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121篇
工业经济   47篇
计划管理   124篇
经济学   180篇
综合类   62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21篇
贸易经济   122篇
农业经济   24篇
经济概况   1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There is ample evidence that distance has a strong negative effect on migration. Despite its significance in migration decisions, scholars rarely explore the migration distance effect deeper than the first level of interpretation derived from the simple neoclassical theory of migration. This study revisits the migration distance effect in the spirit of Knightian distinction between risk and uncertainty. To this end,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onstruct estimates of the risk premium migrants are willing to pay to avoid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migration dist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gnitude of the distance effect is not rationalized by risk aversion in the Arrow–Pratt sense (Arrow, 1965, The theory of risk aversion, Yrjo Jahnssonin Saatio, Helsinki, Finland, 90; Pratt, 1964, Econometrica, 32, 122). In particular, the risk premium demanded by distant rural residents is unjustifiab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ose living closer to urban areas in their migration deci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igration distance effect is analogous to the equity home bias puzzle and the Ellsberg paradox in that the assumption of 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 can lead to seemingly irrational human behaviors. Some of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shed light on the role of subjective aspects such as perception, confidence, and pessimism in migration decisions, which have been neg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2.
郝颖  黄雨秀  宁冲  葛国庆 《金融研究》2020,484(10):189-206
本文基于“隐性—显性”契约激励研究范式,探讨公司社会声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本文选取2009—2017年间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拥有较高社会声望的公司,其高管显性薪酬较低。具体而言,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具有较高市场声誉的民营上市公司,其高管薪酬平均而言分别比其他上市公司低4.97%和6.30%。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公司声望对我国高管显性薪酬契约存在两种作用机制:一方面,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满足了“公共服务”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从而降低了显性薪酬的支付水平;另一方面,市场声誉较高的民营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职业声誉和未来职业利益,符合“以商为荣”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使高管愿意接受较低的显性薪酬。本文的结论为公司声望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对高管显性薪酬形成议价能力提供了重要证据,揭示了公司声望对高管显性契约激励的影响路径;同时,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契约设计以及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
Using detailed data for fieldwork hours and audit hours by rank from audit engagements in Korea, we examine whether audits conducted under workload imbalance, proxied by busy‐season audits, impair audit quality, and how auditors adjust staff assignments for busy‐season audits. We generally find that busy‐season audits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audit quality, and that audit firms reduce the involvement of senior auditors during busy‐season audits. In addition, the greater the involvement of senior auditors and junior auditors, the lesser the deterioration in audit quality. Finally, although there is no increase in interim audits in response to workload imbalance during busy seasons, increasing interim audits can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busy‐season audits on audit quality. Our results are relevant to auditors and regulators, who have expressed concerns abou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workload imbalance on audit quality.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等发达国家竞相减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文章从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双重不对称的视角,构建了一个两国竞争FDI的理论模型,重点考察了两国均衡税收水平的差距.研究发现:市场规模相同时,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家的均衡税收较高;而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都不相同时,当且仅当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家的市场规模高于一定下限时,其均衡税收水平才高于另一国.以中美为例,本文利用2013~2018年两国相关数据的数值模拟分析也表明不对称税收竞争下的劳动力成本和市场规模因素解释了大部分FDI流动中两国税收差距的原因.介于此,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减税的挑战下,中国是否只能采用逐底型税收竞争策略,该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交通场景中采用一些预警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例如,对车辆轨迹进行跟踪并预测车辆的驾驶行为,就是一个常用的预警方法。在对车辆进行跟踪的过程中,数据关联是很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对车辆的观测点和轨迹进行关联,从而更新车辆的轨迹,完成跟踪过程。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关联算法,即k近邻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k Nearest Neighbor-Joint Probability Data Association,kNN-JPDA)。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在交通场景下车辆数据的数据关联问题,在精度以及运行效率方面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车辆类型识别方法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深度学习的高维特征泛化学习能力,将改进的LeNet-5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基于交通微波雷达的大小车型分类识别。首先,以雷达触发前的N帧信号为基础,对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并构建数据集;然后,分析LeNet-5卷积神经网络的特点;最后提出一种改进的LeNet-5卷积神经网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智能学习大小车的雷达时频信号特征,大小车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7%以上,可为交通场景下的车型识别研究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总结内蒙古自治区水权试点工作,介绍了内蒙古黄河干流跨盟市水权试点过程中强化行业监管方面的一些做法,总结了试点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两手发力、强化节水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的一些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8.
姜冲 《价值工程》2021,40(5):163-165
以贵州省道安高速公路白沙井隧道软弱破碎围岩施工为例,介绍了短台阶施工法的施工原理、适用范围、断面尺寸、台阶长度、施工重点、关键工序和注意问题.对软弱破碎、浅埋偏压隧道变形控制、施工安全、进度保障等类似工程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段翀 《技术经济》2020,39(5):35-47,59
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提升了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构建合理的网络借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网络借贷的潜在风险及时甄别与预防,对互联网金融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根据K-S检验与距离相关分析相结合,筛选对借款客户违约状态甄别能力强的指标,建立了网络借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P2P网络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个人对个人借贷)平台LendingClub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仅借款金额、借款利率等借款标的特征对借贷者违约具有显著相关性,借款者年龄等个人特征、借款者年收入等财务特征以及借款者违约次数等信用特征均对借贷者违约风险产生显著影响。投资者在出借资金时,往往青睐于已婚、年龄适中、具有一定工作经历、历史违约次数较少的借款人。因此,风险监管部门应构建网络借贷违约风险评估模型,对P2P平台进行风险监测,同时建立关键信息共享机制,融合多源数据,明确审查范围,实现P2P网络借贷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