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界定和计量超额在职消费的基础上,检验了超额在职消费对高管货币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进而验证了媒体监督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会显著削弱货币薪酬业绩敏感性,媒体监督能够对此进行有效缓解,且此削弱及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旨在为完善企业在职消费的计量与规范、提升薪酬激励契约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2014~2015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显性薪酬和隐性薪酬两个视角深入探究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显性薪酬的重要组成成分货币薪酬和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均显著正相关,即货币薪酬和股权激励会诱发高管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在职消费能够减少高管盈余管理行为;在职消费与盈余管理存在U型相关。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高管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是发挥高管人力资本效用进而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高管人力资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相关性更明显;管理层权力削弱了高管货币薪酬对企业绩效的激励作用。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但非国有企业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管理层权力加大了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且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的相关性更明显;管理层权力削弱了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阐明在职消费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从在职消费成因、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三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对在职消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这对于研究企业高管薪酬契约的安排、薪酬激励与制度约束的权衡、企业产权保护与绩效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产权基础不同的视角,分别对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论显示:管理层货币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显著;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显著;管理层在职消费程度与企业经营业绩呈负相关关系,其程度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明显。本文证实了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在职消费程度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方向相同但程度存在差异,为我国上市公司完善激励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与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对民营上市公司而言,管理层权力越大,自定薪酬的动机越强;民营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与薪酬业绩敏感性表现出与国有上市公司的同质化,即管理层权力越大,薪酬与盈利业绩的敏感度越高,与亏损业绩的敏感度越低.管理层的权力寻租行为削弱了自身的薪酬风险,薪酬契约包含了无激励价值的权力租金,导致了薪酬激励过度和薪酬契约的“真空化”.研究还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会削弱管理层权力在薪酬契约制定中的寻租动机,降低管理层的薪酬.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隐性激励问题。首先从基金管理费的名义契约推导出实际契约,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基金持有人的惯性行为会对实际契约产生影响。在接下来的实证检验中,通过对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实际契约的比较研究,实现了对隐性激励程度的度量,并揭示了我国基金行业中"历史业绩——持有人行为——基金规模——管理人收入"的隐性激励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将可测度的隐性激励显性化到基金薪酬契约之中,从基金与持有人互动的视角来优化薪酬契约。  相似文献   

8.
夏冠军 《投资研究》2012,(3):139-149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理激励契约安排的制度背景,把经理激励契约纳入投资者非理性分析框架,就投资者情绪与经理激励契约如何相互作用影响企业投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管持股会诱发高管利用投机的股市进行过度投资,而与股价弱相关的货币薪酬没有这种作用,而且经理薪酬的这种作用因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研究表明高管持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具有负面的公司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变革如何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金融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以高管在职消费为切入点,利用沪深港通这一外生政策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高管在职消费水平.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改善信息环境、提高货币薪酬激励效果以及促进股利支付等途径抑制高管在职消费.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高管在职消费的外部治理效应亦存在持续性.本文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也拓展了在职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亦为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谢玮  杨永淼 《会计师》2019,(8):54-56
基于2015-2016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我们将超额在职消费作为隐性腐败的替代变量,审计意见和可操纵应计利润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对隐性高管腐败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审计意见与超额在职消费显著正相关。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的隐性高管腐败更严重。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抑制隐性高管腐败。本文对如何从注册会计师审计角度抑制隐性高管腐败行为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郝颖  黄雨秀  宁冲  葛国庆 《金融研究》2020,484(10):189-206
本文基于“隐性—显性”契约激励研究范式,探讨公司社会声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本文选取2009—2017年间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拥有较高社会声望的公司,其高管显性薪酬较低。具体而言,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具有较高市场声誉的民营上市公司,其高管薪酬平均而言分别比其他上市公司低4.97%和6.30%。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公司声望对我国高管显性薪酬契约存在两种作用机制:一方面,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满足了“公共服务”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从而降低了显性薪酬的支付水平;另一方面,市场声誉较高的民营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职业声誉和未来职业利益,符合“以商为荣”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使高管愿意接受较低的显性薪酬。本文的结论为公司声望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对高管显性薪酬形成议价能力提供了重要证据,揭示了公司声望对高管显性契约激励的影响路径;同时,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契约设计以及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2.
郝颖  黄雨秀  宁冲  葛国庆 《金融研究》2015,484(10):189-206
本文基于“隐性—显性”契约激励研究范式,探讨公司社会声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本文选取2009—2017年间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拥有较高社会声望的公司,其高管显性薪酬较低。具体而言,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具有较高市场声誉的民营上市公司,其高管薪酬平均而言分别比其他上市公司低4.97%和6.30%。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公司声望对我国高管显性薪酬契约存在两种作用机制:一方面,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满足了“公共服务”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从而降低了显性薪酬的支付水平;另一方面,市场声誉较高的民营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职业声誉和未来职业利益,符合“以商为荣”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使高管愿意接受较低的显性薪酬。本文的结论为公司声望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对高管显性薪酬形成议价能力提供了重要证据,揭示了公司声望对高管显性契约激励的影响路径;同时,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契约设计以及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7年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数据,以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为因变量,以高管现金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为主要考察对象,并选取公司规模和股权制衡结构作为控制变量,检验在不同激励方式下高管薪酬与中小股东利益的相关性,结论表明: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主要集中于现金薪酬和在职消费,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较大,而高管持股则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1—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全面考察了高管货币薪酬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隐性关系和可能的显性关系,估计了高管货币薪酬和用股东财富增长衡量的公司业绩之间的敏感性关系。从制度背景来看,上市公司高管的货币薪酬主要取决于会计业绩指标;但研究也表明,薪酬机制仍然使高管和股东利益更趋一致,而且股票收益率独立地影响货币薪酬。从薪酬业绩敏感性来看,虽然高管薪酬独立于业绩的增长,但流通股股东财富增加1000元或者全体股东财富增加9000元,仍会导致高管薪酬平均增加近10元。解决这种低敏感性的途径是加强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15.
"有效契约论"把高管激励契约看成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可以协调股东和高管的利益冲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管理权力论"则认为,高管对自己的薪酬安排有很大影响,可以利用自身权力以多种方式进行寻租。本文针对高管激励的上述两种假说,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从上市公司设立薪酬委员会的动因、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安排的影响两方面展开研究。以2001年至2008年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如果潜在代理成本越高,公司就越可能设立薪酬委员会,这与有效契约论的预期一致;同时,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增强了薪酬-业绩敏感度。研究结论对健全薪酬委员会制度、有效发挥高管薪酬契约的激励作用以及规范上市公司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在高管激励契约中的作用历来是理论与实务中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06~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会计信息可比性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国有企业相比,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信息复杂程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外部监督较弱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特征对薪酬契约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沈永建  徐巍  蒋德权 《金融研究》2018,457(7):49-68
本文将视角聚焦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重点研究金融抑制对银企信贷契约的异化。研究发现,在金融抑制背景下银企之间存在以留存贷款为表现的隐性契约,用以帮助银行在满足管制要求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隐性契约的发生与否会随着货币政策、企业特征等因素的改变而有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利率变相市场化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则发现,这一隐性契约对企业价值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罗进辉 《金融研究》2018,453(3):190-206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11567个年度观察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对公司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关系,并进一步考察这一影响关系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和不同制度环境下的差异。结果发现:(1)媒体报道水平与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说明媒体报道提高了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2)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媒体报道的上述正向影响作用仅在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才显著成立,意味着媒体报道主要提高了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契约有效性。(3)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水平越高,媒体报道的上述正向影响作用越强,表明制度环境是媒体报道有效发挥上述作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薪酬契约是管理层激励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以2007-2016年A股国有企业为样本,研究薪酬激励中薪酬-职务倒挂安排对企业投资行为和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我国A股国有企业的隐性激励机制的存在,薪酬-职务倒挂并未导致"黑色嫉妒"效应,虽然薪酬-职务倒挂短期内抑制了企业投资水平,但降低的部分主要来自于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同时,薪酬-职务倒挂企业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的形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进一步研究表明:(1)薪酬-职务倒挂对投资水平的抑制主要存在于地方国企;(2)当CEO任期较短时,薪酬-职务倒挂的企业增加投资的意愿较弱。本文结论为国有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契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考察政府补助这一外生变量对高管超额薪酬以及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检验高管薪酬契约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经理人利用政府补助获得超额薪酬,谋取私利;并且经理人还通过提高薪酬-业绩敏感性,为其超额薪酬进行结果正当性辩护,以掩盖其自利的行为。上述研究显示,简单地将薪酬与业绩挂钩的契约会受到业绩噪音的影响,降低契约激励经理人努力的效应,这为我国进一步完善薪酬契约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