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壁垒就是“门槛”,进入者必须跨过这些门槛才能进入。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构成了行业吸引力和行业盈利水平的一个门槛,最理想的行业是进入壁垒高而退出壁垒低,这样某种程序上可以垄断经营。  相似文献   

2.
煤炭产业进入退出机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煤炭产业组织目前存在产业集中度低、过度竞争、市场运作绩效较差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进入壁垒失效和退出壁垒过多。应加强政府在进入、退出方面的规制,提高进入壁垒和降低退出壁垒,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促进煤炭行业形成合理市场结构,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3.
余梅芳  王淼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6):103-106,110
中国移动电话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大批企业产生了吸引力,但是新进入企业将要面临各种市场进入壁垒。本文运用产业组织学的知识,结合各种公开数据和资料,系统地分析了该行业进入壁垒的构成及其发生作用的机理,认为不存在很大的规模经济壁垒和必要资本量壁垒,但是存在产品差别化壁垒、绝对费用壁垒和战略性壁垒。最后还给出了新进入厂商采取的可能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产业过度竞争、企业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博弈,使得自由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而地方政府的产业保护政策又使之无法形成有效的退出。也就是说,产业进入壁垒的相对降低和退出壁垒的绝对提高,是导致我国产业过度竞争、企业绩效低下的根源之所在。因此,解决的办法在于,设计合理的财税制度和考核制度,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产业管制政策,加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合作,降低产业退出壁垒,减少过度竞争,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999~2007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研究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阶段进入退出对产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装备制造业进入退出频繁,国有控股企业占比不断减少,非国有控股企业占比大幅增加,呈现出"国退民进"态势;(2)随着高生产率企业的进入和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装备制造业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生产率差距逐步缩小;(3)政府对国有企业存在"父爱主义"情结,政府更倾向于补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生产率低的国有控股小型企业;(4)装备制造业小型企业大量进入和退出,其进入退出容易,但生存不易。非国有控股小企业在竞争中存活源于较高的生产率,而国有控股小企业存活源于政府补贴。  相似文献   

6.
测算1999、2003和2007年3个时点中国12个主要制造业行业中进入、退出和在位企业间生产率的差异,并用Grili ches和Regev(1995)分解方法首次对行业生产率的增长进行分解。结果发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的平均生产率都低于在位企业,退出企业平均生产率最低;进入企业自身存在异质性,最初生产率高的进入企业更可能存活,且其生产率很有可能收敛至在位企业的水平。考察期内绝大部分行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中,进入和退出企业生产率的差异约占8%—30%,在位企业自身生产率的增长只占10%左右,而市场份额重置导致的生产率增长约占60%以上。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产业进入壁垒,还是产业退出壁垒,都妨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分析我国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旅游产业过度竞争状况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显现的是产业的过度竞争,已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利润的增长和健康发展。其原因在于:旅游产业进入壁垒失效、旅游企业并购重组中存在行政障碍、旅游产品同质化高及企业退出壁垒较高。为此应采取提高产业集中度、深化体制改革、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降低企业退出壁垒等措施,以解决我国旅游产业过度竞争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在使用2000-2009年企业层面的数据测度中国制造业的要素重置效应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方法检验了进出口贸易对制造业要素重置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的要素重置综合效应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分解来看,进出口贸易对退出效应和在位企业要素重置效应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进出口贸易仅对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进入效应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进入效应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徐伟 《全国商情》2009,(22):8-10
运用SCP分析法对我国制药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提出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鼓励研发、规范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出口市场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扩张的重要渠道。本文从企业—目的市场的角度,利用2000~200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从微观结构层面上探究中国出口企业的动态变化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发现以两年为期,连续出口的企业贡献占出口增长的大部分,但如果在长期内考察各类企业的累积效应,净进入企业的贡献更大。进入退出并不是企业动态的主要表现,只有规模较小的企业容易进入或退出,出口企业大多维持自己的出口状态,其动态大多表现为出口规模和市场个数的变化。这些结论将为如何稳定和改善企业出口并保持出口持续繁荣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银行业竞争数据,实证检验银行业竞争对企业规模分布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我国企业规模分布Pareto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企业规模分布越来越均匀;银行业竞争对不同规模等级企业的成长具有非均衡性影响,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进而促使企业规模分布更加均匀。一系列检验均表明上述结论非常稳健,可优化我国企业规模分布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The dynamic effects of survival determinants in e-commerce are tested using longitudinal data on 460 e-tailers. This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both time-varying covariates and coefficients in a discrete hazard rate model. The model includes elements of competitive strategy, industry structure, firm and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cro environment.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changing effect over time of factors affecting survival. For example, order of entry advantages are observed, but they are short-lived. This finding shows that e-tailers cannot rely on early entry as a strategic move in the long run. E-tailers with more media presence seem to survive longer. Being publicly traded and selling products with digital characteristics present advantages for e-tailers only in the beginning years, but they are not sustainable over long time periods. Survival chances decrease with higher competitive density, market growth rate, and equity market level at the time of entry. Conversely, economic growth tends to increase survival chances. The study also finds an inverted-U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azard of exit and firm age. The conclusion section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time-varying nature of survival determinants.  相似文献   

14.
考虑可能影响地区就业增长的微观和宏观因素,利用我国2000—2009年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的数据,通过面板PDLS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企业进入和产业波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进入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呈现出波浪形的变化趋势,从短期和长期来看,企业进入对就业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从中期来看则表现为负向影响;产业波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先正后负的变化趋势,在短期内产业波动可以促进就业增长,长期内则会抑制就业增长。政府应降低行政性准入壁垒对企业进入的消极影响,营造公平的市场进入环境和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对科斯的企业性质和规模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斯指出管理协调配置资源是企业的本质属性,它是完全不同于市场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另一种配置的方式,本文认为这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的。但科斯所说的企业的规模由企业的组织成本与市场的交易费用的比较来决定的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应该是企业的组织成本与由此产生的低能激励成本之和与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资源是由市场手段配置还是由企业手段配置是企业与市场问题的第一个层次的问题,而企业配置资源的效率问题则是隶属于这一问题的第二个层次的问题,澄清这一认识有助于人们正确地把握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及其各自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6.
进入竞争与市场绩效:辨明与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过度竞争的界定加以科学辨明的基础上 ,对中国改革以来非国有新企业进入对工业行业市场结构和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 ,非国有新企业的进入竞争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市场集中和绩效的改善 ,非国有新企业的进入竞争并不是导致工业财务绩效恶化的原因 ,相反大量国有过剩生产能力不能有效退出才是导致工业行业财务绩效恶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来水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为基本分析框架,考察我国自来水行业产业组织状况,认为自来水行业的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规模经济性已被现行的管制体制人为破坏,从而导致产业规模偏小,进入和退出壁垒过高,技术落后,经营低效和低利润率等弊病。并从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引导投资多元化、业务垂直分离和跨区域竞争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有效竞争,提高自来水行业生产效率的改革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产业组织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自组织理论与产业组织政策理论为汽车产业组织制定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反思以往的产业组织政策,进入管制失效、过度保护、支持大企业政策落实不力、汽车消费政策不到位等问题突出。为优化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今后汽车产业组织政策的重点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改革汽车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加快重点国有汽车企业产权改革;营造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为一些汽车厂商顺利退出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OECD国家扩大生产者责任政策对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扩大生产者责任 (EPR)政策是一项在OECD国家率先实施的环境规制政策 ,该政策使生产者对于其产品所负的责任扩大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消费后的废弃物处置阶段。本文通过典型案例说明企业如何应对EPR政策 ,在此基础上 ,运用产业组织学理论分别分析共用与专用产品回收体系下EPR政策对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产生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共用的产品回收体系 ,避免了中小产品制造企业因难以独立完成产品回收而退出市场 ,从而保持了产品市场的竞争性 ,但在回收环节上环境规制目标与经济效率目标顾此失彼 ;专用的产品回收是以企业实施集产品生产销售回收于一体的纵向一体化为前提 ,增大了市场的进入障碍和垄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