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雄 《全国商情》2009,(16):106-108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带有较强政策性目标的商业性贷款制度.本文通过对成都市10多所高等学校将近20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到成都市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基本原因.助学贷款存在着贫困学生贷款难和银行"惜贷"的矛盾,贷款学生违约率高.根本原因归咎于助学贷款机制设计不合理,为银行惜贷和学生违约提供了理由.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调整,使助学贷款方式更为市场化和人性化,更符合实际的需求,然而仍存在风险补偿基金的出资额度及贷款后的道德风险缺乏约束机制等问题,必须构建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的运作模式选择是政府、高校、银行及学生四方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该文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国家助学贷款运作模式变迁情况,探究变迁的原因,并试图寻找国家助学贷款的运作模式选择路径,以便建立稳定、高效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利用金融手段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重要措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最直接反映。但是由于制度设计及其它原因造成的国家助学贷款供需总量失衡、供需结构失衡,银行缺乏积极性、服务质量差,学生贷款违约率持续偏高等问题相当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应加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银行应提高服务质量、推行生源地贷款、实行助学贷款证券化;学校应尽到中间人的义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助学贷款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健全有效的回收机制则是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可持续运行的前提与保证。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和风险的控制需要实行以诚信和良心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并重,同时“留存”毕业证件、由用人单位扣款还贷、实施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告知责任制”和建立高校毕业生信息系统的措施将是合理、有效的途径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1999年实行助学贷款制度以来,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致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陷入渊境。还款制度在助学贷款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银行还款率的高低和助学贷款机制的顺利运行。本文通过对助学贷款制度实施比较成功的几个国家还款机制的介绍,以及对我国现行助学贷款制度的现状分析,总结出我国助学贷款还款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并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助学贷款还款制度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不畅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自实施以来取得可喜成绩,但较高的违约率已使这项制度面临考验。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优化国家助学贷款信用环境,加大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政策性目标、商业化运作”为模式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必须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助学贷款相结合的助学体系;建立政府部门管理与商业银行运作相结合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系;合理矫正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中的若干要素;对其加以改革和创新,使之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经过四年多的运作,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成效斐然,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参与各方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并力图从理论上探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以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完善和顺利实施,实现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所导致的低信用制度环境。因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率,逐步营造一个高信用度的制度环境,以推动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我国开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经过几年来的不断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支持教育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运行结果不尽人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难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总体来看比较缓慢,今年还出现大面积停办,其原因主要是助学贷款在制度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供给方银行的市场主体利益;社会信用约束机制不健全,部分学生信用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助学贷款管理系统,高校和银行的配合不够。所以应及时采取对策将助学贷款推进下去。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加速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辽宁作为教育大省拥有地方高校70所,2005年按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以来,全省地方高校基本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范围,走在全国助学贷款工作的前列,但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与问题。因此,应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助学贷款相关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加强诚信观念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健全管理机构;建立银行与学校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贷后管理,将风险补偿金的支付与管理工作的绩效挂钩。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我国对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进行了调整,目前该政策的发挥受到了这几个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学成本高及就业形势严峻、各高校资源分配不均、现行的贷款制度安排、个人信用体系的缺失.为使国家助学贷款能够逐渐地向良性发展转轨,在推行新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要从这几方面配套跟进:合理确定高校的招生规模和收费标准、完善信用机制、国家应加大对助学贷款的扶持力度、改进目前的贷款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经验来看,包含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偿还机制与偿还能力不匹配、主观个人诚信问题、违约处罚机制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助学贷款贷后违约的重要成因。在还款政策方面,借鉴目前国际主流的"收入条件贷款(ICL)"模式,提供更多还款方式和还款期限选择,同时追踪个人偿还能力;在还款教育方面,协同家庭、学校等各方力量,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在行为惩戒方面,协同政府、高校和银行等主体,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形成坚决有效的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财政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功能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相互协调,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处理两者的耦合关系,导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面临着诸多难题.本文对财政杠杆与金融杠杆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所起作用进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既要遵循金融业经营的一般规律,注重金融功能的发挥,又要注重与财政功能的有效配合,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并提出了实现财政创新与金融创新在国家助学贷款中功能耦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差;我国的就业状况不好,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回报率低;缺乏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等,为防范信用风险,必须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体系,采取政策措施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以及完善助学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外“助学贷款”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助学贷款业务在国外开展已久 ,而在我国由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国家助学贷款和经营性助学贷款业务才刚开始试点 ,暴露出种种不足与差距。文章通过对中外助学贷款的比较 ,特别是补贴、担保和还贷机制的比较研究 ,提出完善我国助学贷款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实施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以及贷款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助学贷款存在一定的风险,过大的风险将成为国家助学贷款推行的瓶颈,要减少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关键是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逐年增加,助学贷款的审批人数与审批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各类奖助学金等资助力度的增大,国家助学贷款中超越缴纳学费和住宿费约束而用于其他支出的部分构成了贫困大学生对助学贷款的过度需求。基于需求理论,选择江苏省8所高校1 946个贫困大学生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获得奖助学金与兼职收入的数量、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偏好、对工作后预期收入与支出估计的准确程度、对助学贷款违约后果的清楚程度、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的可得性、性别及生源地区均对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过度需求有显著影响。为此,需要更新助学贷款工作理念,实施申贷者重要收入备案制度,开展助学贷款经济理性教育,以减少助学贷款中的过度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