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篇文章笔者是根据我国2000年到2005年这五年之间的县级的版面数据,与此同时通过动态的版面数据对我县的财政分权以及地方性的政府治理结构两者在改善我国的县级财政解困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据其研究可知,当前我国财政收支的分权在各个县级的财政解困中存在明显的一种不对称性。除此之外,最近几年我国已经开始在政府的治理结构上进行一些改革,但是在改善县的财政情况以及财政的自己能力上并没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吴宇晴 《市场周刊》2020,(18):0049-0049
在一个多级政府框架下,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对于一国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至关重要。鉴于此,文章对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提升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改革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地方政府现代化财政治理的实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孔钧 《中国市场》2014,(37):181-182
现代经济中,以金融为核心。只有得到了金融企业的强力支持,县级的产业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税制,在这种框架下,基本所有的县级财政的收入却少得可怜,而且各个县基本都负债累累。此外,农业税在前几年还被取消了,这无疑让县乡政府的收入更加的缩水,进而导致县乡政府对于农业的财政支持减少太多,财政对于县乡经济的支持越来越不足。  相似文献   

4.
殷立辉 《北方经贸》2007,(12):66-67
基层财政困难根源在于财政体制不规范,事权和财权划分不对称。解困的根本途径在于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财政体制创新。创新财政体制的前提条件是简化现有过多的政府财政级次。以地方财政体制变迁为视角,推行"省管县"改革,简化财政层级,可为合理配置政府间事权财权、彻底解决基层财政困境,为地方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财政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郡县制传统在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中的现实意义,意在反思当前学术界中较为单一的“财政联邦制”的改革思路。通过回顾中国历史上政府制度的演变,抽象出郡县制传统在官员选拔、官员考核、政府级次和监察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指出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中保留有大量的传统要素,但改革开放后具有财政联邦制性质的改革与这些传统要素发生了冲突,并在现实中引发了许多问题。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下一步改革,有必要考虑到对传统要素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进行,县乡财政逐渐陷入困境,特别是全部免征农业税后,乡级财政更是步履维艰,乡镇负债难以化解。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培育县乡收入增长点;完善分税制改革,形成地方财政稳定的收入来源;健全科学的地方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减少行政级次,缩减财政供养人员;加快县乡财政债务治理。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公职人员在职消费过快增长一直是困扰政府治理的一个难题,而政府治理结构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治理结构改革,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会改变县级政府的激励和约束:一方面,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后县级政府收入分成的提高会加强县级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另一方面,在财政关系上减少一级政府会影响上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财政监督和管理.这种激励和约束的改变能否有效抑制基层公职人员的在职消费需要进一步实证检验.本文使用中国县级财政经济统计数据对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与基层公职人员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使得县域人均行政管理费显著降低了约5%,使行政管理费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显著降低了约0.583%.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管理”运动浪潮和主权国家债务危机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财政透明度和政府治理改善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政府职能的转型也备受关注.本文根据现代政府会计的扩展职能确定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影响政府绩效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借助48个国家“不透明指数”与全球政府治理指标数据,通过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和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采用情况,本文实证分析发现: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初期政府治理水平有所下降,但伴随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的改革的深入,信息不对称和财政透明度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对政府治理水平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该结论为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加强财政透明度等财政领域改革重点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由于中国分税制体制的不完善,财力层层上移,再加上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中国许多县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债务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政府运转和财政运行,成为一个时期以来被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中国县乡债务的现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逐渐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发展以及财政分权实践的不断深化,财政分权领域的研究格局应由以往过多地注重于经济增长转到民生、社会发展方面,总结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动向无疑对中国分权体制的研究与进一步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分权作为公共管理工具的价值意蕴是新近文献的特点,这在公共参与、政府责任与政府治理等议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取得的另一个共识是,实现分权管理体制的多重价值需要良好的治理框架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政府级次问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减少政府财政级次,推进"乡财县管"和"强县扩权"改革,为最终构建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体制奠定基础的总体改革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中国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应当重视当前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鼓励和允许多种模式的地方财政体制并存发展,避免自上而下、"一刀切"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的省直管县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但不能期望仅此改革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省直管县改革需要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区划的调整。政府转型构成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持续动力。重构政府间财政关系,重建分税制财政体制亦需摆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多委托代理关系、政策的选择性执行与农村税费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玮 《财贸经济》2006,(8):36-40
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行后,在目前的条件下这一政策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否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执行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运用多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中国多层级垂直行政管理体系中的政策执行问题,认为地方基层政府利用政策存在无法执行的可能性以及信息传递中的噪音,从事违背税费改革精神的行为,地方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以及要求地方基层政府完成各种政策任务的考虑默许、袒护这一行为,并提出了全面贯彻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诸多方面存在的激励兼容问题,总结出中央政策目标与地方财政利益在区域发展平衡、改善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和财政安全等方面存在不一致给国家治理带来的风险,认为中央政府应对治理风险的政策工具单一,纵向控制力较弱。现有财税体制改革中所体现的中央适应性地强化对税收的控制、监督地方非税收入等,在防范治理风险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提出鼓励公共参与、改善转移支付、强化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等多种方式辅助纵向机制降低治理风险,促进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英华 《财贸经济》2006,(11):57-59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方面.论文在分析国外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背景、主要方式、内容、法律规范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应建立政府预算信息的充分、规范、定期的披露机制;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注重报告信息的可理解性;根据我国国情,审慎实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相似文献   

16.
略论政府职能与财政功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光 《财贸经济》2003,(10):21-25
通过今年上半年抗击非典的斗争,我们比过去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经过讨论,比较倾向性的意见是,政府职能和财政的功能要从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在这个转变中,可以探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孰轻孰重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社会建设.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手段.发展的政策目标应当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增强人的能力,提高人类发展水平,而不仅仅是人均GDP水平.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进程,为政府职能、财政功能的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市场经济主体不应再由政府承担,转应由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来承担.政府应更多地把注意力和公共资源投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向为社会发展政策提供财政保障方面来.政府应当是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提供主体,而不是经济建设的主体.由于多年来我们没有把财政的行为目标锁定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经济建设费用过多和公共支出的虚耗,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侵蚀了政府的财力,在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方面,政府行为与财源分配严重失误)方面投入太少,欠账太多,因此社会问题越积越多.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我们政府要加快从那些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抽身,降低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比重,压缩越位的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的支出,把更多的公共资源真正用到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县乡财政负债现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县乡财政债务的规模、来源与构成目前还未有完整的全国性统计。综合国内学者的调查结果及实地调查结果,认为法定支出和专项配套等支出刚性增长、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地方政府短期行为是县乡债务的直接成因。县乡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影响了县乡政权的正常运转,使县乡政府无力提供农村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支农能力弱化,从而对农村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大力加强对县乡债务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孙开 《财贸经济》2011,(9):5-10,135
财政改革向着省以下财政体制和基层财政领域逐步延伸,是我国财政发展的自然逻辑。在这一进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厘清优化地方财政体制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政策着力点。在剖析我国近年来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从各地间差异较大的财政省管县实施办法中提炼出“优势特色”,以县级财政为重点整合地方财政级次,构建与县级基层政府责任相匹配的基本财力长效保障机制,同时不削弱市级和乡镇财政的特有功能,建立辖区内和跨辖区的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高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整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路供给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财政分权理论,地方政府在提供地方公共产品上具有信息优势,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将有利于农村公路供给水平的提高。影响我国农村公路供给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有财政分权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以及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民主程度等。中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财政分权、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公路供给具有较强的正向效应,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效应较小,公共产品决策中的民主程度对供给效应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的缩小,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水平,有赖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有利支撑。目前我国地方税收体系不够完善,地方政府很难从中取得大比例的收入支撑,建立地方主体税种,继续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对于地方财政收入,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以黑龙江省为例提出了房产税改革的公平原则、财政原则与效率原则三位一体的税收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