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任迎伟  张露  毛竹 《财经科学》2021,(8):93-105
创新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服务型企业,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源",其创新往往需要一线员工的积极参与.本文以压力评价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服务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重点分析了情绪劳动的表层策略和深层策略在其中起到的不同中介作用,以及验证了组织支持感的调节效应.本文分阶段收集到632份服务业员工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既能通过表层策略负向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又能够通过深层策略增进员工的创新行为,而其中深层策略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组织支持感在表层策略和深层策略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并验证了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叶龙  余彬彬  郭名 《技术经济》2019,38(7):82-90
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以来自12家企业的330名员工为调查样本,探讨了中国传统耻感文化情景下工作不安全感影响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的中介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自尊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成就动机越强,组织自尊对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的反向刺激效应就越强,同时组织自尊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也越强。  相似文献   

3.
员工内部创业行为是成就和保持公司创业的基础。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构建以工作繁荣为中介变量、心理资本为调节变量的任务不确定性、工作控制与员工内部创业行为关系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任务不确定性、工作控制对员工内部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繁荣在工作控制与员工内部创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对工作控制与员工内部创业行为间关系有正向调节效应,员工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工作控制对其内部创业行为直接影响越大。这对企业正确认识任务不确定性、工作控制对员工心理和工作行为的影响,有效利用这两个工作特征因素促进员工内部创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程序公平、工作不安全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采用成熟量表测量相关变量,利用中介回归方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和所在企业性质显著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和离职倾向;程序公平和离职倾向负相关;工作不安全感部分中介程序公平与离职倾向间的负向关系;数量工作不安全感部分中介程序公平与离职倾向间的负向关系。结论:程序公平部分通过工作不安全感,对离职倾向产生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压力交互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构建工作不安全感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双刃剑”影响理论模型,探讨挑战性压力和阻碍性压力的中介作用、促进型焦点和防御型焦点的调节作用。选取12家高新技术企业60个团队414份领导和员工的两时间点配对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方面,工作不安全感会通过挑战性压力认知和促进型焦点的调节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成为个体创新行为的“动力”和“助推力”;另一方面,工作不安全感会通过阻碍性压力认知和防御型焦点的调节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成为个体创新行为的“负担”和“绊脚石”。  相似文献   

6.
员工工作满意度、工作行为与组织承诺关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甜  李敏 《经济与管理》2011,25(7):74-78
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是研究员工工作行为的理论基础。根据已有的研究提出假设: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与离职行为负相关;组织承诺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及角色内行为正相关,与离职行为负相关;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正相关;组织承诺在员工工作满意度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兰霞  蔡丽  付竞瑶  李末芝 《技术经济》2020,39(2):46-54,63
依据工作要求-资源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78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员工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对其创造力的双路径影响,并分析了心理脱离/心理依附和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增益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员工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对其创造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心理依附和工作-家庭增益在员工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和员工创造力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资源保存理论、积极情绪扩展构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以工作应激为中介变量、感知组织支持为调节变量,构建员工幸福感影响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使用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技术对249份IT企业员工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员工幸福感对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幸福感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应激,同时,工作应激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并且在员工幸福感与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感知组织支持可以减弱工作应激对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对工作应激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作特征模型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考察了中国组织情境下工作自主性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检验了员工归属感的中介作用与领导正直度的调节作用。对收集到的224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层次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作自主性与员工建言行为显著正相关;②员工归属感在工作自主性与员工建言之间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③领导正直度对工作自主性与员工归属感和员工建言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弱化效应,并且员工归属感完全中介工作自主性与领导正直度间交互作用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员工在工作持续性和未来职业发展上的不安全感对其绩效及留任意愿具有重要影响,现有的横向研究无法有效解释新员工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工作不安全感的阶段性变化及影响效应。通过对156名新员工两阶段调查的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新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其任务绩效的积极影响逐渐显著,而对留任意愿一直保持着显著的消极影响;控制点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逐渐显著,在工作不安全感与留任意愿之间保持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recent literature has shown that income inequality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borrowing and debt accumulation by working household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that household indebtedness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If workers experience rising debt burdens, their cost of job loss may rise if they need labor-market income to continue borrowing and servicing existing debt. This, in turn, will reduce their bargaining power and increase income inequality, inducing workers to borrow more to maintain consumption standards, and so creating a vicious circle of rising inequality, job insecurity, and indebtedness. We believe that these dynamics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observed simultaneous increases in income inequality and household debt prior to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To explore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inequality and debt, we develop an employment rent framework that explicitly considers the impact of workers’ indebtedness on their perceived cost of job loss. This is embedded in a neo-Kaleckian macro model in which inequality spurs debt accumulation that contributes to household consumption spending and hence demand formation.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 workers’ borrowing behavior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 of demand and growth regimes; (b) debt and workers’ borrowing behavio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abor market by influencing workers’ bargaining power; and (c) through such channels, workers’ borrowing behavior can be a decisive factor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12.
安世民  陈颖  张羽琦 《技术经济》2022,41(5):134-144
员工只达到传统的工作绩效已无法在动态工作环境中充分实现组织目标,包含熟练性、适应性、主动性的个体角色绩效更符合当今组织要求。因此,本文从领导视角出发,基于互惠原则及社会交换理论,纳入个性化交易、心理资本和组织支持感三个因素,通过对571份调查问卷进行层次回归分析法和Process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探讨平台型领导从员工行为和心理两条路径影响个体角色绩效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平台型领导与员工个体角色绩效正相关,且个性化交易和心理资本在其关系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同时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个性化交易及心理资本对员工个体角色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何奎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1):126-132
以工作繁荣感和组织地位感知为中介变量,以差错管理氛围为调节变量,基于一个被调节的双中介模型,对包容型领导与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间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对东部地区20家高新技术企业429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包容型领导通过工作繁荣感和组织地位感知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差错管理氛围在包容型领导与工作繁荣感、包容型领导与组织地位感知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差错管理氛围正向调节工作繁荣感、组织地位感知在包容型领导与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一线员工的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石。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水平是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压力-情绪理论的企业安全行为,探讨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分析工作压力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行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依据309份来自我国煤矿企业的有效问卷,运用层次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氛围对安全遵守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压力、操作压力和管理压力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遵守行为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发展压力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参与行为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安全行为理论的内容,而且打开了将工作压力作为调节变量研究既定问题的思路,为工作压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启发,同时对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格特质和资源基础理论,构建了一个以冗余资源为调节变量,工作形塑为中介变量的前摄型人格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银行员工为调研样本,运用层次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前摄型人格和工作形塑均显著正向的影响员工创新绩效,工作形塑在前摄型人格对员工创新绩效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冗余资源对前摄型人格与形塑之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前摄型人格与形塑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是非线性,倒U型的;冗余资源正向调节着工作形塑在前摄型人格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的间接效应,即冗余资源较高时,前摄型人格通过工作形塑对员工创新绩效产生的间接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创业坚持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作为复杂的决策行为,创业坚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和希望等心理资本对创业坚持的影响,以及内在动机和创业榜样发挥的情境效应。通过对我国202名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创业者的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和希望均能够显著促进其坚持创业;内在动机正向调节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各自与创业坚持的关系;创业榜样对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各自与创业坚持的关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将个体因素(心理资本和内在动机)与环境因素(创业榜样)纳入同一理论框架,讨论其对创业坚持的影响,以期为创业坚持研究提供新颖和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