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对连锁非控股股东的内部治理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股东行业内连锁持股与控股股东掏空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产品市场势力水平强化了非控股股东连锁持股的内部治理效应,而机构投资者信息优势与行业连锁持股信息优势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非控股连锁股东对企业控股股东自利性行为的抑制作用分别通过企业间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对控股股东的退出威胁实现,具体路径为向持股单位委派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同时,非控股股东连锁持股的内部治理效应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万立全  陈峻博 《征信》2022,(1):77-84
选取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投票数据,研究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积极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积极性与投资效率存在反向因果关系.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越高,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投资过度;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投资过度现象更为显著.第二,非控股股东通过高...  相似文献   

3.
计方  刘星 《财政研究》2011,(3):69-72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非效率投资视角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积极股东的监督作用,其持股比率与公司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程度显著负相关;相对于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监督与抑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4.
内幕交易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备受各界关注。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非执行董事对上市公司内幕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执行董事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的发生;其次,不论是控股股东还是非控股股东委派的非执行董事都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对非执行董事抑制内幕交易的作用存在调节效应,二者均会削弱非执行董事与内幕交易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董事会治理作用和内幕交易的现有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完善董事会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2~2008年深交所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本文以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专业性和薪酬等基本特征,考察了独立董事能否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专业性对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独立董事薪酬与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频率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的比例对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去改进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以提高其监督制约控股股东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控股股东控制、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5年间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控股股东控制下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负债与投资规模显著负相关,但负债对国有控股公司投资水平抑制作用较弱;负债抑制了低成长公司的过度投资,而对于高成长公司,负债抑制了其正常投资;短期负债相比长期负债相机治理作用较强;银行借款对非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支出抑制作用更强;企业投资与银行借款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国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弱,而非国有控股企业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变化不会对投资与银行借款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6~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根据投资目标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机构投资者独立性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管理层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越低,而非独立机构持股对两类代理成本影响有限。在进一步考虑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后,发现独立机构持股在控股股东偏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情况下更能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表明在此情况下,独立机构对管理层自利行为有更大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拓展了宗教与企业决策的关系研究,实证研究了佛教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以2001-2012年期间12,820个公司-年的观测值为样本,本文发现佛教与公司过度投资显著负相关,表明佛教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可以缓和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削弱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和过度自信,进而抑制过度投资。此外,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负向调节了佛教与过度投资之间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往来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集团内部资金配置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关联资金往来减少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终极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协同度越高,这种降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作用越明显。此外,本文发现对于国有控股公司、融资约束较高的公司以及产品市场竞争较低的公司,具有较高利益协同度的终极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关联资金往来减少公司的过度投资。本文为集团内部资金配置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深入理解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志远  蔡东玲  武小凯 《金融研究》2018,462(12):157-173
本文采用2009-2017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基金持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对两条影响途径(监督管理层和抑制控股股东侵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基金持股比例增加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价值,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而增强,同时这种效应只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显著,在国有企业中则不显著;(2)按投资策略分类发现,除主动型和被动型基金外,准指数基金持股也可以提升公司价值;(3)在控制了基金数量后,基金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与发达国家基金持股主要通过监督管理层来提升公司价值的传导途径不同,我国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投资者保护与控股股东资产偏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控股股东资产偏好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在股权集中型公司中研究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决策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投资者保护可以缓解因控股股东对流动性资产的偏好而形成的投资不足,但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取决于公司投资不足和控股股东资产转移两个方面的净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较好的投资者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投资不足,并抑制控股股东的资产转移动机,从而促使外部投资者对公司所持有的现金予以较高的价值评估。我们还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较高的现金流权对应着较高的控制权,其结果是加剧公司投资不足,导致公司现金水平较高而现金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2.
王小维 《金融博览》2011,(19):54-55
林广兆先生服务祖国金融事业近一个甲子.为促进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加强港澳台和内地的经贸合作、推动社会公益和教育事业不遗余力。林广兆先生现任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除此以外,他还担任闽港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中国企业协会顾问等.历任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副主任、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本文以2009-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收集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和委派董事数据,计算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情况,以此考察其对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基于股权与控制权非对等逻辑,我们发现非国有股东仅仅委派董事并不能改善国企会计信息质量,只有超额委派董事(即控制权超越股权),才能有效地提升国企会计信息质量,而且这种提升在央企和市场化程度较好的地区比较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还能向资本市场传递特质信息,并抑制负面消息积累,有效地降低了国企股价同步性和崩盘风险.该研究在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混改研究领域进行了视角、内容和变量的创新,其结果为国企混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质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控股股东的身份构成、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控股股东担任总经理或董事长与盈余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2009—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考察自由现金流对企业过度投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水平越高,企业过度投资现象越严重;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起负向调节作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所发挥的"监督效应"可以减少自由现金流的滥用,对企业过度投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大股东可以抑制控股股东隐藏坏消息的行为,从而降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以2000-2015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其股价的崩盘风险更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他大股东相对于控股股东的力量较大、控股股东隐藏坏消息的动机较强、以及公司治理机制较弱的公司中。本研究在丰富股权结构以及股价崩盘风险相关领域文献的同时,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分析,否定了“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股东集团价值取向”这一传统观点,指出非控股股东的利益将不可避免的遭到控股股东侵害,从而使股东集团价值取向偏离“全体”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而测算股东集团价值取向的函数  相似文献   

18.
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对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行侵占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关联交易规模的角度实证检验了股权制衡因素和外部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程度越高,控股股东的侵占水平会越低;但是法律保护和股权制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两者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如果同步提高的话,可能会削弱股权制衡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常青  李宇坤  李茂良 《金融研究》2018,457(7):143-157
近年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与此同时,国家大力鼓励创新,企业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利用201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创新投入,且这种作用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和两职合一的公司中会更加显著;(2)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只有在股权质押率较高和距离平仓线越近时才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控股股东金融性质为切入点,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金融性质如何影响企业金融化。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金融性质显著提高了企业金融化程度。(2)控股股东金融性质会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主要提高了保值性金融资产的增长率;同时本文发现,控股股东金融性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融资约束程度较轻的企业。这说明,金融控股股东投资金融资产的主要动机是利润追逐。(3)作用机理分析表明,增加母公司层面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的股权投资,是金融控股股东提高企业金融化程度的重要影响渠道。(4)异质性分析发现,控股股东金融性质对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实体投资环境不佳以及不存在信贷歧视的企业。(5)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企业金融化与投资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在金融股东控股的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边际效应更大。本文从控股股东金融性质的视角拓展了企业金融化微观驱动因素的研究,对政府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