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外股票IPO的三种实证现象及其理论解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前国外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种普遍现象,即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过低(IPOs Underpricing),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的长期弱势(Long Run Underperformance of IPOs)以及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的热销市场(Hot Issue Markets)。……  相似文献   

2.
关于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80年代以来逐渐引起各国经济学家的关注。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开发行的三种普遍现象,即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过低(IPO Underpricing)、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的长期弱势(Long Run Underperfor-  相似文献   

3.
IPOs抑价现象所谓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s),也称新股,是企业第一次向公众出售股票,并随即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形成一个流动的交易市场(Ritter,1998)。新股低价上市(Underpricing),即公司的股票常常以过低的价格发行,从而使申购到新股者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并导致公司上市前的现有股东遭受重大损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新股发行价显著低于其上市首日或初期的收盘价。新股超额收益现象的存在,意味着IPOs市场存在效率损失,并直接表现为上市公司可募集资金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新股发行定价是股票发行的核心环节,定价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各国的研究表明,新股超额收益是普遍存在的,中国作为新兴市场,超额收益更是惊人.本文选取2009年3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上司公司上市前公司财务指标能否有效地拟合创业板上市首次公开发行发行价来探索我国目前创业板IPO效率高低,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白天玺 《时代金融》2013,(17):28-29,36
本文首次借助于月相变化这一外生变量来衡量IPO市场中的投资者情绪,就投资者情绪对于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实证发现,投资者情绪会影响IPO首日超额收益,不同月相期内上市股票的首日超额收益存在显著差异,满月期内的IPO首日超额收益要低于新月期内的IPO首日超额收益;并且新月期的IPO首日超额收益要高于非新月期的首日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6.
IPO(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中的新股抑价现象是IPO发行定价中的异常现象的一种表现,一般指新股在发行市场的发行价格远远低于新股在流通市场的价格,具体表现是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大幅度上扬,超出流通价格15到30倍以上,上市首日即可获得丰厚的回报。IPO抑价在任何国家都普遍存在,但在我国抑价现象表现的更加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IPO抑价产生的原因,以及IPO抑价产生的弊端,并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了一些控制IPO抑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证券业推进中小企业板IPO发展状况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股票IPO理论研究综述 首次公开发行,即IPOs(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第一次向广大的投资者公开募集资金,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这一过程涉及发行公司、承销商、投资者及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为什么公司要公开发行,基本的答案是融资.  相似文献   

8.
我国IPO定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股发行(IPO, Initial PublicOffering)定价是股票发行业务中的核心环节,定价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判断发行定价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是,发行价的确定是否以预期的二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础。新股发行抑价是指新股发行定价存在低估现象(Underpricing),一般证券市场上都存在这一现象,根据一个对32个国家(地区)样本区间的统计,股票上市首日平均收益率达27.86%,这说明新股发行价格和新股上市价格本身还是有所不同。从统计数据看,欧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新股发行抑价程…  相似文献   

9.
金融双语     
IPO即(新股)首次公开发行。在IPO之前,投资银行家通常组织全球“路演”来为即将发行的股票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和推介。“路演”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投资银行家希望能够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并为他们提供有关发行的信息;二是“路演”也有助于搜集关于股票上市定价的信息,为发行公司和承销商决策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引言 首次公开发行折价(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Underpricing,以下简称IPO折价),又称新股上市首日超额回报,是各国证券市场(包括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1)的普遍现象.IPO公司为什么将超额回报拱手相让给投资者,被称为"IPO折价之谜",并引发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IPO抑价是指企业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后,其首日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定价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企业在进行首次公开发行时能够获得较高的短期无风险的超额收益率.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存在IPO抑价的现象,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从上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开始对IPO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对于IPO的高抑价现象即新股热销现象和长期弱势现象等方面的研究尤为深入.本文将对IPO抑价形成原因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阐述,试图归类说明造成IPO抑价现象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薛丽萍 《会计师》2013,(11):5-6
IPO首日超额收益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们的浓厚兴趣。自从2005年一级市场实行询价制以来,询价制度不断完善,一级市场的主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也日益成熟。理论上讲,随着IPO定价更趋市场化,IPO价格理应更能反映股票内在价值,可为什么IPO首日超额收益仍旧居高不下呢?本文对国内外IPO首日超额收益进行回顾,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资本市场新股IPO折价程度及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全面、细致刻画中国资本市场新股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的折价程度;二是试图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对新股IPO首日超额收益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为此,本文分别按照年度、行业、上市地点、上市周期对样本进行了分类,计算不同分类下的新股首日超额收益;同时本文认为,新股发行过程中监管部门对发行价格的限制,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新股首日超额收益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金南 《中国外资》2013,(14):1-3
三次IPO发行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本论文将从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的三次新股制度改革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新股申购收益数据统计,上市首日涨跌幅数据统计、破发率等数据统计,讨论三次新股定价和配售制度的问题根源和问题本质。  相似文献   

15.
承销商托市与新股折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引言新股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s)的高初始收益率(即上市首日交易价格高于发行价格)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财务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的证券市场长期以来也一直续演着“新股不败”的神话,每一次新股发行往往伴随着巨额的申购资金和上市后的惊人涨幅。……  相似文献   

16.
IPO抑价是指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的价格显著低干股票上市后第一天的收盘价格,是目前是理论和实践中公认的难题.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IPO抑价进行分析,解释LPO高抑价率,并从中导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间上市发行股票为样本,采用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定价分析,以新股发行定价类型,首日发行抑价率正负进行分类.选取折价发行且上市首日"破发"(即首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公司样本,将其与溢价发行且上市首日未"破发"公司样本,按照"行业-收入规模"标准进行样本配对,计算两组公司上市后1~5年买入与持有收益(BHAR)并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新股上市后前三年均表现不佳,折价发行且首日"破发"的股票在上市后前两年表现更差.这为新股定价与长期表现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2013,(11):33+65+82
《中国A股市场IPO首日与后市收益异象研究》作者:李宁定价:25.00元本书对备受关注的IPO市场同时存在首日超额收益现象、后市长期收益弱势现象以及IPO发行上市企业集中上市的聚簇现象进行了研究,澄清了对于A股市场是否存在IPO后市弱势现象的争论,分析了影响A股市场两大异象的重要因素,解释了A股市场存在两大异象的逻辑关系,划分了A股市场IPO热季周期与冷季周期转换边界,评价了A股市场发行制度改革效率,探讨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余松 《投资与合作》2014,(1):344-344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即IPO定价,是指首次发行上市的公司将股票发售给特定或非特定投资者所采取的价格。本文是对定价制度的一个文献综述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我国询价制以及抑价现象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市场成功实现首次公开发行(IPO),集资额接近80亿美元(不包括超额配售权部分),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项目。建行IPO方式和定价均引起了香港和全球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引资价格是否合理引发了激烈的“贱卖”纷争,上市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