consider standard approaches for solving prisoner's dilemmas. I then argue for the value of prisoner's dilemmas.
Finally, I show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argument for advocating codes of business ethics. 相似文献
7.
REN Zhong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5)
传统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建立在封闭经济基础上的。本文力图把开放经济中的国际租金耗散问题纳入到分析框架之中,通过研究表明此时战略性贸易政策严格弱。同时由于利润转移政策的外溢效应,两国政府有进行串谋的激励。 相似文献
8.
以2007-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两个维度,考察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激励作用,有效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②基于企业所属产业异质性视角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创新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等产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具有激励作用,但对新能源产业的创新投入、生物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产出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有研究关于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应”和“抑制效应”的争议,也对完善中国创新税收激励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决定了必要的创新资源供给,CEO激励、董事会及监事会设置等治理要素都会影响创新投入、创新方式及创新绩效。通过治理结构变革来推进技术创新,是增进企业活力、改善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近些年,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研究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采用文献梳理的方式,从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外部接管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现有文献的研究内容涵盖面广,研究结论多样;变量测量差异性大,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但现有文献尚存在以下不足:缺乏对影响机制的深入探讨;忽视创新主体——经营者的影响,对治理结构的\"资源效应\"重视不足。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产函数理论抽象出盈利能力和研发程度是R&D税收激励效应的两个关键因素,进而采用2012-2015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调查数据,分别检验了15%税率式优惠与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5%税率式优惠与加计扣除政策均能激励企业创新,而加计扣除激励效果显著优于15%税率式优惠;15%税率式优惠政策效应受企业盈利能力影响较大,而加计扣除政策受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较大;15%税率式优惠政策对高新制造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创新激励效果不显著,而加计扣除对高新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研发密集型行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15%税率式激励对成熟度较高企业创新具有较好的激励效应,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成熟度较低企业创新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