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提出“政区合一”、区域创新与产业集聚等发展战略,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新区是我国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转型发展是其永恒主题。现阶段,对多数高新区而言,转型发展实际上要横跨“二次创业”和“三次创业”两个战场,既要顺利完成“二次创业”的遗留任务,又要全面应对“三次创业”的全新课题。当前,我国高新区转型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难题,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探索新一轮高新区转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汉欣 《经济地理》2006,26(4):551-556
文章首先综述新世纪国家高新区取得的新成就、新特点及增速回落的原因;接着,指出国家高新区在“二次创业”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之一。国家高新区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自主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必然阶段;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区域持续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余宏俊  舒晓 《生产力研究》2005,(12):134-136
实践证明文化是影响组织核心竞争能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要素。在我国各类高新区“二次创业”过程中,必须从战略高度对高新区文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充分实现文化对高新区发展的支撑功能。为此,本文以宁波市科技园区为例,探讨了高新区主导文化即创新文化体系的概念、内涵与构成,并提出了高新区创新文化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模式选择与路径依赖等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5.
鼓励冒险、允许失败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企业文化。以著名企业为例,剖析了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精神,并呼呈我国企业要努力倡导这种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新区发展进入“二次创业”阶段,为打破“一次创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政府的管理与导向作用非常重要。本文在对高新区阶段发展规律与我国发展现状全面理解与判断的基础上,根据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定位,设计了衡量高新区“二次创业”能力的“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建造优秀的路桥企业文化的探讨,提出了路桥企业必须营造一种宽松的创新环境,树立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风尚,营造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中国典型高新区“二次创业”核心能力评价成果发布暨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发展环境介绍会于5月2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也是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一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商、企业家、美国德克萨斯州商业代表团以及北京、广东等地的各大媒体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推介会。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冯之浚主持。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元博士向与会者宣布了由该中心所做的《中国典型高新区“二次创业”核心能力评价》的结果。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在发展潜力指标体系评价中名列第…  相似文献   

9.
高新区作为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类政策工具,受到决策者青睐。国家高新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乃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已获得各界共识,但关于其对企业创新发展绩效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以上海张江示范区为例,按照园区注册企业是否在园区内经营进行分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选取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张江示范区发展存在着只有“高新”而没有“园区”的情况,是否在园区内经营对企业创新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园区经营企业甚至在新产品方面表现更逊,企业创新显著受到园区创新政策的影响。国家高新区在发挥优惠政策激励的同时,更需要聚焦于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创业孵化链条、提升研究机构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度、加强园区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建立科学的高新区考评机制,以引导园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思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志明 《经济地理》2003,23(2):197-201
在对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状作出系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产业集群、强化园区发展环境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二次创业”思想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创新、产业化”为动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已成为长沙高新区全面推进“二次创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策略,并前瞻性地预测了走向国际化的高新区。  相似文献   

13.
东湖高新区创新的基础与动力源于光谷文化,光谷文化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追求变革、崇尚创新为价值取向的多种独特文化形态的总和。光谷文化对东湖高新区创新的推动力,包括各参与主体在交互的创新文化推动分力下,与管委会倡导的园区整体文化形成合力,体现为以创新为导向的价值理念培育、文化实践、制度安排和社会评价系统等。在今后的创新推力中,光谷文化宜在“创新型国家主导”的文化范式下寻找进一步的路径突破。  相似文献   

14.
朱中群 《江南论坛》2021,(11):45-47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各科技创新创业园区,按照"六个一"(围绕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计划、建设一个专业园区、组建一家运营平台、设立一支发展基金、成立一个专业服务机构)专业化科技园区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高效益科技创新任务,加快推进科技招商、创新型企业引育和产业生态营造等工作,科技创新成效逐步显现.各科技创新创业园区以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提供研发经营场地、共享设施和多元化创业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成为引育创新创业企业的首选之地.通过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营商环境,高新区着力将各科技孵化园区打造成"筑巢引凤"和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近期,无锡新吴区人大常委会及有关工委在调研有关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及面临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园区提质增效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是开发区(园区)中的重要成员,其如何突破传统发展路径,求得自身的快速发展,既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宏观探索性问题,也是当前开发区普遍面临“二次创业”背景下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从目前湖北省认定保留的140家开发区(园区)情况来看,2004年140家开发区生产总值16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1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高新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1.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8亿元,各高新区普遍存在规模过小、发展不够的问题。与此同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深圳高新区)成立不…  相似文献   

16.
为厘清引致国家高新区创新脆弱性的障碍,基于PSR框架设计出“压力-状态-响应”创新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我国147个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脆弱性及空间分布特征,从系统协调性和障碍改善度两个方面揭示创新脆弱性表现维度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高新区创新脆弱性等级整体呈现“橄榄型”分布,且由沿海向内陆逐级增强,不同类型园区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多数园区内部协调性较高,细分维度的协调性与园区发展阶段紧密相关;响应系统障碍偏高,绿色发展是高新区普遍面临的压力。最后,从等级分布、系统协调性、响应障碍等方面提出改善创新脆弱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元  王维才 《经济地理》2003,23(4):451-456
以我国高新区为对象,在实证分析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了我国高新区阶段发展的过程、模式、规律、各阶段的演进、相关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建立了我国高新区阶段发展的理论框架及其分析模型。然后,利用上述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研究了我国高新区在“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转移(即“二次创业”)的各种要素,建立了针对高新区在这一阶段转换的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新区作为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类政策工具,受到决策者青睐。国家高新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乃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已获得各界共识,但关于其对企业创新发展绩效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以上海张江示范区为例,按照园区注册企业是否在园区内经营进行分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选取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张江示范区发展存在着只有"高新"而没有"园区"的情况,是否在园区内经营对企业创新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园区经营企业甚至在新产品方面表现更逊,企业创新显著受到园区创新政策的影响。国家高新区在发挥优惠政策激励的同时,更需要聚焦于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创业孵化链条、提升研究机构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度、加强园区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建立科学的高新区考评机制,以引导园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家高新区历经多次转型发展,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成若干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是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全面提升期的战略目标。为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引导、规范、调控转型发展的进程。从创新创业环境、创新要素集聚度、创新能力、产业能力、全球竞争力等5个维度建立了评价体系,设计了22个具体指标。对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了实证检验,提出了国家高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高新区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科技、人才、信息资源,但是如何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整合与协调,发挥区域内部资源的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成为目前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的关键。但现有资源整合研究大多还局限于企业层面,对于高新区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