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分析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程度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得出了影响山西省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3个主要因素:科技因素、政府支持因素和生活因素,并根据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科技资源配置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型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聚集所产生的聚集效应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水平及综合国力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因素很多,其中,科技资源配置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分析科技资源配置及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科技资源配置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关系,旨在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相似文献   

3.
李洁 《经济师》2012,(1):233-236
论述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和城市创新能力的概念、特征及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样本,提出了一套较全面的人才聚集效应和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运用了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人才聚集效应对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为提升山西省的科技人才聚集效应,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科技型人才是接受文化层次最高的优秀人才,由于他们成长在不同的区域,因而区域文化对其影响是巨大的。建立在人才流动基础上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既可能产生1+1>2的经济性效应,也可能产生1+1<2的非经济性效应,而区域文化对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是不容忽视的。文章在论述了区域文化内涵、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路径,并以浙江区域文化为例分析了区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正负面影响,旨在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的积极作用、抑制消极作用、全面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科技型人才的创新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学习和创造的实践活动,其活力来源于创新环境要素及要素间相互协调的能力。科技环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环境系统,从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科技政策、机制环境、科技成果市场转化、融资环境等方面,研究了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同时,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提升也能促进科技型人才的聚集,增加区域科技成果并提高其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科技型人才聚集视角下的知识转移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型人才是特定的优秀群体,也是拥有知识量较多的群体。科技型人才在流动、聚集到聚集效应产生的过程中,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对知识进行选择性转移,使得其知识的转移呈现出一定的偏好。从地理、区域文化、制度、学科、认知、风险方面研究科技型人才聚集视角下的知识转移偏好,旨在有效地聚集科技型人才,提高科技型人才使用效率,提升知识转移的成效,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推动区域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和提升与区域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齐鲁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中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重要区域文化,它对于胶东半岛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有着很大的潜在影响。文章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特征和齐鲁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就齐鲁文化对胶东半岛地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造与发展齐鲁文化以促进胶东地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科技型核心人才收敛效应函数的模型界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才的流动会导致某一区域出现人才聚集现象并在一定环境的作用下产生人才聚集效应,在和谐环境下核心人才的聚集效应远大于一般性人才的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能极大地发挥人才作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在界定区域科技型核心人才的基础上,构建了收敛效应函数模型,研究了科技型核心人才的收敛效应,并将收敛效应分为内部收敛效应和外部收敛效应。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要素和相关活动在空间分布上总是呈现局部集中特征,科技型人才作为人力资本中最优秀的群体之一,在流动过程中亦会形成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其结果可能出现经济性效应或者不经济性效应.政府在保障和促进科技型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聚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作用的内涵,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政府在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的作用,认为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调控科技型人才的流向、流速;加强制度供给,完善人才资源配置的法律框架与人才聚集的制度环境;提供良好的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聚集地人才吸引力并保证科技型人才的供给基础;通过对人才聚集过程中的适度干预,解决市场失灵,提高科技型人才市场化配置效率,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化冲突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具有重要影响。论述了科技型人才聚集与文化冲突的内涵,从人才个体文化、组织文化和地域文化3个视角分析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文化冲突的动因及其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可拓工程学方法构建了文化冲突模型,应用可拓变换方法生成了文化冲突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军事科技创新对军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论述高校加强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加快落实军民融合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剖析我国高校军事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探讨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校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从外部机制、内部机制和动力机制3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高校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人才是城市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是科技进步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作为城市争夺人才的工具,被各个城市广泛采纳和使用。以16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探寻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动力因素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具有双重动力因素:在需求拉动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是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主要因素;在压力推动因素中,行政指令、府际竞争和社会舆论显著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在政策扩散平稳增长期,双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于政策扩散过程,而在政策扩散加速和减速增长期,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动力因素存在差异;在东、中部地区,压力推动因素占据主导,而在西部地区,双重动力因素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有科技活动效率研究存在异质性缺陷,导致无法深入分析引发效率差异的区域演进成因。应用超效率测度理论结合偏DEA视窗法,实证分析2010—2019年全国内地30个省(市)科技活动效率的动态演化进程,并从科技资本投入视角构建面板数据方程,考察不同资本类型驱动下我国科技投入效率空间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同时,应用Moran′sI指数衡量各省(市)科技活动效率与空间集聚关联性。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科技活动效率整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减缓—明显下降的发展态势,其中,东北地区效率饱和,投资冗余明显;华北地区效率偏低,高效率省(市)带动能力突出;华东和中南地区效率呈螺旋式上升,区域内省(市)组团差异明显;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效率偏高,但省(市)分化差异明显。从整体看,我国科技活动效率溢出能力显著,政府资本与企业资本对总效率溢出呈正向影响;外来资本对总效率溢出无明显影响,且资本效应的空间关联性不显著,绝大多数省市的科技活动效率提升处于资本弥补阶段,极少省市处于资本驱动状态。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因素与空间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科技投入具有积极作用,政府竞争与人力资本投入对科技投入具有抑制作用;当地政府财政分权对科技投入的影响会引起相邻地区出现积极模仿行为,对相邻地区的科技投入产生空间外溢正效应;政府竞争和人力资本投入对科技投入的影响会引起相邻地区出现消极模仿行为,对相邻地区的科技投入产生空间外溢负效应。地方政府有必要合理分配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处理好政府竞争、人力资本投入与科技投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我国开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这种实验主义创新治理能否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其对中国特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效果如何,目前鲜有文献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基于2011—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分组分析法考察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体制改革对知识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相互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高校、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提升的拉动作用;高校和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主体供给侧投入增加,未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促进作用;高校、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边际产出低于企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科技人才流动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梳理和分析,构建两者互动关系。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8-20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二阶滞后PVAR模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人才流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人才流动存在非对称互动关系,即经济高质量发展会显著促进科技人才流动,而无效的科技人才流动则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针对如何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实现科技资源有效配置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科技型人才聚集区域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引入复杂网络确定科技型人才聚集核心城市,并结合威尔逊模型和场强模型测度科技型人才聚集城市的辐射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呈多层级“核心—外围”区域分布;科技型人才聚集核心区域辐射范围、辐射强度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地,给出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核心区域分布情况及辐射效应强度,并据此对相关区域提出优化人才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基层生产力的重要方式。科技服务错位、利益机制缺失是基层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发性障碍因素。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实质上是一个多主体合作博弈的过程,表现为各合作主体通过科技成果收益来满足各方利益追求。在分析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博弈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hapley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并提出了基于激励机制、合作管理、投入力度、市场环境以及分配制度的创新策略,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层次科技人才特性和国内外人才市场差异等因素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使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选聘面临逆向选择的风险。详细分析了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选聘中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以信息传递理论、信息甄别理论等为基础,提出了规避和降低逆向选择风险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区域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和支撑力量。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从狭义和广义角度对科技基础设施的内涵进行辨析,提出狭义投入角度和广义功能角度的区域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框架;以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代表江苏省为例,基于广义角度分析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现状,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十四五”时期江苏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