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自2008年以来,受到各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欢迎并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地预防和打击了学术不端行为,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本文对该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做了简要介绍,同时结合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了使用该系统的方法及该系统值得改进的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2.
《技术经济》2012,(1):131
<正>为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研究环境,确保本刊刊载论文的质量,《技术经济》编辑部于2012年正式启用"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SMLC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有效检测文献存在的多种形式的学  相似文献   

3.
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高校近日纷纷引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用以检测毕业论文。人们把这一系统称之为“学术不端行为测谎仪”。但这个“检测系统”还没正式应用,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便受到一些老师和学生的质疑,继而引发了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学术不端长期泛滥,屡禁不止,至今盛行,危害至极。作为直面学术不端的学术期刊,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实际承担了哪些社会责任?又有哪些社会责任在实际操作中是它承当不起,却又勉为其难?本文通过真实呈现对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学术期刊界在学术不端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观点和做法,并在对调查结果的评析过程中追问:要从根本上治理和遏制我国大肆泛滥的学术不端,谁是真正的责任主体?只有对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加以准确界定,才能把抵制学术不端的口号变成实际行动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因素对科研人员个体的影响效用及作用机理,基于计算实验方法,构建由高校系统、智能主体、智能主体基元3个层次相互嵌入构成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嵌套逻辑理论模型,并选取实验观察的影响因素,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嵌套逻辑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实验建模及实验,揭示出3个层次的影响因素通过不同路径产生治理效果:在智能主体心理层面,个体主动抵制、“不想”产生学术不端行为进而降低发生率,其治理效果最为显著;在高校系统层面,提高高校机构学术不端行为查处能力进而提升查处效率,使个体“不敢”产生学术不端行为,其治理效果次之;在智能主体层面,强化制度警示效果的持续性,使学术不端行为“不能”在个体间传染与蔓延。  相似文献   

6.
ChatGPT既给学术研究工作带来新机遇,也给学术不端治理带来前所未见的挑战。ChatGPT对学术不端概念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在原创、错误、公平层面冲击学术不端概念的内涵,在质变、重复、批判层面冲击学术不端概念的外延。ChatGPT对学术不端治理的影响表现为拓展治理主体范畴、重构客体责任结构、增加治理程序环节和再塑治理标准内涵。为应对ChatGPT的挑战,需要构建学术不端主客体合作网络、更新学术不端治理程序和标准、构建流动式学术不端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7.
道德含义从本质上决定了学术不端问题应被纳入社会奖惩道德导引体系中予以研究。以社会奖惩道德导引建构模型为理论框架,收集111起学术不端事件和39部治理规范用于案例研究和内容分析,深入揭示我国学术不端治理中致使社会奖惩道德导引低效的系统根源。结果表明,在我国学术不端治理中,社会奖惩标准过多过杂、奖惩措施有失均衡、奖惩路径不够畅通、奖惩主体各有短板、奖惩受体缺乏敏感等缺陷和不足共同制约了社会奖惩道德导引效率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与高校的社会责任背道而驰,这些行为严重玷污了神圣的高等教育.没有行之有效的学术监督和惩罚机制,形不成强有力的监督和惩罚力度,是导致目前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重要原因.学术不端行为惩治不力,缺乏一套有效的制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着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高校要恪守学术底线,严格把关,让求学者学有所成,这是对求学者负责,也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相似文献   

9.
徐冬先 《经济师》2013,(10):157-158
近些年来,作为我国科学研究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群体,学术诚信一定程度上缺失,学术不端现象频发,严重地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列举了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状况,深入剖析了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和加强学术诚信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是美国顶尖大学尊重学术创新、捍卫学术诚信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美国四所顶尖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政策和实践的分析,发现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由处理依据、处理主体、处理程序和监督救济构成,在制度保障、组织支持、过程保障和理念引领方面具有以下特征:提供制度规章,确保有章可循;职责分工明确,兼顾专业性和自主性;注重程序规范,保障审理及时严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对我国高校完善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的学术不端行为可谓是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而且严重阻碍了知识创新的进程,对社会进步也是危害巨大。以广义效用和多人囚徒困境理论为依托,剖析这一现象的来龙云脉,并简要指出摆脱学术不端困境的途径:即完善对学术行为的监控、审核和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界的后备力量,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进步。现今研究生学术不端的现象日益增多、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社会未来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其不端行为采取的措施来进行浅析研究。望其研究为净化高校学术环境、培养研究生认知和独立创作水平能力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屈燕妮 《经济论坛》2011,(6):161-163
文章首先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学术不端行为,给出了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解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表明,加大对研究者造假的惩罚力度,可以减少监管的无谓付出。要减少研究者的作假行为,需要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奖惩力度,降低监管成本。最后对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媒体,能传播学术信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在学术研究过程的上游与下游之间对研究主体起联接的中介作用。学术期刊是学者展现、交流与传播学术成果,支持学术创新的平台,学术不端行为在学术期刊中有集中表现。可见,学术期刊发表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将直接导致形象和信誉度的下滑,使期刊传播的学术信息失去原创性和权威性,最终会降低期刊的品牌影响力乃至失去公信力,在竞争中失去优势,甚至失去参与竞争的资格。[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学术诚信成熟度模型、学术诚信评价系统的关键指标,芬兰、奥地利、丹麦的科研诚信相关年度报告重点内容和芬兰科研诚信晴雨表调查开展研究发现,科研诚信政策及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程序、科研不端案件的发生和查处、科研诚信教育与培训、科研诚信相关信息的传播、科研诚信研究与合作5个方面是当前国际科研诚信监测评价中多方共同关注的要素。各机构在开展科研诚信评价、调查等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开展科研诚信监测评价和提高科研诚信整体状况方面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学术不端行为屡被曝光,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适值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征求意见公告,笔者结合研究课题撰写提交了“对《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拙见”,其中部分意见被采纳.为此,基于对正式颁布的实施办法及其征求意见稿与笔者意见稿三者之间较为详尽的比较记录,撰写成文予以发表,希冀能为国家依法治教宏伟进程增添一处注脚.  相似文献   

17.
世界著名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将刊载于旗下《肿瘤生物学》期刊(Tumor Biology)涉嫌伪造同行评议的中国学者的107篇论文撤稿,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科研不端行为的关注与反思。以2013-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披露的两批《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及处理决定》中77件科研不端行为的88名涉事人员为样本,发现科研不端行为源于激励诱惑与制度要求、科学家角色冲突与角色序列冲突以及奖励制度与评价制度不对称的共谋。基于此,提出应建立健全科研数据公开机制,加快学术诚信体系建设,深化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平衡奖励制度与处罚制度等政策建议,以维护学术诚信、改善科研生态、预防学术不端。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媒体,能传播学术信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在学术研究过程的上游与下游之间对研究主体起联接的中介作用。它是学者展现、交流与传播学术成果,支持学术创新的平台,学术不端行为在学术期刊中有集中表现。可见,如果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涉嫌学术不端,不仅会导致期刊的形象和信誉度的下滑,而且也使得期刊传播的学术信息失去原创性和权威性缺失,最终必然降低期刊的品牌影响力乃至失去公信力,在竞争中失去优势,甚至失去参与竞争的资格。[1]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时代,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日益增多,科研诚信建设亟待加强。本文分析了丹麦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做法及经验,重点介绍了有关机构设置、法律法规、学术不端案件调查程序等,并提供了案例分析,以期为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婉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1,(21):210-211,223
学术不端行为阻碍了学术领域的发展,损害了正常出版秩序,破坏了学术诚信的建设,当前中国的学术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学术期刊在学术诚信建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学术期刊要发挥把关、宣传、评价和监督作用,并且要建立健全学术期刊出版机制和加强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在建立学术诚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促进学术研究和出版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