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郭正林 《开放时代》2001,90(7):34-40
直接公开的村民选举制度的导入,使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从以党的一元化领导为特征的一元权力结构向村委会与党支部并列的二元权力结构转型。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的目标,就是在促进村民自治制度发展的同时,完善村党支部的领导机制;其基本途径就是通过“两票制”和“二选联动机制”,把直接公开的竞选机制同时引入村委会与党支部建设,在共同的民意基础上建立村委会与党支部职能协调的制度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技术经济》2018,(3):30-36
引入创新扩散理论,在产业层面将产品市场需求变化按照时间维度展开,以此考察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资源市场和股权市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企业战略动态分析框架。在这一框架下,根据主流客户、市场规模、成长速度和需求多样性的不同,将市场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并考察了在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企业在产品市场、资源市场和股权市场上的活动及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按照这一框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动态地在产品市场、资源市场和股权市场上实现经营上的协同,即企业通过管理战略节奏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针对现有扩散模式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技术系统本身,提出了一种用于描述受方(传统企业)在技术扩散过程中的技术发展状态的数量经济模型,用它阐明了在扩散的动力、条件、过程及终结等不同阶段中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美国“依托大学建立国家实验室”模式的考察,指出美国大学与国家实验室之间因激励结构互不相容而存在制度冲突,这种模式得以建立的原因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独特历史机遇。进入常规经济发展阶段后,这种模式开始面临管理绩效问题,美国目前正在尝试探索和建立“桥接机制”以衔接这两种不同的制度。揭示这种制度变革趋势,能够为中国依托大学建立国家实验室的政策实施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在扩散模型中引入跳部分描述资产价格异动的经济逻辑,并进一步细化跳产生的经济原因,引入具有相关性的多维泊松过程描述不同股票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次数,推广了现有的多维跳扩散模型。并应用推广后的模型,以中国A股市场和中国香港股票市场指数为样本,分析两个市场异动的相关性,同时结合新闻数据赋予统计结果以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6.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间技术创新合作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基于技术扩散理论,运用2008—2019年我国与全球135个经济体间贸易数据,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视角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前后对东道国的技术扩散效应,并讨论技术邻近性、制度距离等约束因素对技术扩散的影响,进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扩散,并能通过增加与东道国的技术邻近性强化技术扩散性;但制度距离对该倡议下的技术扩散有限制性作用。研究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空间,通过强化技术创新成果转移、知识扩散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益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创新扩散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扩散包括扩散要素的构成和扩散阶段的划定两个方面。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扩散要素包括扩散源、扩散内容、扩散媒介和扩散接受体。根据扩散接受体的不同,提出了制造企业内部和制造企业之间绿色工艺创新扩散过程模型,并以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洪涛  刘馨 《财经科学》2023,(8):93-107
在中国独具特色的党政干部任职制度下地方官员存在广泛的异地任职的情况,形成了府际间的政策学习与模仿,使得发展优势地区的成功经验借由官员异地任职得以扩散推广。本文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运用高阶理论、政策扩散理论将官员“西进”任职与城市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投资带动、重复建设两个维度着重探讨官员异地任职与政策扩散的运行逻辑,分析官员“西进”任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原因。再将手工整理核对地级市官员异地任职、挂职、再教育经历数据库与城市宏观经济数据相匹配,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边际效应分析对官员“西进”任职与城市发展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官员“西进”任职对城市GDP起到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官员“西进”任职不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城市蔓延扩张建设会进一步放大官员“西进”任职对城市短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以及对发展效率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与方式.指出引进技术的关键在于通过消化吸收、扩散创新以实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由此论证了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及实现机制、文章最后介绍日本“引进技术网络”的经验,并提出我国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扩散创新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骅  吴丹黎 《技术经济》2010,29(5):37-41
企业集群是生产某一类产品的大量中小企业的集聚,大部分集群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使得技术外部引进和内部扩散成为其提升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基于技术创新扩散产业化过程的实际研究,本文构建了主导企业和追随企业的竞争及收益函数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产业环境下创新技术向集群内部的扩散和在集群内部企业间的扩散,通过主导企业和追随企业不同竞争阶段收益的比较,揭示了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产业化形成的条件,提出了促进技术创新扩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行业比较的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在大城市内部扩散发展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大城市的郊区县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上处于发展严重不足的阶段。从影响因子的计量比较看,第二产业发展规模、政府干预、土地成本对生产性服务业由中心区向郊区扩散发展的影响最为广泛,而城市化水平、信息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影响则相对分散。具体来说,第二产业规模是生产性服务业由中心区向郊区集聚的最大促进因素,政府规模则会妨碍生产性服务业向郊区的扩散,土地成本则因为行业不同产生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如城市土地成本上升,将有助于金融业向郊区县的扩散发展;但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而言,只会放慢其向郊区县扩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建国 5 5年来 ,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产生、长期相对稳定、中央政府供给主导型、“中间扩散型”与“供给主导型”并存四个阶段。本文认为 ,今后预算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将由“中间扩散型”与“供给主导型”模式向需求诱致型制度模式转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的框架,探讨了权力与地位的不一致对知识隐藏的作用机制及其边界条件。以初创高技术企业的团队为研究对象,分两个阶段收集到54个团队255份领导与成员的配对问卷,运用Mplus软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权力与地位的不一致会导致低权高位者的知识隐藏行为,这一行为主要通过内部人身份认知和角色压力对知识隐藏行为产生影响;团队精熟氛围削弱了权力-地位不一致与内部人身份认知以及权力-地位不一致和角色压力之间的关系,并削弱了内部人身份认知和角色压力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区分了权力和地位两个不同的社会层级,提出权力-地位不一致可能是工作的重要压力源之一,并通过揭示权力-地位不一致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联系的机制,进一步阐明了权力-地位不一致的复杂性。从实践角度提出了克服员工知识分享困境的建议,通过改进层级晋升体系和营造团队精熟氛围提供组织支持,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动。  相似文献   

14.
再论创新特征对技术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谦  万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2):172-174
根据协调博弈模型,通过技术创新特征(产品性能、消费者异质性)刻画出技术创新扩散阈值函数,并根据技术创新扩散阈值概率分布的分析结论,来讨论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其目的是为处于不同市场位置的企业制度创新产品市场进入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遵循新发展理念,构建基于“双循环”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通过测算2003-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及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简称ICT)生产性资本存量,运用中介效应、动态门槛效应模型对ICT资本结构变化点及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ICT资本深化作用明显,ICT资本每增加1%,经济发展质量将提升2.8%~3.6%;从传导机制看,技术扩散效应、人才配置效应和自主研发效应是ICT资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技术扩散和人才配置起非线性调节作用,随着技术扩散和人才配置越过门槛值,ICT资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特征,但人才配置位于倒U型左侧。该结论表明,当技术扩散越过对经济发展质量正向影响的临界值时,ICT资本积累将成为经济发展质量阻碍因素。通过揭示中国经济亟需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换的内在逻辑,为促进内循环经济投资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识别产业政策扩散背后驱动因素能为政府科学制定政策和正确选择产业提供理论指导,本地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扩散具有重要影响。以2005-2018年新材料政策在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扩散过程为例,分析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扩散机制。研究发现:本地能力影响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扩散,其中资源禀赋、产业实力和知识技能对政策扩散有正向影响,制度环境对政策扩散有负向影响;中央政府应避免强制推行产业政策导致的资源浪费,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断增强本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技术扩散理论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扩散理论是19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国内外技术扩散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进行回顾,论述了相关研究在扩散尺度、影响因子、类型、路径、模型、方式与效应、学术流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局限,建立了以上各方面之间的系统性联系,构建了技术扩散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核心内容,并指出了近年来在微观尺度研究上对技术权力现象进行关注的新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8.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点轴理论,在前人区域旅游发展模式基础上构建了疏点模式、散块模式、条带模式、团块模式、板块模式五阶段区域旅游演化模式,继而基于区域经济影响力的扩散动力机制构建了旅游经济影响力的场扩散效应模型,运用现代GIS技术模拟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五阶段模式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1990、2000、2010和2020年四个年度为例分析了旅游经济影响力扩散强度的演化过程,结果得出安徽省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地带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皖北旅游模式要落后于皖南和皖中,通过旅游发展轴线的建设和合理规划,2020年皖南和皖中旅游将进入板块模式时代,而皖北也将发展为团块模式阶段。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中,引入探索型学习与应用型学习,综合几种治理机制,重点分析了不同治理机制如何通过影响探索型学习与应用型学习而对突破性创新产生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建立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关系的分析框架,并揭示企业治理机制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路径和机理,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印浩  田贵良  钱晓燕 《技术经济》2019,38(11):109-116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DSGE模型,同时考虑了创新扩散的一般规律(“S型扩散”)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独特作用(节能作用和减排作用)。基于人口老龄化的预测,模拟随着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波动,经济系统所做出的响应。结果表明:经济变量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波动呈现出不同的响应路径,其中资本存量的响应具有滞后性;资本报酬率为首的相关经济变量对于正向冲击的响应出现了“翘尾效应”。最后,本文给出了稳定、正向引导市场预期和在资本市场采取预调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